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利有攸往” 和 “勿用有攸往” 有什么區(qū)別? 首先,我們必須明確一點(diǎn),那就是古人是惜墨如金的。意思相同的兩句話,就會(huì)舍棄其中一種。 “不利”是有前提條件的,告訴我們某種行為是會(huì)造成損失或損傷的。而“勿用”是選擇性的或有限制的去“用”,而不是絕對(duì)不用。這個(gè)選擇分“時(shí)間”“地點(diǎn)”“人物”等等情況。比如諸葛用魏延和劉備用馬謖?!安焕钡那闆r下,一般告誡人們的是“最好”不要去做。而“勿用”告訴人們的是“需要如何做,才最好”“需要什么時(shí)候做,才最恰當(dāng)”“需要有哪些限制的去做,才會(huì)更穩(wěn)妥”等等。 “有攸往”?!柏蓖ā八?。就是“有所往”的意思?!巴?,我們可以理解為“去”或“作為”?!坝胸本褪恰叭ビ兴鳛?,或者有所行動(dòng)。” 《易經(jīng)》中“有攸往”之句,主要見于以下幾處: 02---坤:元,亨,利牝馬之貞。 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 安貞吉。 03---屯: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14---大有: 九二:大車以載,有攸往,無咎。 22---賁: 彖曰:賁,亨;柔來而文剛,故亨。分剛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shí)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23---剝:不利有攸往。 彖曰:剝,剝也,柔變剛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長也。順而止之,觀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虛,天行也。 24---復(fù):亨。 出入無疾,朋來無咎。 反復(fù)其道,七日來復(fù),利有攸往。 彖曰:復(fù)亨;剛反,動(dòng)而以順行,是以出入無疾,朋來無咎。 反復(fù)其道,七日來復(fù),天行也。 利有攸往,剛長也。 復(fù)其見天地之心乎? 25---無妄:元亨,利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彖曰:無妄,剛自外來,而為主於內(nèi)。動(dòng)而健,剛中而應(yīng),大亨以正,天之命也。 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無妄之往,何之矣? 天命不佑,行矣哉? 六二:不耕,獲;不菑,畬。則利有攸往? 26---大畜: 九三:良馬逐。利艱貞。日閑輿衛(wèi)。利有攸往。 《象》曰:利有攸往,上合志也。 28---大過:棟橈,利有攸往,亨。 彖曰:大過,大者過也。 棟橈,本末弱也。 剛過而中,巽而說行,利有攸往,乃亨。 大過之時(shí)義大矣哉! 32---恒:亨,無咎,利貞,利有攸往。 彖曰:恒,久也。 剛上而柔下,雷風(fēng)相與,巽而動(dòng),剛?cè)峤詰?yīng),恒。 恒亨無咎,利貞; 久於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終則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shí)變化,而能久成,圣人久於其道,而天下化成;觀其所恒,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33---遯:亨,小利貞。 初六:遯尾,厲,勿用有攸往。 36---明夷:利艱貞。 初九:明夷于飛,垂其翼。 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40---解:利西南,無所往,其來復(fù)吉。有攸往,夙吉。 彖曰:解,險(xiǎn)以動(dòng),動(dòng)而免乎險(xiǎn),解。 解利西南,往得眾也。其來復(fù)吉,乃得中也。有攸往夙吉,往有功也。 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解之時(shí)義大矣哉! 41---損: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 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彖曰:損,損下益上,其道上行。損而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 曷之用? 二簋可用享;二簋應(yīng)有時(shí)。損剛益柔有時(shí),損益盈虛,與時(shí)偕行。 上九:弗損益之,無咎,貞吉,利有攸往,得臣無家。 42---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彖曰:益,損上益下,民說無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慶。 利涉大川,木道乃行。 益動(dòng)而巽,日進(jìn)無疆。 天施地生,其益無方。 凡益之道,與時(shí)偕行。 43---夬:揚(yáng)于王庭,孚號(hào),有厲,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彖曰:夬,決也,剛決柔也。健而說,決而和,揚(yáng)于王庭,柔乘五剛也。孚號(hào)有厲,其危乃光也。 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窮也。 利有攸往,剛長乃終也。 44---姤:女壯,勿用取女。 初六:系于金柅,貞吉,有攸往,見兇,羸豕踟躅。 45---萃:亨。 王假有廟,利見大人,亨,利貞。 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彖曰:萃,聚也;順以說,剛中而應(yīng),故聚也。王假有廟,致孝享也。利見大人亨,聚以正也。 用大牲吉,利有攸往,順天命也。 觀其所聚,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57---巽:小亨,利攸往,利見大人。 彖曰:重巽以申命,剛巽乎中正而志行。柔皆順乎剛,是以小亨,利有攸往,利見大人。 我很敬佩古人做學(xué)問的態(tài)度。一般意義相同的兩句話是不會(huì)出現(xiàn)在同一篇文章里的。再有就是古人用字的考究性,每一個(gè)字的選擇,都是很嚴(yán)謹(jǐn)?shù)摹?/span> 古人都是“學(xué)多用少”,他們一生的所學(xué),可謂“汗牛充棟”。而我們今人呢?學(xué)不了幾本書,就成大師了。 古人集其一生所學(xué),也難以寫出多少字的文章。而我們的今人呢?一年能出好幾本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