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 書法—————— 五十六、神蛟出海飛翔自如——趙孟頫急就章 《元·趙孟頫法書選:章草急就章》是黃山書社2008年12月1日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孟頫,元代書畫家、文學(xué)家。 趙孟頫(1254-1322年),元代書畫家、文學(xué)家。字子昂,號松雪道人,中年曾作孟俯。精通音樂,善鑒定古器物,于書法繪畫成就尤高。山水取法董源、李成,人物、鞍馬師法李公麟和唐人;工墨竹、花鳥,皆以筆墨圓潤蒼秀見長,以飛白法晝石,以書法用筆寫竹。力主變革南宋院體格調(diào),自謂“作畫賣有古意,若無古意,雖工無益”,遙追迫五代、北宋法度,論者謂:“有唐人之致去其鱗,有北宋人之雄去其獷?!遍_創(chuàng)了元代新畫凰。能詩文,風(fēng)格和婉。兼工篆刻,以“圓朱文”著稱。 《元·趙孟頫法書選:章草急就章》是歷代法書真跡萃編系列之一。書法,指有較高藝術(shù)水平的書法作品。古代將書寫于縑楮紙帛而有法度的書法作品均稱“法書”,或稱“書”?!稌ㄈ丁罚骸白髯种?,下筆須沉著,雖一點一畫之間,皆須三過其筆,方為法書?!北彼瓮醢彩小昂檬滤鶄魍?,空殘法書帖”詩句。今通稱所作之書法作品為法書,還含有尊重作者之意。 五十七、道人的激情之作——登南峰絕頂詩 《登南峰絕頂詩草書軸》高108.4厘米、寬42.6厘米的立軸書,乃元代書法作品所罕見。元張雨書七言律詩(登南峰絕頂)軸(臺北故官博物院藏) 《登南峰絕頂七言律詩軸》,紙本, 縱108.4厘米,高42.6厘米,臺北故官博物院藏。這幅書法是元代罕見的大字行草,是書法史上較早出現(xiàn)的立軸作品之一。用筆率真自然,若不經(jīng)意,靜動起伏,變化自如。 字形傾側(cè)動蕩, 忽大忽小,運墨燥濕互濟,鋒勢勁銳,別具縱逸峻歷之勢。間有草書夾入,可印證其曾用功于懷素,一些干筆飛白的連綿草書,與懷素《自敘帖》十分接近。 而佻達之用筆,似又得力于米芾,激越跳蕩的用筆成為作品的基調(diào)。結(jié)構(gòu)布局無拘無束,顯示他能放縱能收斂的高度技巧。明人周之士《游鶴堂墨藪》評日: “張伯雨健而近佻” 大約就是指的這類作品。 五十八、以手寫心我行我素——趙孟頫心經(jīng) 趙孟頫代表作品《趙松雪書心經(jīng)》冊頁裝,紙本3開。每單開縱288厘米,橫108厘米。原為清張若藹舊藏,《心經(jīng)》原為手卷,入清宮后改為冊頁,現(xiàn)藏遼寧博物館。 此冊心經(jīng)健骨豐筋,體態(tài)修長。整體幾無敗筆。關(guān)于其創(chuàng)作年代,只能作大體推測,應(yīng)是其四十歲后書法風(fēng)格真正成熟的階段。而結(jié)體、運筆又不見晚年學(xué)李北海之蒼勁與練達。 這冊趙孟頫行書心經(jīng)墨跡,是寫給元代高僧中峰和尚的。運筆自如,清潤流暢,自成面貌。 五十九、個性的極度張揚——真鏡庵募緣疏楊維楨《真鏡菴募緣疏卷》 紙本 33.3×278.4cm 上海博物館藏 《真鏡庵募緣疏卷》是楊維楨的行草書佳作。作者晚年與僧道交往頻繁,經(jīng)常出入于寺廟道院,此卷特地為真鏡庵募緣所撰寫。其書章局變化豐富,隨意而奇崛,用筆力遒韻稚,筆法跳宕,竭盡一唱三嘆、回腸蕩氣的能事。用墨濃淡互濟,干濕對比強烈,表現(xiàn)出作者的強烈的藝術(shù)個性,怪癖性格的極度張揚。 他的作品真、行、草相雜,行草中多帶入章草的筆法和結(jié)體,結(jié)字奇正多變,字形大小懸殊,筆道粗細(xì)輕重、墨色濃淡枯潤,反差強烈,章法跌宕起伏,似亂石鋪街,全篇產(chǎn)生一種跳蕩、激越的節(jié)奏,氣勢豪放雄宕,代表了作者行書的典型風(fēng)貌。 六十、深得天然古淡之神韻——林逋自書詩稿 《自書詩》卷,宋,林逋書,紙本,手卷,縱32cm,橫302.6cm。行書34行,6段接紙。 林逋自書詩卷是林逋歸隱西湖孤山時所作,共5首詩,除第2首是五言詩外,其余均為七言詩。林逋時年57歲,其書體瘦勁,秀逸,筆法厚重,風(fēng)致綽約,與時人李建中風(fēng)骨俊整的書風(fēng)極為接近。 百幅書法佳作賞析持續(xù)更新中…… 編輯:肖斌斌、王紫紅 審核:劉帥 書 法 江西書法 即時了解書法綜合資訊 GIF “江西書法” 微信號:jxsfj-20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