網(wǎng)購或者大棚買回來的多肉都需要脫土、修根、洗根。一方面是為了防止攜帶蟲卵,另一方面可以出掉壞死的根系,防止黑腐病。同時修掉過長根系也可以減少營養(yǎng)流失。修根洗根后需要晾根,春夏及在通風處晾一天基本上就可以上盆了。潮土干種,方陰涼通風處發(fā)根,一周后澆一次大水,慢慢增加光照,可以減少葉片消耗保成活。
多肉植物修根后怎么辦?植物根系修剪之后應放在通風遮陰處,保持光線明亮,時間那一般是在1到3天左右,天氣晴朗的話,一天就足夠了,這個過程叫晾根,如果傷口還沒干燥,直接種植多肉容易引起黑腐化水,移盆的時候要等土壤干了才可以,以免傷到根系。
新到的多肉要把毛細根和干枯老化的根系修剪掉,重新發(fā)根,這樣的根系才健康并且具有吸收水分和養(yǎng)分的功能。因為新挖出來的多肉植物,根系一般分為兩種,毛細根和主根。主根壽命比較長,一般挖出來扔外面?zhèn)€把月都沒問題,但是毛細根不一樣,毛細根在空氣中一般1-2個小時就會死亡干枯。
修根后的多肉種進盆里后,盆土濕潤就不用澆水。干了就澆透,前幾天放在遮蔭處。過幾天再正常見光,保持光線明亮。澆水一般是等5到7天之后,天氣好,可以三天后澆水。另外一個問題就是見光,這植物種好之后也不能馬上曬太陽,一般是過了五天之后才開始慢慢見光,一開始就早上給一點散射光,或者明媚的光照,逐漸增加光照時間。后期養(yǎng)護當然是要露養(yǎng)最好了,這樣可以讓多肉植物保持很好的狀態(tài)。
不建議花友們在夏天移栽多肉,因為夏天溫度升高以后多肉發(fā)根會非常困難,有的朋友可能會在修根上盆,再修根再上盆之中循環(huán)好幾次多肉才能成功發(fā)根;還有可能剛上盆因為氣溫過高加上養(yǎng)護不當就直接掛掉了。多肉發(fā)根最快的溫度是20-25度左右,空氣濕度60%-80%左右,這種氣候條件下你甚至不需要任何介質(zhì),直接放空氣中都能發(fā)根。雖然夏天多肉便宜,但服盆的成功率對于養(yǎng)肉的小伙伴來說是種精神折磨。
配土宜用透水透氣性比較好的顆粒土,摻少量泥炭土。多肉小苗比例各50%為宜,成株老樁泥炭土可以再少些。潮土干種之后,放到散射光充足,通風的地方緩苗。等盆土干了,大水澆透。以我多年的養(yǎng)肉經(jīng)驗,這個時候,也是不宜太陽直射的,最好還是放在散射光通風之處,澆水的原則是干透澆透。直到多肉服盆開始生長了,再挪到太陽直射的地方,接受陽光吧。 |
|
來自: 儒藝齋 > 《養(yǎng)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