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廣州沉默寡言,由張雪軒編輯整理。 我認為業(yè)余雙打有幾個不成文的潛規(guī)則: 1、誰在動打誰; 2、對方非固定搭檔,我方多打中路; 3、后場不殺球! 我說的后場,指雙打后發(fā)球線和底線之間的區(qū)域。 據(jù)我觀察,羽毛球的飛行特性,3~5米威力最大!7米下降50%!過7米只有35%! 所以,我認為業(yè)余后場殺球通常只是浪費體能!當然也有例外,對方網(wǎng)前挑球后不回位的,請放心殺! 我指的業(yè)余后場不殺球,是因為業(yè)余選手普遍沒有跳殺的威力,你殺球要是軟綿綿的過去,反而被動了。比如你這邊一個殺球,人家可以在中場直接給你抽回另外一個方向,這樣就特別被動。如果殺球有足夠的威力的情況下,當然肯定是要以進攻為主,而如果說水平相當、殺球威力也不足的情況下,我建議在后場還是吊球打點為主。 有人說職業(yè)的后場多是殺球。我認為我們肯定是不能跟職業(yè)的比。人家練球打球一天的訓(xùn)練量,有可能是我們一個月的訓(xùn)練量。所以,有些東西吧,業(yè)余有業(yè)余的操作方式,而職業(yè)水平要求當然肯定是不一樣的。 如果對方雙打意識很好的,比如說,搭檔一起高球,前場選手然后就退回來平行防守的話,吊球反而可以更容易去調(diào)動他們。雙打也是需要調(diào)動的,把空檔拉出來,打結(jié)合部的話成功率才會最高。 有球友對我說,“對于您說的后場不殺球,我不理解,我的認識是:大部分球友都是和自己水平接近的人打,圈子很小,在此情況下,還是要多殺,一殺三慌,吊球,突然的壓后場平高,包括網(wǎng)前的做球,都是圍繞殺球的,所以我是能殺一定殺。我看了一些業(yè)余高手打球,基本沒有靠吊球為主的,只是配套技術(shù)。我快50歲了,球齡兩年多,這種情況下啥殺球水平您一想就知道了,可能有50公里時速,經(jīng)常被對方抽對角或擋空檔,但我還是喜歡殺球,和許多差不多球齡、偏愛拉吊的比,我覺得進步比較大,球友也愿意和我搭檔。為什么向你請教這個問題,因為這是打球大方向的問題。謝謝!” 我的觀點是,如果你在后場殺球相對于對方的防守仍有很有威力,肯定是殺!殺!殺!如果對方的接殺能力相對高于自己的殺球能力,在后場千萬不殺,對方一個反抽,對業(yè)余愛好者來說真的要命!我只是提倡換個位置殺而已:中場! 中場指下圖中的4、6、13、14。 業(yè)余打球,即使一直在一個小圈子打球,通常也會不時遇到新的對手。如果對方本身師從名家,訓(xùn)練時人家喂球的就是以300公里為基準的練習(xí),試問,咱們身邊有多少能做到? 好,如果咱們的殺球只有220~280公里!人家反抽一個對角線:被動不? 李云龍說:死,也要死在進攻的路上! 可是,咱能省點力,不在后場殺,在中場殺,效果可就大不相同了??! 李云龍只用2發(fā)迫擊炮彈,干掉了人家的一個中佐,兩個少佐!因他炮彈少啊! 炮彈,那就是咱的體能??! 大量的殺球,必然是對體能的大量消耗。 咱不能前面領(lǐng)先,后面失誤不是。要處理好體能和主動失誤之間的矛盾。 水平高的雙打選手,都知道要調(diào)動對手,每球必讓對方跑幾步,好機會來臨時再痛下殺手。 充分調(diào)動后,破壞了對方節(jié)奏、站位或回球質(zhì)量,中場殺球容易一拍殺死!當然殺球能力很高水平的,可以簡單、直接、粗暴! 那雙打中什么時候該重殺?什么時候該點殺追求速度? 我認為要看對方水平、站位! 速度只能讓對方意外!而“重”是直接破壞對方防守質(zhì)量,給搭檔造就“封”的機會! 對對方防守能力好的,用點殺,讓對方不好借力;不好的用重殺! 對方防守站位在中間用重殺,站位靠后用點殺!點殺的落點會更近網(wǎng),就是我們說的“尖”。 本文屬于個人觀點,歡迎留言討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