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外地的女孩含淚發(fā)問 ' 兔兔這么可愛,為什么要吃兔兔 ' 的時候,成都的妹子正在召喚老板:' 兔肚兔腰搞緊撒!還有先前喊的 10 個兔腦殼” 成都是一座兔兔來了就跑不脫的城市。全成都的人民一邊忙著把兔兔送進自己的胃,一邊為外地女孩釋疑解惑:' 兔兔這么好吃,為什么不吃兔兔?你試一下嘛,你會更喜歡鍋里的兔兔的。' 據(jù)統(tǒng)計,每年光四川地區(qū)就要吃掉3億多只兔子,而其中成都人一年就要吃掉2億只,平均每人每年要吃14只兔子。四川省每年需從外省調2000萬-3000萬只肉兔,以滿足本省人的消費需求。 其實四川人在吃兔兔這件事上,是有歷史淵源的。先秦時代的《詩經》就有記載:'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燔之炙之;燔之炮之。'用泥把兔子裹住再煨烤,叫花雞應該就是模仿了這樣做法。 到了隋唐時期,養(yǎng)兔技術較為純熟并廣為流傳之后,地方官員將兔引入蜀地并開始大量飼養(yǎng)。成都平原周邊多丘陵地帶,身材嬌小的兔兔比身材臃腫的豬羊更適合養(yǎng)殖,所以兔兔很快成了成都人民的桌上???。 每一只在山清水秀的天府之國降生的兔兔,最后都會在鍋里和筷子上結束它有意義的一生。 兔肉屬高蛋白質、低脂肪、少膽固醇的肉類,營養(yǎng)十分豐富。但兔肉本身是有一定缺陷的,第一,不香。第二,發(fā)柴。第三,有一定的“土腥味”或“草腥味”。 重油厚味的川菜,正好彌補了兔肉的不足,修飾了兔肉寡淡無油缺乏風味的缺點,調味過后,兔肉不僅味道濃郁,口感還爽滑細膩。
四川人不僅僅在用料和做法上將麻辣與兔肉完美的結合,如魚香兔,泡椒兔,酸辣兔,椒麻兔,五香麻辣兔,干燒兔,涼拌兔丁等等,而且遵循“物盡其用”的原則,將兔子的每一個部位都細細烹調,如兔肝汆燙后涼拌;兔腿涂滿香料大火烤炙;兔腰鹵制后拌料食用;兔肚水煮、爆炒,口感爽脆。這些多樣多味的兔肉大 大滿足了消費者各種味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