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美物計 前不久,《快樂大本營》 請來了《延禧攻略》幕后的匠人, 當老師講到富察皇后的絨花頭飾時, 秦嵐主動俯身下蹲, 讓老師更加方便講解。 這期間, 秦嵐一直保持著得體的微笑, 認真聆聽老師的講解, 沒有因下蹲時間過長而面露不快。 因為秦嵐這個下意識的細微動作, 大家都贊她情商極高。 其實,所謂高情商, 不過是她深入骨髓的教養(yǎng)。 梁曉聲曾這樣概括“文化”二字: 植根于內(nèi)心的修養(yǎng); 無需提醒的自覺; 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 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一個有教養(yǎng)的人,大抵是如此吧。 01 有教養(yǎng)的人,都會好好說話 提起林志玲, 首先想到的是標志性的娃娃音, 但真正被觀眾認可和信服的, 是她說話的能力, 常常簡短有力的一句話, 就巧妙化解了尷尬氣氛。 在2016年宣傳電影《赤壁》, 記者問到與梁朝偉的身高差, 林志玲如此機智回應: “也許你們認為身高是個問題, 但是在我心目中男人的氣度遠勝于高度。” 還有一次,有媒體問她: “孫紅雷說過你是花瓶,不與你對戲, 你聽說過嗎?” 這讓孫紅雷當場一臉尷尬, 而林志玲卻是這樣解圍的: “我們倆一起坐在這里,就是最好的答案。” 有教養(yǎng)的人,都會好好說話。 但是生活中,很多人不會好好說話, 把沒教養(yǎng)當做耿直,以此為榮, 把毒舌當做幽默,讓人尷尬。 我們總聽到有人這樣說, “我說話就是直,你別介意”。 而真正有教養(yǎng)的人, 不會想說什么就說什么, 不開過火的玩笑,不消費別人, 更不會分不清輕重。 和一個好好說話的人交往, 總能讓人如沐春風。 02 教養(yǎng)是不給別人添麻煩 一位年輕媽媽獨自帶寶寶坐飛機, 她怕寶寶會吵鬧, 打擾到周邊的客人, 于是就給周圍旅客每人發(fā)了一份小禮物, 里面是糖果和耳塞, 并附了一張道歉卡片。 航班上的人都被她小小的舉動溫暖到, 而寶寶似乎也受到了媽媽的影響, 整個航程中不哭鬧, 安靜地看書、吃東西。 想必這個寶寶長大, 一定也是個有教養(yǎng)的人。 這位媽媽的行為很令人感動, 最近太多“熊孩子”的例子。 豆瓣上一位網(wǎng)友, 她的口紅被爸爸朋友的孩子破壞, 當做畫筆在書上畫畫, 弄得一片狼藉。 而小朋友的父母一句孩子小不懂事搪塞過去, 還說下次來買零食彌補。 這位姑娘卻覺得很委屈, 而對方卻說:和孩子計較,真是沒教養(yǎng)。 這樣的父母顯然沒意識到自己給別人帶來麻煩, 所以這樣的熊父母, 有這樣的熊孩子也不足為奇。 一個有教養(yǎng)的人, 是不會給別人隨意添麻煩, 必然是懂得體恤他人。 教養(yǎng)不是苛求別人, 而是獨善其身,克己守禮。 03 教養(yǎng)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善良 南京地鐵早高峰, 一群農(nóng)民工師傅怕自己的行李影響到其他乘客, 在地鐵站等了足足兩個小時 他們還說, 年輕人上班要趕時間, 讓他們先走,我們不趕時間。 火車站,自動取票機前的隊伍很長, 一個姑娘好像快誤了火車, 她跑到第一排和最前面的男生說: “可以讓我先取票么?我火車快誤了” 男生說了句“好,一會慢點跑小心摔倒” 然后, 男生自己走到了隊伍最后面重新排隊 。 教養(yǎng)不分學識,不分身份貴賤。 真正有教養(yǎng)的人, 正視自己,平等對待每個人, 顧忌每一個人的尊嚴。 所以,這些不只是教養(yǎng), 更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善良, 他們本不該這么做,卻選擇這樣做。 為別人著想的善良,是最好的教養(yǎng)。 04 最高級的教養(yǎng) 是不對親近的人發(fā)火 作家史鐵生雙腿癱瘓后, 脾氣變得暴躁,經(jīng)常對母親發(fā)脾氣。 然而那時已經(jīng)身患肝病的母親口吐鮮血, 還在記掛著自己的兒子。 母親死后史鐵生才懂得: “這倔強只留給我痛悔,絲毫也沒有驕傲。 我真想告誡所有孩子,千萬來這套倔強, 我已經(jīng)懂了,可走已經(jīng)來不及了。 《我與地壇》還在, 我和母親再也沒有。” 所以,對親近的人,耐心一點, 再耐心一點。 那是最愛你的人,也會被你傷得最深。 周國平說,“對親近的人挑剔是本能, 但克服本能, 做到對親近的人不挑剔, 則是種教養(yǎng)。” 最難做到的教養(yǎng), 就是對親近的人不發(fā)火。 05 做一個有教養(yǎng)的人 有教養(yǎng)的人 給人一種溫和的力量, 這種力量柔中帶剛, 面對惡意有自己的原則和底氣, 面對憤怒能控制自己的脾氣, 面對尷尬能輕松應對,保護自己。 知識可以速成,財富有時也會, 教養(yǎng)卻是點滴的積累。 它不止流于應付表面的交際, 更是一個人生命養(yǎng)分的供給。 做一個有教養(yǎng)的人, 眼里有光,心底有愛, 一定會被這個世界溫柔對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