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講堂丨陶淵明的詩性人生(上)

 文冠厚樸 2018-09-14

彪叔,漢族,1966年生,山東滕州人,山東大學文學博士,后進入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后流動站。曾任教于山東大學古籍所,現(xiàn)任職于魯東大學張煒文學研究院。

大家好!今天我們講:陶淵明的詩性人生。


1

根據(jù)《宋書·陶潛傳》的記載,陶淵明一共活了六十三歲。又名潛,字元亮,號五柳先生,他的曾祖父是東晉著名大將陶侃。他的外祖父是東晉名士孟嘉。

安貧樂道崇尚自然,是陶淵明思想的兩大支柱。

陶淵明的作品,在他生前流傳并不廣泛。到了梁代初年,由昭明太子蕭統(tǒng)把他的作品加以收集、整理,編訂了《陶淵明集》并作了序,還寫了《陶淵明傳》。陶淵明的作品,現(xiàn)存詩歌121首,還有各種文章12篇,昭明太子編的《文選》收錄了其作品9篇。

陶淵明在41歲之前,做過一些小官,后來做了彭澤令。他因為不愿意為了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人,解下印綬去職,寫下了著名的《歸去來兮辭》。

從41歲辭官,一直到63歲,他在家鄉(xiāng)過起了隱居生活,我們稱之為農(nóng)耕生活。這個時期就是他構建精神家園的時期,他寫了大量田園詩。他的田園,就成為了我們后來讀書人心目中的精神家園。

2

那么這個精神家園是怎樣構建起來的呢?

陶淵明和其他以前的一些詩人不一樣的地方在于,他真的是在田園中,而且親自參加勞動,我們稱之為“躬耕”。這在以前的詩人當中是很少見的??础稓w園田居》第三首: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他非常勤奮,早晨就出去干農(nóng)活,晚上才回來。那么他對這樣的農(nóng)耕生活是怎樣認識的呢?我們看《移居》第二首:

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

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農(nóng)務各自歸,閑暇輒相思。

(大家一塊干活。)

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

(在農(nóng)村,和他鄰居相處得非常融洽。)

此理如不勝?無為忽去茲。

衣食當須紀,力耕不吾欺。

(人生活在世界上,需要衣食。你不去種田,就獲得不了糧食。只有力耕才能使自己的生活保持下去。)

再看《庚戌歲九月中于西田獲早稻》,有耕耘就有收獲,他竟然真的收獲了稻米~

人生歸有道,衣食固其端。

孰是都不營,而以求自安?

(不去種田的話,怎么才能在社會上立足呢?)

開春理常業(yè),歲功聊可觀。

(歲功,就是一年下來的收成)

晨出肆微勤,日入負耒還。

山中饒霜露,風氣亦先寒。

田家豈不苦?弗獲辭此難。

( 種地不是不辛苦啊,可這種艱難是躲避不了的。)

四體誠乃疲,庶無異患干。

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顏。

遙遙沮溺心,千載乃相關。

(以前作為一個讀書人的時候,讀到《論語》,其中有兩個隱士,長沮和桀溺。孔子在周游列國的時候,遇到這兩個隱士在種地。陶淵明年輕的時候,覺得這跟他沒有什么關系,沒想到辭官之后,真的種上田了。)

但愿長如此,躬耕非所嘆。

(雖然這不是年輕的時候所預料到的,他對這種農(nóng)耕的生活,還是非常滿意的。自己去耕田,他覺得這沒有什么好嘆息的。)

這是他46歲歸田之后的作品?!峨s詩》當中表現(xiàn)了同樣思想,《雜詩十二首》第八首:

代耕本非望, 所業(yè)在田桑。

(讀書人就是“代耕”,用做官來代替耕種,做官是有俸祿的。 剛才說的五斗米就是縣令一天的薪水。代耕本非所愿,看來他覺得種地非常好。)

躬親未曾替, 寒餒常糟糠。

(親自耕種,從未停止,盡管如此,還經(jīng)常遭到饑寒的困擾。好慘……)

豈期過滿腹? 但愿飽粳糧。

(不期吃多好,只愿吃飽。)

御冬足大布, 粗絺以應陽。

( 冬天有被子可蓋,夏天有單薄的衣服可穿。ps:小編快哭了……)

正爾不能得, 哀哉亦可傷。

(往往連基本的衣食都不能得到,所以也感到非常傷感。T-T)

人皆盡獲宜, 拙生失其方。

理也可奈何, 且為陶一觴。

(他對自己的這種處境也感到無可奈何,還是去喝酒吧!“陶”是快樂的意思,喝一杯酒自我快樂。)

 這就是躬耕。

敦煌壁畫的《農(nóng)作圖》

3

他對自己的躬耕生活,雖然感到無奈,但是還能接受。在窮困當中,他做到了“固窮”。什么是“固窮”?在窮困當中,依然能保持自己的節(jié)操,保持自己的本色。我們稱之為安貧樂道。

“固窮”出自《論語》。孔子在陳絕糧,跟從他的學生因為很久沒吃飯,身體都很差,行動困難。子路生氣地對孔子說:“君子也有窮困的時候嗎?(原文:君子亦有窮乎?)孔子說:“君子在窮困的時候,依然能保持自己的本色;小人在窮困的時候,往往無所不為。(原文: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strong>

(有的版本就是“貧而樂道,富而好禮?!保?/p>

在貧窮的時候,還能保持快樂,這是非常重要的。陶淵明做到了這一點。我們看《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

寢跡衡門下,邈與世相絕。

(衡門,古人簡陋的庭院沒有門,比如用石頭壘一壘,留個缺口,搭上個橫木,這就當門了。)

顧盼莫誰知,荊扉晝常閉。

(反正也沒有人來看望他,門都是常關著的。)

凄凄歲暮風,翳翳經(jīng)日雪。

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

勁氣侵襟袖,簞瓢謝屢設。

蕭索空宇中,了無一可悅。

(寥廓的宇宙中,沒有一件可以高興的事情。)

歷覽千載書,時時見遺烈。

(那只好去讀書,從書中尋找知己。)

高操非所攀,謬得固窮節(jié)。

(書中所描述的高尚品德不是我能夠攀附的,但我卻得到了固窮這樣的品格。“謬”表示謙虛。)

平津茍不由,棲遲詎為拙?

(“平津”就是大路,這里指的是做官。淵明說:我不愿意去做官,隱居在家,甘愿守拙。)

寄意一言外,茲契誰能別!

(“一言”,一句話,或者一個詞,都叫做“一言”。我認為這里指的是所謂的“固窮”,固窮這樣的一個品格。茲契誰能別!我的這種和古人契合的志向,誰又能知道呢?)

這首詩作于陶淵明39歲的時候。這是他對固窮的認識。他特別強調(diào)這一點,詩歌有非常多的表現(xiàn)。有人說陶詩篇篇有酒,因為他愛喝酒,每篇當中都有酒。但是很多篇當中,也體現(xiàn)了他固窮的品格。我們看《有會而作》:

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長饑。

(年輕時候,家里就很窮,現(xiàn)在老了,更窮了)

菽麥實所羨,孰敢慕甘肥!

(能吃上糧食就不錯了,哪敢希求大魚大肉?。?/span>

惄如亞九飯,當暑厭寒衣。

(惄如,就是饑餓的樣子。什么是“亞九飯”呢?“亞”是次于,“九飯”是說孔子的孫子子思在衛(wèi)國的時候,也曾經(jīng)遭難。一個月才吃九頓飯,非常的窮困。陶淵明說:我比子思還強一點,他一個月吃九頓飯,我一天還能吃上一頓飯。當暑厭寒衣,都到了夏天了,我還穿著冬天穿的衣服,就那一件衣服,冬天夏天都要穿著。)

歲月將欲暮,如何辛苦悲!

常善粥者心,深念蒙袂非。

(想起了古人。我現(xiàn)在這么窮困,如果有人資助我就好了。大家都學過“嗟來之食”的故事,齊國發(fā)生了災荒,有一個商人叫黔敖,他在路上施舍粥。常善粥者心,施舍粥的這個人的心非常好。深念蒙袂非,那么來了一個人,匆匆忙忙地要經(jīng)過。不好意思??!用袖子擋著自己的臉。)

嗟來何足吝,徒?jīng)]空自遺。

(“吝”是恨的意思。黔敖就說:“來吃吧!”結果那個人說:你對我不禮貌,什么來吃吧!那個人就走了,最后餓死了。徒?jīng)]空自遺,“沒”是死掉,白白地餓死,自己放棄了自己。陶淵明認為這樣不對。有人給你送東西吃你就吃,吃了再說。)

斯濫豈攸志,固窮夙所歸。

(這里又說自己,雖然沒有人資助我,我很窮困,但是在窮困當中,我會保持自己的品格。)

餒也已矣夫,在昔余多師。

(雖然窮困,但是以前好多人都是我的榜樣,比如說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

這樣一首詩,表面上批評那個不食嗟來之食的人,實際上是認同!這個大家在讀古人的書的時候要注意:表面上是批評,實際上可能是認同。他認同不食嗟來之食,認同顏淵的這種生活方式。陶淵明自己在《五柳先生傳》中也說,“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边@個“晏”是快樂的意思。經(jīng)常沒有飯吃,還依然保持快樂。這應該是他的一個真實寫照。這就是我說的固窮。

4

陶淵明的性情,雖然在窮困當中,卻嗜酒如命。他在《五柳先生傳》中說:

    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他有一個非常大的愛好,就是喜歡喝酒。這個問題我們要辯證地看。有人說他喜歡喝酒是因為對社會不滿,內(nèi)心有牢騷,所以要借酒澆愁。我覺得這應該是他的性情所在,因為他就喜歡喝酒,喜歡不需要理由。他的嗜酒在當時非常出名,蕭統(tǒng)《陶淵明傳》說:

江州刺史王弘欲識之,不能致也。

(當時地方官王弘,想結識他,但是不能把他招去,怎么辦呢?)

淵明嘗往廬山,弘命淵明故人龐通之赍酒具,于半道粟里之間邀之。

(王弘邀請?zhí)諟Y明,陶淵明不去。陶淵明有一次到廬山去,要和自己的朋友龐通之相會。王弘就讓龐通之在半道上拿著酒和菜在那等著。)

淵明有腳疾,使一門生、二兒舁籃輿,既至,欣然便共飲酌。

(陶淵明經(jīng)常說自己很窮,實際上他也有門生,門生就是學生。有人分析他的收入,除了種地之外,應該經(jīng)常講學,可能有幾個學生。當然還要靠他人的資助。“舁”是抬的意思,“籃輿”就是轎子。)

俄頃弘至,亦無迕也。

(過了一會兒,王弘也來了,來了之后,陶淵明也給他面子,沒有把他趕跑。這是他和王弘的交往。淵明還有一個好朋友,叫顏延之。 先是顏延之為劉柳后軍功曹, “劉柳”是一個人名,“后軍功曹”是一個官名。 在潯陽與淵明情款,  后為治安郡,經(jīng)過潯陽,每天都拜訪陶淵明,然后兩個人在一塊喝酒。)

每往,必酣飲致醉。 弘欲邀延之坐,彌日不得。(王弘想邀請顏延之到他家里去做客,但是等了一整天都沒有成功。為什么呢?因為他每天都到陶淵明家,都要喝醉。)

延之臨去,留二萬錢與淵明。淵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

(陶淵明對酒的愛好達到了什么樣的程度?顏延之這個土豪,離開陶淵明的時候給了他二萬錢,二萬錢我們不知道是多少,反正就應該是特別多吧~他一個都不留,全部送到了酒店。這樣就不用賒酒了,需要的時候就去酒店打酒就可以了。 這是他的行為。)

嘗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的時候,出宅邊菊叢中坐,久之,滿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歸。

(他雖然不愿和王弘交往,但重陽節(jié)時沒有酒喝,只好在那無聊地摘菊花。這個時候,王弘送酒來了,他并不拒絕。)

沒有酒喝,好無聊啊……

我們看《連雨獨飲》(此詩做于晉安帝元興三年,陶淵明40歲):

運生會歸盡,終古謂之然。

世間有松喬,于今定何間?

(如果世間真有赤松子、王子喬這樣的仙人,那么現(xiàn)在他們在哪里呢?他們?yōu)槭裁床粊碚椅覀兡??為什么不送我酒喝呢?這些仙人都是虛無縹緲的傳說。)

故老贈余酒,乃言飲得仙。

試酌百情遠,重觴忽忘天。

(剛開始喝的時候,各種的憂慮都沒有了。再喝第二杯的時候,連天都忘了。)

天豈去此哉?任真無所先。

(我連老天都忘了,不是天離我而去了,我一任我的真情,沒有任何東西能比酒更好。)

云鶴有奇翼,八表須臾還。

自我抱茲獨,僶俛四十年。

形骸久已化,心在復何言!

( 雖然時光在流逝,自己的品格并沒有改變。)

飲酒在陶詩當中非常多,看《和郭主簿》其一:

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

 還有《讀山海經(jīng)》其五:

在世無所須,惟酒與長年。

(陶淵明對西王母說:我沒有別的愿望,你只要讓我喝上酒就行了。喝上酒,長命百歲。)

再看《己酉歲九月九日》:

何以稱我情?濁酒且自陶。

千載非所知,聊以永今朝。

 只要有酒喝就高興~

5

陶淵明是一個敢于自嘲的人,他在臨死之前,給自己寫了《挽歌詩》。還給自己寫了祭文,叫《自祭文》。我們看《挽歌詩》(其一):

有生必有死,早終非命促。

昨暮同為人,今旦在鬼錄。

魂氣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魂氣不知跑哪里去了,只有尸體在棺材里。)

嬌兒索父啼,良友撫我哭。

(小兒子邊找爸爸邊哭;老朋友也哭。)

得失不復知,是非安能覺?

千秋萬歲后,誰知榮與辱?

(榮辱也不管了。但是有一個遺憾,大家看:)

但恨在世時,飲酒不得足。

(我死了,只有一個遺憾,就活著的時候,酒還沒喝夠呢!呵呵?。?/span>

6

第四點非常重要,陶淵明善于自嘲、自娛,我們可以稱之為幽默。以幽默入詩,是其詩歌的顯著特色。

中國人很善于幽默,在先秦諸子中就有很多寓言。諷刺宋人的,如守株待兔。到了三國時期,有一個叫邯鄲淳的人,他編了一個笑話集,叫《笑林》。

但是真正把這種幽默的元素大面積地融入到詩歌當中,應該是從陶淵明開始的?!对娊?jīng)》中很少有幽默的成分,《楚辭》也沒有。還有《古詩十九首》,情緒都是很頹廢的,很低沉的。陶詩這種自嘲式的幽默氣氛,是一個里程碑式的標志。

《止酒》顯然是一個游戲之作。他說:我要戒酒了。為自己戒酒專門寫了一首詩,每句詩都有“止”。這回真的要戒酒了。

次城邑,逍遙自閑。

(我居住的地方緊挨城市,非常逍遙、安閑。)

高蔭下,蓽門里。

(我坐在高樹下,安歇在貧困的家里。)

好味園葵,大歡稚子。

(對我們家來說,好吃的就是園葵。園葵,有人說是現(xiàn)在的白菜。能吃上白菜就不錯了。最高興的事就是和孩子一塊玩。PS:他有五個兒子。)

平生不酒,酒情無喜。

(這才說到正題。他說:我平生不能戒酒,一戒酒我就難受,不高興。)

不安寢,不能起。

(我晚上要是不喝酒,就睡不著。早晨要是不喝酒呢,起不來。酒是不能戒的呀!)

日日欲之,營衛(wèi)不理。

(我每天都想戒酒啊,你以為我不想戒嘛!可是“營衛(wèi)止不理”,營和衛(wèi),就是中醫(yī)所謂的營氣和衛(wèi)氣嘛。營就是陰性的血液,衛(wèi)指陽氣。我們稱之為全身的血液循環(huán)吧?!爸共焕怼本褪俏乙裁刻煜虢渚瓢?,可是酒活血化淤?。∥乙唤?,血液循環(huán)不就受影響了嘛?!安焕怼本褪遣荒軈f(xié)調(diào)。所以不能戒。)

徒知不樂,未知利己。

(我只知道戒酒不好,一戒酒我就不高興。我不知道戒酒對我有利,現(xiàn)在知道了。)

始覺為善,今朝真矣!

(現(xiàn)在我終于認識到,戒酒對我是好啊!從今天起,我就開始戒酒了?。?/span>

從此一去,扶桑涘。

(從此以后我永遠戒酒。直到什么時候呢? “涘”是邊上,扶桑,是太陽升起的地方。有人說這里有好多神仙。我將從今天開始戒酒,一直戒到我和神仙在一塊。戒到成仙。)

 清顏宿容, 奚千萬祀!

( “宿容”就是舊容,清顏。我戒了酒之后,我的面色越來越好看,不像以前那么憔悴了?!扒f祀”就是千萬年。我準備戒一萬年!)

最后兩句特別搞笑,戒酒太容易了,我準備戒一萬年!這讓我們想起了一句名言。

戒煙是很容易的事,我已戒過一千次了。

——馬克吐溫

《責子》也是自嘲,好多人在分析的時候,覺得陶淵明正是因為喝酒,生了五個兒子全是大傻瓜。我覺得這應該不可能,因為還有個概率啊,五個兒子至少有一個聰明點的吧!哪能都傻!-^-^-自己非常喜歡自己的孩子,總把他們說得傻一點,一種自嘲嘛!

白發(fā)被兩鬢,肌膚不復實。

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

阿舒已二八,懶惰固無匹。

陶淵明給五個兒子起的名字很有意思,老大陶儼、老二陶俟、老三陶份、老四陶佚、老五陶佟。 他們都有小名,大兒子叫阿舒,二兒子叫阿宣,三兒子叫阿雍,四兒子叫阿端,五兒子叫阿通。阿舒已二八,陶儼已經(jīng)十六了。懶惰固無匹。論懶惰,誰都比不上他,太懶了!實際上,陶淵明是很搞笑的。他是在拆字,阿舒已二八,十六歲了。大家看,這個“匹”字里面就有“二八”,對,這是拆字法。

阿宣行志學,而不愛文術。

(“十五而志于學”,阿宣快十五歲了,可對寫文章一點興趣都沒有。)

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

( 阿雍和阿端都是十三歲,有人說這是雙胞胎,這個還真有可能。他那么窮困,納妾估計有困難。不識六與七,這一句是拆數(shù)字的游戲,六和七加起來正好是十三,這不明擺著搞笑嘛?。?/span>

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栗。

(阿通快九歲了,整個一吃貨,到處找吃的,我的梨呢,我的栗子呢?除了吃,什么都不知道。還不如人家孔融呢。)

天運茍如此,且進杯中物。

(老天爺對我太不公平了,生出一堆傻兒子,我還是喝酒吧?。?/span>

這是一種順其自然的想法,覺得孩子只要健康就可以了,不需要太聰明。陶淵明是29歲的時候生第一個兒子,叫陶儼。大兒子出生的時候,他專門寫了一首詩,叫《命子》。“命”是命令的意思,就是教訓自己的兒子。

 夙興夜寐, 愿爾斯才。

 爾之不才, 亦已焉哉。

(希望你早起晚睡,將來成為一個人才。如果你不能成才,那就算了?。?/span>

幽默在陶詩當中非常的突出,在以前的詩歌中是很罕見的。把散文當中的這種幽默因素納入到詩歌領域是他的一大貢獻。

7

我們都知道,陶詩寫得非常棒、非常好。難道是他的生活決定的嗎?不全是。除了他的躬耕、固窮、嗜酒、幽默之外,第五點非常重要:好讀,讀的書多!

陶淵明在《五柳先生傳》當中說自己“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span>

好多人理解有偏差,說陶淵明喜歡讀書,但是不求甚解。這只是人家謙虛的說法。如果不求甚解的話,就不會“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皭傆H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也說明他認為讀書能夠消除憂愁。

他的好朋友顏延之,在他去世之后,在《陶征士誄》中評價陶淵明“心好異書,性樂酒德”,說陶淵明這個人,喜歡喝酒,喜歡看書,而且喜歡看一些什么書?奇異的書。比如《山海經(jīng)》,《陶淵明集》中有《讀山海經(jīng)》詩歌十三首。

據(jù)著名學者朱光潛先生考證,陶淵明應該是讀過《詩經(jīng)》《楚辭》《山海經(jīng)》《古詩十九首》《史記》《漢書》之類的書,讀的書非常多。讀書到底有什么好處呢?我們看《讀山海經(jīng)》其一:

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

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

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

窮巷隔深轍,頗回故人車。

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

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

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

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

周王傳,指的是《穆天子傳》,《穆天子傳》的確是一部奇書。這個書是戰(zhàn)國時候的人寫的,到西晉時才被發(fā)現(xiàn)。盜墓賊挖掘了戰(zhàn)國時魏國國君墓,發(fā)現(xiàn)了一批古書,其中一部叫《穆天子傳》?!吧胶D”就是《山海經(jīng)》,那為什么不寫成“流觀山海經(jīng)”呢?因為需要押韻嘛!《山海經(jīng)》里面還有圖,所以可以稱為山海圖。為什么不說“泛覽穆天子傳”呢?這個要湊成五個字??!穆天子指的是周穆王,周穆王就可以稱為周王。大家要注意,有時候改變句子的結構,僅僅是因為是詩歌形式的原因,沒有別的原因。我們再看陶淵明四十三歲時寫的《移居》:

昔欲居南村,非為卜其宅。

聞多素心人,樂與數(shù)晨夕。

懷此頗有年,今日從茲役。

敝廬何必廣?取足蔽床席。

鄰曲時時來,抗言談在昔。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陶淵明辭官時,寫過“草屋八九間”。有人覺得陶淵明過得還不錯嘛,有八九間房子,自己住兩間,其余的租出去嘛?。ㄞr(nóng)村你租給誰呀?。┓浅2恍?,后來發(fā)生一場火災,八九間房子全部燒掉了。一家人只好暫住在船里。最后遷到另一個村子——南村。

這本來是很悲哀的事情,是吧?陶淵明面臨悲劇的時候,往往選擇快樂。他說自己早就想遷到南村,但舍不得我的八九間房子?。‖F(xiàn)在老天爺幫我的忙,“嘩”全給我燒光了,這不是實現(xiàn)我的愿望了嗎?

(“素心人”是品格非常純真的人,“鄰曲”就是鄰居,“抗言”就是無所不談。有漂亮的文章,我們一塊欣賞;有不懂的意思,我們一塊分析。 這就是讀書的樂趣。)

清代初年有一個學者,叫閻若璩,他讀書快樂到什么程度呢?他兒子閻詠親自寫的《先府君行述》記載:

手一書至檢數(shù)十書相證,侍側者頭目為眩,而府君精神涌溢,眼爛如電。一義未析,反復窮思。饑不食,渴不飲,寒不衣,熱不扇,必得其解而后止。

大家看,這就是過去的一個讀書人對書的熱愛。到了現(xiàn)代,著名的學者聞一多結婚那一天,新娘子來了,找不到新郎了!最后在書房里找到了。聞一多先生正手捧一本書,在那陶醉呢!

我以前聽過一個評書,說中國人愛看熱鬧,好多人在看戲——魯智深拳打鎮(zhèn)關西,做生意的也不做了,扛著一口袋面的,也不往家里扛了,把面扔在地上。還有一個人越看越入迷,看了二十分鐘后忽然想起來今天結婚,不去了!看熱鬧有這種精神,那么讀書呢,也要有這種精神。 讀書真的能給以前的人,帶來一種無窮的樂趣。這是真實的,不是夸張。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