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流歷史悠久,設(shè)縣已有1400多年,因境內(nèi)圭江自南 北流 向北流而得名。 南朝齊永明六年(488) ,置北流郡,因圭江流向由南而北而得名,無屬縣。南朝梁(502~557),北流郡改稱 北流縣,是北流縣行政建制之始。北流縣宋、齊屬越州,梁、陳屬合州。 隋屬合浦郡,大業(yè)二年(606),廢陸川縣建置并入北流縣。唐武德四年(621),北流縣析置北流、陵城、扶來三縣,復(fù)置陸川縣,均屬銅州(治所北流)轄地, 貞觀元年(627)屬容州。乾封二年(667),北流增置 羅卞縣(治所今六靖長江村)??傉略辏?68),又增置峨石縣(治所今隆盛香圩村)。新增之兩縣及扶來縣屬禺州,北流、陵城屬容州。 宋開寶五年(972),撤銷峨石、扶來、羅卞、陵城四縣,其地并入北流縣,屬容州都督府普寧郡轄地。 元至元十六年(1279),北流為 容州路總管府轄地。明洪武十年(1377年),北流縣改隸梧州府郁林州。 清順治八年(1651),北流改屬梧州府。雍正三年(1725年),改屬 郁林直隸州。 民國元年(1912),北流屬郁林府。民國2年撤郁林府,設(shè)立郁江道,北流為其屬縣。民國3年,改郁江道為 蒼梧道,北流屬之。民國15年,廣西省政府成立,廢除道制,北流直屬省府。民國19年,北流屬郁林民團(tuán)區(qū)。民國21年,北流屬梧州民團(tuán)區(qū)。民國23年,民團(tuán)區(qū)改為行政監(jiān)督區(qū),北流屬梧州行政監(jiān)督區(qū)。民國25年,置潯州行政監(jiān)督區(qū),北流屬之。同年,增設(shè)郁林行政監(jiān)督區(qū),北流屬之。民國29年,郁林行政監(jiān)督區(qū)改為第六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公署(簡稱第六區(qū)),北流屬之。民國31年,原第三、五、六區(qū)合并為第三區(qū),北流屬之。民國36年,北流、郁林等6縣劃出,新置第九 行政督察區(qū)(簡稱第九區(qū)),北流屬之。 解放后,仍稱北流縣,屬郁林專區(qū)。1951年7月屬 容縣專區(qū)。1958年7月撤銷容縣專區(qū),設(shè)立玉林專區(qū),北流屬之。1971年,玉林專區(qū)更名為玉林地區(qū),北流屬玉林地區(qū)。1994年撤縣建市。仍屬玉林地區(qū)。 1997年4月22日,撤銷 玉林地區(qū),設(shè)立地級玉林市。北流屬之至今。[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