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jié)氣之白露詩話 白 2018.09.08 露 清風兩岸月,白露半庭秋 作者|信園春曉 七律·白露/信園春曉 今宵白露半庭秋,晚氣清涼菊檻幽。 雨打葉花常撲落,風催鴻雁暫淹留。 小蟲寂寂孤鳴曲,眾鳥嚶嚶各養(yǎng)羞。 借得新醅成舊韻,恨無明月懶登樓。 水調(diào)歌頭·中秋白露(舊作)/信園春曉 八月中秋節(jié),卻道露初寒。 金風頻送清爽,明月正初圓。 籬畔菊香如縷,窗下蛩鳴似曲,雁影渺江天。 燈火萬家映,今夕幾人眠。
斟陳酒,分小餅,弄朱弦。 欲邀蘇子,相酌共話玉階前。 且任疏狂達旦,再詠歌頭水調(diào),千里對嬋娟。 同是末歸客,一醉不知年。 (題:2014年白露節(jié)氣與中秋節(jié)恰巧在同一天,據(jù)說五十七年才一遇,感賦。) 2018年9月8日,農(nóng)歷戊戌年七月廿九,是我國二十四節(jié)氣中第十五個節(jié)氣——白露。 “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白露是一年之中最美好的節(jié)氣。過了白露,秋天才漸行漸近。此時,花木依然茂盛,天高云淡,氣爽風涼,是不熱不冷、不慌不忙的大好時光。但黃河以北流域,已是“八月節(jié),秋屬金,金色白,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白露之后,天氣漸轉(zhuǎn)涼,在清晨時分可見地面和葉子上有許多露珠,晚夜也會感到些許的涼意。 我國古代將白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二候元鳥歸;三候群鳥。”就是說,白露節(jié)氣正是鴻雁南飛,燕子等候鳥歸去避寒,百鳥開始貯藏干果糧食以備過冬的時節(jié)(養(yǎng)羞,意即儲藏食物)。 白露/杜甫[唐] 白露團甘子,清晨散馬蹄。 圃開連石樹,船渡入江溪。 憑幾看魚樂,回鞭急鳥棲。 漸知秋實美,幽徑恐多蹊。 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尊為詩圣。 這首詩主要描寫了白露節(jié)的見聞:清晨騎著馬溜達,看到成熟的柑果上沾滿了一團團晶瑩的露水,圃花漫開在石頭和大樹旁,小船渡過江溪。先前在家中憑靠幾案羨慕池中魚兒自由游樂,此時策馬揚鞭驚的鳥兒回到樹枝間。才知道這秋景實在美麗,賞景的人會越來越多出現(xiàn)在許多小路上。此詩語言清新樸素,由近及遠:白露、甘子、圃花、江溪;由動思靜:回鞭驚鳥,憑幾看魚;由己及人:知秋實美,多蹊游人,勾勒了一幅迷人的白露秋景圖。 ![]() 玉階怨/李白[唐]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 這是一首常見的宮(閨)怨詩。女主人公先是站在臺階上等待,連夜露沾濕了絲襪都不知曉;然后又回屋中隔著珠簾邊等邊望月。至于她要和“玲瓏”的秋月對望到什么時候,卻無人知道了。全詩通篇沒有一個愁字,更沒有一個怨字,但是卻使人真切地感受到了女主人公內(nèi)心的深深的愁怨,心生幾分哀憐。盡管李白傳世的佳作很多,這首小詩卻是別具一格的名篇,乾隆爺曾點贊:“妙寫幽情,于無字處得之。” ![]() 秋露/雍陶[唐] 白露曖秋色,月明清漏中。 痕沾珠箔重,點落玉盤空。 竹動時驚鳥,莎寒暗滴蟲。 滿園生永夜,漸欲與霜同。 雍陶(約789~873),晚唐詩人,字國鈞,成都人。工于詞賦。少貧,大和八年進士第。遭蜀中亂后,播越羈旅。工詩,與王建、賈島、姚合等交往唱和。 這首詩的大意是:露水凝白,與秋日溫暖的景色形成鮮明的對比;明亮的月色,仿佛已融入到清晰的滴漏聲中。夜晚水氣太重,把珠簾都沾濕了;露水一點一滴的落在玉盤上轉(zhuǎn)眼消失不見。竹林微微搖動,驚走了棲息的鳥;香附子草叢上的夜露好像使得小蟲的叫聲也無力了。這長夜里滿園的白露,不久幾乎都要變?yōu)楹恕?/span> 不過,“白露為霜”,不要真的以為自然界里白露真的變成了霜。從物理學來看:露是靠近地面的水氣,在夜間或清晨遇冷(冰點以上)時,凝結(jié)成的小水珠;霜是靠近地面的水氣,在夜間或清晨遇冷(冰點以下)時,凝華成跟雪很類似的“霜”??芍?,露與霜的形成過程是不同的,霜不是由露變的。呵呵,科普一下。 ![]() 白露日獨立/丘葵[宋] 西風吹我鬢鬅鬙,獨立庭中影隨形。 一歲露從今夜白,百年眼對老天青。 經(jīng)秋不脫無多樹,近月能明有幾星。 惆悵前修人去盡,后生誰可囑遺經(jīng)。 丘葵(1244--1333),字吉甫,號釣磯翁,同安縣人。篤修朱子性理之學,堅不仕元,終生隱居海島,因自號釣磯。人品學問為世人所敬重,有《釣磯詩集》行世。 詩中說:今日已經(jīng)白露了,我孤獨站立在庭院里形影相吊,任憑西風吹亂我的頭發(fā)。一年里的露水從今夜開始凝結(jié)泛白,老來濁眼總是對望著蒼天思憶。經(jīng)歷秋風吹后葉子不落的樹所剩無幾,在明亮的月亮旁邊能看到幾顆亮星星呢?感嘆前賢已經(jīng)不在了,下一代中誰可托付經(jīng)書呢?曾經(jīng),元世祖遣使奉幣征聘丘葵入朝為官,丘葵堅決不肯,賦《卻聘詩》見志。這首《白露日獨立》見景抒感,以景喻情:看到秋風來襲,黃葉盡落,如同元代侵入,朝官皆投,只有我特立獨行,孤傲對天,只是憂心感嘆今后的復(fù)國大任誰可以托付呢?一方面反映了詩人隱逸勵學,性情孤傲,忠君愛國的情操;另一方面也表現(xiàn)了詩人對當時宋的哀憐和對元統(tǒng)治的不滿,以及對將來國家人民前途的憂心。因之,借思古來志士仁人,遭時否塞,其胸中頓生郁勃不平之氣,發(fā)而為詩。 ![]() 白露·其二/章甫[宋] 烈日照平野,狂風吹槁苗。 皇天無一雨,白露只明朝。 世路多艱險,人心恐動搖。 愁來唯有酒,聊以永今宵。 章甫(1045—1106),字冠之,自號轉(zhuǎn)庵、易足居士、饒州鄱陽(今江西鄱陽)人。早年曾應(yīng)科舉,后以詩游士大夫間,與韓元吉、陸游、張孝祥等多有唱和,性豪放不羈,有《自鳴集》。 詩中為我們描寫了夏秋之交農(nóng)村晴旱無雨的景象:炎熱的太陽炙烤著平坦廣闊的田野,猛烈的熱風吹動著即將枯干的禾苗;老天爺很久沒有下一滴雨了,而明天就到了白露節(jié)氣了;世間的生活多么艱難和兇險,老百姓心中恐怕感到不安和害怕;這使我焦慮萬分也只得借酒消愁,姑且今宵一醉吧!作者對禾田干旱無可奈何,以酒消愁,但其關(guān)心百姓疾苦,與民同憂的心情值得肯定。其實,作者關(guān)于白露干旱的詩還有二首:《白露·其一》和《白露行》,都平白如話,讀者可自行百度體會,不再贅述。 - End - (本文參考百度) ![]() 作者簡介 |
|
來自: WENxinHANmo > 《一表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