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猿IT 2018-09-04 14:55:47 優(yōu)效學院,大數(shù)據(jù),人工智能,Java,架構,在線教育相比于其他語言,Python中的語法比較簡單易學,但一旦不注意細節(jié),剛入門的新手很容易就會掉進語法錯誤的坑里。 忘記寫冒號在if,elif,else,for,while,class,def語句后面忘記添加“:” if spam == 42 2.誤用“=”做等值比較“=”是給變量賦值,“==”才是判斷兩個值是否相等: score = 60 改正: score = 60 3.變量沒有定義:if age >= 18: 會導致:NameError:未定義名稱'age'。 改正: age = 20 4.字符串與非字符串連接錯誤: num = 12 非字符串和字符串連接的時候,要將非字符串轉(zhuǎn)換為字符串類型之后才能連接,改正: num = 12 5.列表的索引位置習慣性地認為列表元素的位置是從1開始的: spam = ['cat', 'dog', 'mouse'] 列表元素的位置是從0開始的,所以第3個元素“鼠標”的索引位置是2,改正: spam = ['cat', 'dog', 'mouse'] 6.使用自增“++”自減“ - ”學過?語言或者Java的的人會很習慣使用我++或者異,但在Python的中是沒有自增自減操作符的: spam = 0 這時可以使用“+ =”來代替“++”,改正: spam = 0 7.使用關鍵字命名變量Python 3中一共33個關鍵字: 假,無,真,和,如,斷言,突破,階級,繼續(xù),閃避,德爾,ELIF,否則,除了最后,對于來自全球,如果進口,在,是,λ,外地,不,或者,傳球,養(yǎng),返回,嘗試,同時,有,產(chǎn)量 自定義變量時,變量名不能和這些關鍵字重復。 8.索引元素位置時忘記調(diào)用len方法通過索引位置來獲取列表元素時,忘記要先使用len函數(shù)來獲取列表的長度: fam = ['dad', 'mom', 'son'] 改正: fam = ['dad', 'mom', 'son'] 9.函數(shù)中的局部變量賦值前被使用num = 42 第一行定義了一個全局變量num,同時函數(shù)myFunction()也定義了一個同名的局部變量,但程序執(zhí)行時是先查找局部變量的,所以在函數(shù)中找到num之后就不到外部查找了,此時就會出現(xiàn)打印的時候變量NUM還沒賦值的錯誤。 10.縮進問題和其他語言的語法最大的不同就是,Python中不能用括號來表示語句塊,也不能用開始或結束標志符來表示,而是靠縮進來區(qū)分代碼塊的。 常見的錯誤用法: (1) print('Hello') 錯誤是第二行的縮進會導致兩個打印語句是包含和被包含的關系,但他們兩者是屬于同一個代碼塊的,所以應該寫成; print('Hello') (2) if spam == 42: 錯誤是第三行的縮進,改正的方法有兩種,一是如果兩個打印語句是屬于同一代碼塊的,應該改正為 if spam == 42: 二是如果第三行的打印語句是和,如果語句是同一級的,則改正為 if spam == 42: (3)在Python 3中,縮進的時候,不能Tab和空格混用,每個縮進層次應該選擇只使用Tab或者只使用空格。 你在學習的Python的過程中掉過哪些坑,歡迎留言參與討論。需要資料的聯(lián)系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