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投資官評論員王天天: 1966年發(fā)行的糧票,原因是由于1965年發(fā)行的糧票存在排版錯誤,為了國家糧票的尊嚴(yán),國家在1966年重新印刷,發(fā)行了一套糧票 這套糧票主要版型差異在于水印,五星和麥穗上 雖然看似有年頭了,但實際收藏價值并不高 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jìn)行分析 存量大,物不稀所以不貴目前國內(nèi)留存的1966年糧票無論是全套還是單張,數(shù)量十分龐大,因為糧票廢除之后,一些老人并不會將其丟棄,其后代子孫又覺得珍貴,所以目前家家都會留存著一些曾經(jīng)的糧票,正因為這樣,無論什么時代的糧票都變得不夠稀奇,除了一些水印稻穗五角星的糧票,大部分價格在1-2元,偶爾可以賣到幾十元。 藏品本身屬性限制了價值糧票本身是紙制品,并且不像名人字畫一般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yùn),它只是反映了某段時間的歷史過程,且不像金銀玉器一樣本身材質(zhì)難尋,加工工藝繁雜,所以糧票本身的價值就不會太高,由于價值不高,拍賣行與各大收藏者也并不會看好它的升值空間,導(dǎo)致市場冷淡,花錢購買的都是一些個人興趣的普通收藏者 總結(jié)來說糧票確實有著它一定的意義,但由于種種原因,價格并不會高,甚至很低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