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行是修自己的心,管好自己的起心動念,不要追逐外界的是非??吹搅耸欠鞘且驗橐呀?jīng)對境生起了分別,再去追逐不舍,一爭高下,就是在隨順無明,無論勝負,不離貪嗔,無論好壞,不離我相,皆是在輪回造業(yè)。在起心動念之時了了常知,不隨順貪嗔無明之念,降伏自己的妄想,藉境返心,回歸本源。本源無物可得,此心亦是非有,萬相如幻如夢,孰可把捉?孰能把捉?能所斯泯,萬緣俱息,空花叢中,處處菩提。不到山窮水盡,不見柳暗花明,不見花開無生,焉能大機大用?你能征服世界,未若降伏自心,此心若降,天下無不平之事,此心若空,不見諸佛與眾生,此心若凈,十方國土俱清凈,此心若明,生死便為涅槃城。 逆緣現(xiàn)前的時候才能顯出一個人真正的修為,知識理論掌握的很多,在關(guān)鍵時刻能不能用得上?談空說有,佛法妙理滔滔不絕,能不能轉(zhuǎn)化自己的習性?談禪說偈,口言不二,能不能在生死之際從容自如?不要說的太遠,在你生病的時候,你的心態(tài)如何?在你所求不遂的時候,你的心態(tài)如何?能空得了嗎?做到如如不動了嗎?還知不知道這些都是夢幻空花呢?沒有實際的證量,懂的這些統(tǒng)統(tǒng)是口頭禪,文字游戲而已。于實際行履不能相應(yīng),就是修行不得力。我們要對自己命運負責,對自己的生死負責,透徹地認知生命,把握生命,而不是再去增加那些生命之外的附庸。不能降伏自我,不能真修實證,還是蹉跎一生。是大丈夫就發(fā)勇猛心,不為外境所動,一超直入如來地,此時方名報佛恩。 你若不去執(zhí)著,沒有什么能夠障礙你自己的心性。一切的煩惱都是我們對境不過、認假為真造成的,有形有相的東西都是生滅的,再執(zhí)著也不會永遠存續(xù)下去,當下看破,當下解脫,道理很簡單,為什么很多人都做不到呢?無始以來的業(yè)力障礙了我們清凈的自性,業(yè)力就是在一念不覺的基礎(chǔ)之上,妄中生妄,執(zhí)上生執(zhí),如同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形成了巨大的慣性力量,這種意識分別的慣性思維一般人很難把控,所以只能是看明白而做不到,隨順習氣就是在增加雪球的速度和質(zhì)量,不能作主,只有隨業(yè)遷流,輪轉(zhuǎn)六道,沉淪生死。根源就是一念不覺。一念能覺,即破除無明,從雪球的中心發(fā)生了爆炸,哪里還有雪球可得?哪里還有雪球的速度不能把握?返本心源,就是回到最初出發(fā)的原點,找到了根,如何生發(fā)都是你自己的事情,時時刻刻都能作主,徹底擺脫煩惱的束縛,永住究竟的安樂。佛法本來無多,只在對病說藥,漸修千劫萬劫,頓悟當下即了。 作者:禪風墨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