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心不平靜的人容易產(chǎn)生糾結(jié)和煩惱,別人隨便說兩句話就受不了,別人開句玩笑也會生氣。 生活哪里有那么復(fù)雜,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各樣的煩惱實際上都是自找的,有時候撒一個謊就要用十個謊言去彌補,最后被自己編造的謊言搞得團團轉(zhuǎn),分不清真假。
生命是一個流動的過程,路邊奔跑嬉鬧的孩子可能就是過去的自己,行動遲緩的老人也可能是未來的自己。
生、老、病、死,每個人都會經(jīng)歷,蕓蕓眾生也并沒有什么本質(zhì)上的差別。 想想這些,想想時間的洪流裹挾著我們一路前進(jìn),又何必那么在意自我,不肯放下“我執(zhí)”呢?
人的五蘊色身并沒有什么大不了,生前是一個移動廁所,死后是一堆白骨,有什么好貪念的?但是很多人就是放不下。
色身有時還會成為生命的障礙。人要吃五谷雜糧維持身體機能的正常運轉(zhuǎn),生病也在情理之中。
人們追求名牌、攀比計較,很多時候也只是在滿足色身的需求。如果沒有色身,一切的攀比、計較、執(zhí)著就都不存在了。
沒有攀比、計較和執(zhí)著,就沒有那么多的煩惱,沒有煩惱,人就不容易生病,不生病就不會有痛苦。 一切障礙都會形成惡性循環(huán),而修行就是為了打破這種惡性循環(huán)。 放下我相,破除一切的塵勞妄想、分別執(zhí)著,才能達(dá)到究竟圓滿的涅槃境界。 不執(zhí)著于色身是一種境界,而能做到連佛法也不執(zhí)著便是更高的境界了。 佛法只是一種工具,它像船只一樣把我們從生死的此岸度到涅槃的彼岸。
人總不能留在船上不上岸,而若想上岸就要舍棄船只,舍棄世間一切俗常,連佛法本身也要舍去,最后達(dá)到“并無一法可得”的狀態(tài),了斷循環(huán)。
香 海 禪 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