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說話的早晚,愛不愛說話,是爸爸媽媽尤其重視的問題。面對幾個月大在說話邊緣試探的寶寶,爸爸媽媽往往顯得比寶寶更著急,著急得忽視了寶寶的發(fā)育規(guī)律。寶寶說話晚到底跟智商有沒有關系?是大器晚成好還是初露鋒芒好? 一、寶寶什么時候開口說話?3個月:從哭叫轉向咿呀發(fā)音,并且可以扭頭尋找發(fā)出聲音的方位。 6個月:叫出ba、ma的單音,對自己名字也有了反應。 9個月:重復一些簡單的音節(jié),能夠聽出音調中的感情。 1歲:叫出爸爸媽媽,對簡單的要求做出反應,并且利用姿勢表達。 1歲半:講出2~3個字的詞組,可以使用你、我、和這樣的代詞。 2歲:聽懂簡單的指令,會使用2~3個字的詞組。 3歲:說出自己的名字、年齡、性別,可以簡單的交流,分辨出常見的圖畫物體。 PS:寶寶的第一聲爸爸媽媽,被稱為真正意義上的開口說話。因此,1歲可以說是寶寶語言發(fā)展上的里程碑。不過呢,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有4~6個月的誤差是正常的,一般女寶寶會比男寶寶更早說話。 二、說話早晚的錯誤認知1、語言發(fā)育遲緩? 說話確實是跟寶寶的語言能力有關,但是語言能力不僅僅就是說話,還有理解,能夠說話但不理解意義,也不是真正的說話,比如不能根據(jù)指令來完成一個動作、不能進行交流等等。僅僅因為說話早晚來評判寶寶的語言發(fā)育快慢太過片面霸道。 2、智商高低體現(xiàn)? 寶寶的語言發(fā)育是受遺傳、智商、環(huán)境、教育方式綜合影響的,所以不能一概而論,個體的差異非常大。單單就說話早晚就給寶寶智商分級,根本毫無準確性。 三、如何讓寶寶開口說話?1、今天,你碎碎念了嗎? 有意識的多教寶寶說話,是給予寶寶更多的模仿機會。要知道,當寶寶想要表達意思的時候,會通過著急、發(fā)怒或者哭鬧的方式。寶寶只有在可以聽見的同時,進行理解和模仿,所以媽媽要經常和寶寶說話,神情、動作、聲音都是寶寶可能模仿的東西。準備一些小玩具和寶寶互動,放慢語速、吐字清晰、重復發(fā)音,這樣加深印象,久而久之寶寶的模仿能力就能得到提升。 2、今天,替寶寶說出心聲了嗎? 當寶寶可以用咿、呀、哈、嗚等音節(jié)表達情緒的時候,就可以開始進行寶寶的發(fā)聲模仿了。比如寶寶想要媽媽抱、想要喝奶、想要換尿不濕,媽媽就可以用簡單的詞語替他說出來,看看寶寶的反應,這樣耳濡目染,寶寶就會逐漸強化這些語言和意義,使寶寶的模仿變得更加的容易。 3、今天,進行口腔肌肉鍛煉了嗎? 寶寶如果較晚說話、吐詞不清,有可能是因為口腔肌肉沒有得到足夠的鍛煉。而出現(xiàn)這樣的結果,媽媽可以回想一下,寶寶的輔食是不是處理得太過精細,沒有咀嚼的動作,也沒有做嘟嘴或者鬼臉這樣的動作??梢哉f口腔肌肉是影響說話的關鍵,媽媽平時就要有意識地鍛煉寶寶口腔肌肉,做一些嘴部動作,吃一些咀嚼食物。 4、今天,寶寶交朋友了嗎? 寶寶遲遲不開口說話,還有一個方法就是社交。有空的時候,爸爸媽媽可以帶上寶寶去串門,鼓勵寶寶交朋友,甚至是一些社交方面簡單的禮儀,比如問好、再見等等。當寶寶和小伙伴一起玩的時候,寶寶有機會跟著說一些詞句,以此來激發(fā)說話的興趣。 想讓寶寶早早地說話,不要刻意地糾正發(fā)音,不要過度關注口吃,對臟話的冷處理都是讓寶寶正確說話的技巧。爸爸媽媽的耐心、陪伴、鼓勵是最好的語言催發(fā)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