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樂意回答并分享這個問題。一是我有很多哈薩克族朋友。二是我也結(jié)對幫建了兩家哈薩克族家庭。三是哈薩克族的確是個優(yōu)質(zhì)的民族。
強(qiáng)烈建議來新疆到哈薩克族家里做客,了解哈薩克族文化,結(jié)識哈薩克族朋友!
中國的哈薩克族主要分布于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阿勒泰、木壘哈薩克自治縣和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少數(shù)分布于甘肅省阿克塞哈薩克自治縣。
下面我從一個點一起走進(jìn)這個優(yōu)秀的民族,更多更深了解,期待您感興趣的深入挖掘探尋!
哈薩克族被譽(yù)為“沒有乞丐的民族”,不簡單吧,快看下去。


作為新疆比較純粹的草原民族,熱情知禮是哈薩克族的美德。
哈薩克人民的熱情、好客、豪俠,早已傳聞于世。
哈薩克族有一句著名的諺語:“祖先留下的財產(chǎn),有一部分是留給客人的”。


在草原上,凡是前來拜訪或投宿的客人,無論是否認(rèn)識,也不論是哪個民族,不論懂不懂他們的語言,都熱烈歡迎,謁誠接待。平常待客是奶茶、包爾沙克、奶疙瘩、奶皮子、酥油等。如果是貴客或貴親,還要宰羊殺馬款待。所以,尊敬的客人,請你們忘記雪鄉(xiāng)的宰客,忘記三亞的大蝦,忘記云南的謾罵。。。。。。。來新疆吧,這里只有真誠,只有坦誠,只有真心。“我待八方客,唯有一好心!”用在哈薩克族朋友身上也再貼切不過??!


因為哈薩克人有一句諺語,“在太陽落山時放走客人,跳到水里也洗不掉這個恥辱?!?/p>
晚上,要用家中最好的食品待客,精心為客人喂馬,第二天為客人送行,并贈送一些禮物。
實際上哈薩克人是從來不拒絕過客住宿的,長期生活在山林或草原,他們的胸懷也如同美麗的新疆大草原一樣,美麗、善良、熱情,具有很強(qiáng)的包容性。


這種招待與饋贈是不要報酬的,向客人索取報酬被認(rèn)為是奇恥大辱。
所以,在與哈薩克人共同生活過的其他民族中,有這么一種說法,“只要沿途有哈薩克人,你哪怕走一年的路,也不用帶一粒糧食、一分錢?!?/p>
此話無一點虛假。


長期的草原生活,牧民們?yōu)榱松媾c野獸搏斗,與大自然搏斗,形成了互助的風(fēng)俗。
如誰家遭到風(fēng)雪災(zāi)害,人有病,牲畜有了損失,附近的牧民都會送穿、送錢、送牲畜等。
被援助者若不接受幫助,便被視為是破壞禮俗的人。
同樣,不幫助別人的人也就失掉了被人幫助的權(quán)利。
哈薩克人互相幫助中還有一種良好的風(fēng)尚。
幫助者,有什么幫助什么,有多少幫助多少,叫做禮輕人義重。
幫助者不因為少而難以出手,被幫助者也不會因為少而瞧不起他,往往會投之以桃,報之以李,雙方都是真心實意的。
另外,哈薩克族流行著一種饋贈制,凡一同放牧、帳篷搭在一起的牧民,第一次做出的食品要互相饋贈,請大家分享;對新鄰居首次相見,每家要送他一壺茶,一個馕,以示歡迎,這就是他們的禮俗,叫做“伊肉力克”。
由于在哈薩克族流傳著待客與饋贈等民間風(fēng)俗和懂得饋贈與分享的民族文化,所以即使有什么天災(zāi)人禍,也不至于有人無家可歸而淪落街頭為乞丐。
而且,這種互助之風(fēng),不僅限于本民族,他們對其他民族的人也是這樣。
喜歡就關(guān)注我,繼續(xù)一起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