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相
月相的形成
在天文學(xué)中,月相 是指地球上觀測者所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亮部分的形狀。月球本身不發(fā)光,被太陽照射的部分向外發(fā)射太陽光,所以月球上只有向陽的那一半才能被照亮,另一半則是陰影面。我們在地球上只能看到朝向地球這一半月球,另一半是月球背面,無法看到。所以,月相就是從地球上看到的這一半地球和被太陽照亮那一半月球的重疊部分,月相僅僅取決于太陽照射月球的角度和我們觀測月球的角度。
月相的變化
月球在一個月內(nèi)圍繞地球公轉(zhuǎn),形成了不同的日月地幾何關(guān)系,產(chǎn)生了周期變化的月相。
在每月的初一日左右,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陽之間時,月球的背陰面朝向地球,我們完全看不到月球被照亮的部分,稱之為朔。此時,日月黃經(jīng)差為0°,月出時刻為上午6時,月中時刻為中午12時,月落時刻為下午6時,月亮全天不可見。從地球來看,這一天太陽和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差不多,它們一起從天空中劃過,所以月亮并不都是在晚上才出現(xiàn),有很多時候會在白天升起。
在每月的十五十六日左右,地球位于月球和太陽之間時,月球的向陽面朝向地球,我們可以完整的看到月球被照亮的部分,稱之為望。此時,日月黃經(jīng)差為180°,月出時刻為下午6時,月中時刻為午夜12時,月落時刻為上午6時,整夜都能看到滿月。
當(dāng)日月連線和地月連線垂直時,我們能看到向陽面的一半,稱之為弦月。在每月的初七初八日左右,日月黃經(jīng)差為90°,為上弦月,月出時刻為中午12時,月中時刻為下午6時,月落時刻為午夜12時,在上半夜可見到月亮的西半部分。在每月的廿二廿三日左右,日月黃經(jīng)差為270°,為下弦月,月出時刻為午夜12時,月中時刻為上午6時,月落時刻為正午12時,在下半夜可見到月亮的東半部分。
月相 | 可見部分 | 日月黃經(jīng)差(°) | 月出時刻 | 月中時刻 | 月落時刻 |
---|---|---|---|---|---|
朔 | 不可見 | 0 | 06:00 | 12:00 | 18:00 |
峨眉月 | 西側(cè)小部分 | 0~90 | 上午 | 下午 | 晚上 |
上弦月 | 西側(cè)半部分 | 90 | 12:00 | 18:00 | 00:00 |
盈凸月 | 西側(cè)大部分 | 90~180 | 下午 | 晚上 | 夜間 |
望 | 完全可見 | 180 | 18:00 | 00:00 | 06:00 |
虧凸月 | 東側(cè)大部分 | 180~270 | 晚上 | 夜間 | 上午 |
下弦月 | 東側(cè)半部分 | 270 | 00:00 | 06:00 | 12:00 |
殘月 | 東側(cè)小部分 | 270~360 | 夜間 | 上午 | 下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