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 第二卷:
原文:
譯文:
個人見解:'養(yǎng)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意思是培養(yǎng)天地間堅毅不屈的浩然正氣,效法古今完美道德的圣賢。 -1- 為何要“養(yǎng)天地正氣”呢? 因為天地初開的時候,并沒有所謂的正氣與邪氣之說,而是一種混沌的狀態(tài)。隨著自然的發(fā)展和演化,慢慢有了正邪之分。正氣與邪氣是處在一個平衡當中,如果,不培養(yǎng)正氣,那么邪氣就會占上風,社會就會變得越來越糟。因此,我們需要培養(yǎng)正氣。 剛出生的嬰兒就如同一張白紙,在成長過程中所經(jīng)歷的人和事和所處的各種環(huán)境在白紙上刻畫出五彩繽紛的圖案,于是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品格。社會環(huán)境對人的健康成長影響很大,因此我們要為下一代創(chuàng)造更好的社會環(huán)境,以讓他們能夠成長在一個更好的社會環(huán)境當中。 現(xiàn)今物欲橫流的年代,養(yǎng)正氣說來容易,做起來就有困難了,所以我想最低標準是做一個好人,盡量不要做壞事,力所能及地幫助人。 -2- 如何“法古今之完人”?這與《論語》中的“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是相通的。 個人認為,就是尋找自己的榜樣。這個榜樣不一定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每個人身上都有其獨特的優(yōu)點,那么我們就學過來,形成自己的一種行為習慣。以前聽過一句話——真正的聰明人,就是看到別人身上的好習慣,迅速地學習,并轉換為自身的習慣。 這個世間充滿了真善美,也充滿了假丑惡。我們愿意去學什么,我們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所以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定要對生活進行甄別,防止自己陷入不良的狀態(tài)。 在此,談談榜樣的問題。每個人身上都有優(yōu)點和缺點。我們在學習的時候,也只是挑一些好的行為習慣,而不是榜樣有什么,我們就學什么,這樣就失去了學習的意義。 -3- 如何理解“氣象要高曠,而不可敕狂;心思要縝密,而不可瑣屑;趣味要沖淡,而不可偏枯;操守要嚴明,而不可激烈”? 中庸思想貫穿了這一句話,每一句都告訴我們不要過度。但這是很難做到的。每個人身上都有優(yōu)點和缺點。但是優(yōu)點和缺點往往是互相轉化的。在某種角度來看是優(yōu)點,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就是缺點了。比如一個氣度要恢宏廣闊高瞻遠矚的人,往往就流于粗野的狂施。其它的也一樣。所以,我們必須要去平衡這些點。當然,這是極為不易的。同時也是我們必須意識到的一點。 生活中,往往有很多人鼓勵我們某方面的優(yōu)點,但是我們一定要意識到優(yōu)點有可能就是缺點。比如一個人健談,這本身也算是優(yōu)點,但是也可能成為缺點。因為,我們不要總是覺得自己某方面是優(yōu)點,就不顧場合地去運用它。這才是最大的缺點。所以,人并沒有絕對地優(yōu)點和缺點。只是我們要在合適的場合,合適的時間去展現(xiàn),這才是能成為優(yōu)點。 -4- 結語: 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的力量可能是微薄的,但是只要我們能夠給天地一點點正氣,那么也可以給削弱一點點邪氣。所以,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做呢?那就是法古今之完人。向他們學習,同時注意“度”的把控。自己的精神境界和行為方式自然也提高了。 也許我們看不到自己對社會的作用,但這對于自己也有極大的益處。我們自己變好了,不為社會添亂,這本身就是對社會的一大幫助。 ——END—— |
|
來自: 卐燃燈炥極卐 > 《易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