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自《棋壇元戎楊官璘自戰(zhàn)解說100局》 楊官璘在上海大捷,成為名氣最大的棋手。在根據(jù)地廣州,卻另有一位棋手,成績也和楊相若,就是陳松順。兩人各有“粉絲”,常論高下。1953年6月,嶺南文物宮舉辦“楊、陳十局賽”,兩人終于“論劍”,是當(dāng)年棋壇盛事。陳、楊相識已久。陳曾在《象棋報》寫了篇《四十年前的楊官璘和我》,回憶楊官璘未成名前,曾受人介紹,由陳松順指點。有幾個月,楊每天早上到陳家,自己拆棋,待陳起床,兩人一起拆棋,然后一起吃飯。所謂指點,如此而已,這是他們最早的交往。十局賽成績此起彼落。陳第一局取勝,之后楊連取三局,第五局和,第六、七局陳連勝,追成平手,第八局楊再勝,最后兩局和。楊遂以一局小勝。楊官璘晚年自選百局,全國賽前的對局謹占十四局,和陳松順的對局就占了五局。這棋賽影響深遠,3年后的首次全國賽,陳回憶,他沒有參加,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輸?shù)袅诉@場棋賽,因當(dāng)時規(guī)定每個地區(qū)只派一人參賽,廣東一席,只能由楊官璘出戰(zhàn)。若非賽制,兩人當(dāng)可一起出戰(zhàn)。以陳水平,也有望取得全國冠軍,受封特級大師。陳無緣全國賽,實是命運弄人。下面是十局賽第一局。陳松順長于中殘,是當(dāng)時全國棋壇,殘局功力唯一能和楊官璘比肩的人。這局陳抓住楊開局時的軟手,不斷滲入,楊陣形雖工整,終于還是擋不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