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詩詞,如同赴一場心靈的盛宴,經(jīng)由它銜接自然和生活、跨越古今時空,款款而來,觸動人心。
《宴 散》
唐·白居易
小宴追涼散,平橋步月回。
笙歌歸院落,燈火下樓臺。
殘暑蟬催盡,新秋雁帶來。
將何迎睡興,臨臥舉殘杯。
每逢秋天,人們就會看見成群的大雁望南飛,那是因為它們要去溫暖的南方過冬。這里詩人說,南飛的大雁帶來了新秋的氣息,意象生動有趣。
《立秋日》
宋·劉翰
乳鴉啼散玉屏空,
一枕新涼一扇風(fēng)。
睡起秋聲無覓處,
滿階梧桐月明中。
秋風(fēng)像個頑皮的孩子,和詩人捉起了迷藏,然而詩人說,我知道你來過,那滿地飄零的梧桐葉就是你來過的證據(jù)。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秋天的夜晚天氣寒冷,空氣中的水分子凝結(jié)成露珠灑在花草樹木的葉子上,詩人說,這九月初三的夜晚多么可愛呀,露水晶瑩剔透像珍珠一樣!
《微雨夜行》
唐·白居易
漠漠秋云起,
稍稍夜寒生。
但覺衣裳濕,
無點(diǎn)亦無聲。
秋雨綿綿、如絲如縷。詩人夜晚趕路的時候,起初是覺得有一點(diǎn)點(diǎn)冷,然后才發(fā)現(xiàn)衣裳被打濕了。奇怪呀!明明沒有看到雨點(diǎn),也沒有聽到雨聲。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
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
不知秋思落誰家?
賞月是中秋節(jié)的傳統(tǒng)習(xí)俗,八月十五的夜晚,月光灑在庭院中,好像鋪上了一層白霜,清秋的露水悄悄地打濕了院中的桂花。
《曲池荷》
唐·盧照鄰
浮香繞曲岸,
圓影覆華池。
常恐秋風(fēng)早,
飄零君不知。
到了秋天,很多花兒都會開始凋謝。詩人說,我常常害怕蕭瑟的秋天來得太早,我還沒欣賞夠,那滿池子的荷花就開始凋落了。
《過故人莊》
唐·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