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是學?!按构岸巍敝?/B>
文/康松
讀了2016年12月21日《中國教育報》第7版校長周刊孟慶昕校長《借力案例分析,調(diào)整管理腳步》和李江校長的《尊重教師也是“技術活”》這兩篇文章,我對學校制度化管理產(chǎn)生了一些思考。
孟慶昕校長提出撰寫學校管理案例是一種促進校長專業(yè)成長的有效方式,也是提升學校管理水平和品位的重要手段。李江校長則認為,如果校長能切實做到尊重教師,就好像掌握了一串密碼,能夠順利打開教師管理之門。
兩位校長都把學校管理的重心定位在了深入一線。同時,李江校長在文中還提到了“學校也要建立起保障教師合法權益的制度體系。在這一體系中,教師能夠以主人翁的姿態(tài)參與學校管理?!睂@一點,我尤其深以為然,并且覺得學校應該建立并完善全方位的管理制度。學校管理不能只依靠校長的個人素質(zhì),更重要的應該是用科學的制度激勵全員的參與。
在社會民主與法制意識普遍逐漸增強的今天,制度對一所學校的“長治久安”、可持續(xù)發(fā)展有著基石的作用。商秧變法之后,王座雖數(shù)易其主,但是制度被很有效地保持了下去,為秦國的脫穎而出奠定了基礎,這不能不說是秦國的叨天之幸。
學校不能總是指望靠“強人”來管理,一方面“強人”的管理力度往往是用犧牲學校里的一些甚至很多民主氛圍來換取的,另一方面當“強人”離開這所學校,如果沒有留下深植校園、化進人心的制度,那么原本在強勢管理之下打造的所謂“教師團隊”也許會很快瓦解,變成一盤散沙,而學校很可能會陷入不堪的境地。
“依法而為”與“靠人來管”相比,可以大大降低人的水平素質(zhì)變化對管理質(zhì)量產(chǎn)生的影響。比如,學校工作相對具有較強的規(guī)律性,每一學年、每一學期周而復始,共性頗多,多數(shù)都不是隨意的、突然的或是不確定的。對于需要做的工作,建立一份學校學年度各科室、各級部、各學科工作安排一覽表,各種工作什么時候做、由誰來做,各種材料什么時候交、交到哪里、交給誰,都責任到人、各負其責,然后全校領導、教師按表施行,可以做到“不是老馬也識途”。
又如,對還不太會上課的教師,一個易于操作的教學模式比多么高深的教育理論都實用;對管理經(jīng)驗不足的校長,一套便于執(zhí)行的規(guī)章制度比多么高明的管理藝術都管用。制度化管理是補長短板最高效的手段。
制度化管理也有利于提升教職員工的個人素質(zhì)、工作熱情和敬業(yè)精神,有利于提升學校的整體戰(zhàn)斗力、核心競爭力。學校管理絕不只是校長一個人或?qū)W校領導班子一小部分人的事,需要學校教師乃至學生的全員參與。領導不要埋怨下屬無能,因為管理者的工作就是讓下屬有能。學校管理制度要讓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時時有事做,自己主動做。
麥當勞的總裁弗雷德·特納說:“我們的成功表明,我們的競爭者的管理層對下層的介入未能堅持下去,他們?nèi)狈毠?jié)的深層關注。”由此看來,學校管理也同其理,要不得一言堂,而要能夠直抵基層教師內(nèi)心,創(chuàng)設讓基層教師直接參與學校管理的條件,并且用制度來充分保障教師在這方面的權益。
因此,校長想要成為一名“好校長”,就必須為學校努力設計和完善各類規(guī)章制度,以制度立信,決不能朝令夕改、人大于法。在同一件事情中,也許同時存在著正確因素和錯誤因素,這也沒關系,在不違背規(guī)章制度、不違反公平原則的前提下,相信領導層的智慧能帶領學校作出合理的決斷。當然,再好的制度也需要與時俱進、科學發(fā)展,絕不能固步自封。
如果校長能帶領全校師生,將學校管理建立在制度之上,以民主與科學的精神推進學校發(fā)展,那么實現(xiàn)“垂拱而治”的學校管理狀態(tài),也許就不再是我們遙不可及的理想了。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qū)教育局教研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