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是什么?責任是什么?家庭是什么?為人處事又是什么? 昨晚熊貓君和隔壁書單狗就這些問題討論到了凌晨四點,直到所有的夜宵店都打烊,我們才達成整夜唯一的共識: 《教父》,一切問題的答案。 就像《教父》里,已經(jīng)把友誼都說透了: 對于教父來說,友誼就是一切,比天賦更重要,比政府更重要,和家人差不多同樣重要。 教父唐·柯里昂常常對身邊的人強調(diào)友誼的重要性,他視友誼為地下世界的通行貨幣,為其賦予了至高無上的價值。而這些,也為教父日后的事業(yè)奠定了基礎,成就了那個“越活越偉大”的教父。 “美國出版史上的頭號暢銷書”——《教父》,被所有男人奉為圣經(jīng)。 連續(xù)67周占領《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單,銷量突破2100萬冊,作者馬里奧·普佐本人也被《時代周刊》譽為“通俗小說的教父”。 今天,熊貓君邀請《教父》死忠粉@霍奇森來和大家分享一下《教父》中關于友誼的智慧—— ▍“男人的圣經(jīng)”——《教父》中關于友誼的智慧 文 ▏霍奇森 作為一本被譽為“男人的圣經(jīng)”的書,《教父》擁有著巴洛克時期教堂般的精巧結構,而友誼,正是教父世界里的頂梁柱。 很多人都會在家庭、友情、愛情、事業(yè)或其他各種被我們賦予過實際價值的意義中搖擺不定。 但對于教父,友誼就是一切,友誼比天賦更重要,比政府更重要,和家人也差不多同樣重要。 《教父》教科書般的開篇令人印象深刻—— 丨四個不同身份的人:面包店老板、工作伙伴的兒子、殯葬老板、處于人生低谷的教子,都打算在教父的女兒結婚當天,向教父尋求幫助。 因為大家都知道,向教父唐·柯里昂求助,希望從不落空。 不過這一切也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求助者必須承認對教父的友誼。 對于西西里人而言,他們不會在婚禮上拒絕別人的請求。然而,教父可不是一般的西西里人。 在宴會上,盡管教父對每個人都熱情滿滿,但那些尋求幫助的人則被區(qū)別對待。 面包師是教父多年的老朋友,他們從小就是玩伴,長大了也是要好的朋友。 每逢過節(jié),面包師都會用奶油酥點表達敬意,他總是向教父年輕時創(chuàng)辦的面包業(yè)協(xié)會繳納費用,除了戰(zhàn)爭時希望可以買到更多的糖票外,再沒求過情。 面對這樣的友情,唐用擁抱歡迎了他。在答應他的請求后,教父甚至送面包師到門口,并保證一定盡力辦妥。 然而,在輪到殯葬老板的時候,教父卻表現(xiàn)出一副完全不同的態(tài)度。 對于希望得到第一忠誠的教父而言,那些遇到麻煩先考慮到法官和律師的人是不接受的。 如果有人將友誼筑成一道墻,那么就意味著他再也不需要教父的幫忙了。 教父需要的不是遵紀守法的好公民,甚至在某種程度上,遵紀守法的人可能會在不經(jīng)意間成為他的敵人。 教父需要的只是友誼,毫無保留的、堅定不移的友誼。 教父從來都不需要低質量的友誼,甚至覺得這樣的友誼可能會葬送他的事業(yè)。 他也不會主動獻上自己的友誼:不是因為他已經(jīng)強大到可以目中無人,而是他將友誼看得無比珍貴,而任何珍貴的東西,都是不能輕易獻出的。 對于那些找上門尋求幫助的人,只需要獻上自己的友誼,表明自己的忠誠,教父便會立即答應。 對于后來終于獻上自己友誼的殯葬老板,教父也答應了他的請求。因為在教父眼中,他已經(jīng)換得了無比珍貴的東西:友誼。 他不必時時惦記什么時候可能會用得上這些朋友,他甚至也沒有指望過會讓這些朋友們能夠幫得上自己的忙。 在教父眼中,這份友情已經(jīng)是這份交易中最好的一部分了。 在書里面,教父拒絕毒販的交易,因為這可能會傷害到他們西西里人的行商規(guī)則,更有可能傷害到教父與他的朋友間的利益。 然而,這其中的平衡還是被教父的長子所打破,災難也隨之而來。 教父自己身中數(shù)槍,無法親臨戰(zhàn)場;長子臨陣指揮,到最后卻落到弟弟逃亡、自己也被設計打死的下場。 等到教父大病初愈,戰(zhàn)局已趨于穩(wěn)定,但柯里昂家族也元氣大傷。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在等待唐大殺特殺時,唐卻表現(xiàn)出超乎尋常的鎮(zhèn)定。 教父首先想到的是在婚禮上向他尋求幫助的殯葬老板。距離上次的求情已經(jīng)過去了一年的時間,殯葬老板的生活過得順風順水,已經(jīng)快要忘了需要回報教父以人情。 接到電話的老板很是擔心,總覺得教父會讓他安排處理死尸,畢竟這類事情交給他做最為合理。 殯葬老板誠惶誠恐地支開了同事,獨自一人等待教父。可是,教父帶他見的并沒有別人,只是剛剛遭遇刺殺的長子。 教父希望,可以讓殯葬老板用全力,為自己死去的兒子化一個好看的妝容,以免讓她的母親太過傷心。這也算是還了一年以前殯葬老板欠下的人情。 教父知道,就算在自己的危難關頭,也不能讓朋友做他們不想做的事。 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穩(wěn)定的友誼,才能保持長久的關系。 在教父的世界里,需要盡可能地讓朋友低估自己的優(yōu)點,這樣才更能夠盡可能多地讓雙方都得到好處。 除此之外,在教父的友誼中還有另一面,那就是讓敵人高估你的缺點。 教父隨后便宣布停戰(zhàn),同時讓出自己的利益。他的朋友和部下都不能理解教父的這種做法,認為此時的大局已定,柯里昂家族完全可以發(fā)動全面戰(zhàn)爭,拿下這場持續(xù)數(shù)年之久的戰(zhàn)役。 然而,教父還是選擇先行救出自己遠在西西里避難的兒子,再暗中策劃自己的復仇大計。 他召開地下會議,邀請了他能邀請到的所有地區(qū)的地下家族領袖,表明自己開誠布公的決心。 在江湖上,友誼永遠不可能天長地久,而教父將自己的讓步毫不掩飾地展露在自己的朋友和敵人面前。他讓友誼變得更加明晰,也讓敵人統(tǒng)統(tǒng)浮出水面。 就算是在最危急的關頭,教父首先想到的,仍然是認清自己的友誼,努力辨別出誰才是自己真正的朋友,并向過去的朋友袒露自己的弱點。 他并不害怕,因為他知道自己總會有時間、總會有朋友和他總在一起,共商復仇大計。 事實上,教父再一次證明了友誼的牢不可催。通過三年的沉淀,柯里昂家族通過這種方法抓到了潛伏的內(nèi)鬼,除去了家族的敵人,為家族的長子報了仇。 相比常人,教父的偉大之處就在于永遠相信自己的友誼,那些通過時間證明過了的真正情感會變得固若金湯。 他不擔心被朋友出賣,因為總會有人和自己站在一起,做一點他們或許能幫得上忙的事情,促成自己的最終勝利。 所以,與其說那個越活躍偉大的教父是靠自己活出來的,不如說是他在依靠自己積累出的友誼,不斷鞏固自己堅不可摧的壁壘。 我們這個時代,已經(jīng)有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情感不可靠、朋友不可靠、友誼不可靠。但真正能成為教父所能依靠的,恐怕也正是我們最稀缺卻也是最容易獲得的這些東西。 世事不易,但用真誠換來的友誼總會讓每一份不易變得容易那么一點點。而也恰恰是這份友誼,可以讓平庸變得偉大,讓偉大的人可以越活越偉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