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一課對于進入學校的孩子具有重要的象征意義,也是國家塑造的理想型公民的一種形象展示。自2008年起,教育部就和中央電視臺密切合作,在每年新學年開學之際推出《開學第一課》,今年的開學第一課定在了9月1日20:00,教育部下發(fā)了通知。很多學校也高度重視,轉達了教育部通知,還進一步提出要求,要在觀看時拍照上傳,或是要求寫觀后感。 9月1日20:00,按時坐在電視機前的家長和孩子們并沒有按時看到《開學第一課》,而是足足15分鐘的培訓機構、學習APP的廣告,家長們對這種“遲到”感到憤怒。 對此,該節(jié)目編導的回應是這樣的: 很多家長表示費解,在中國花錢開視頻網站會員看電視劇要被迫看廣告那是唯利是圖,怎么央視搞得孩子開學第一課,也得看廣告,還是用推遲節(jié)目開始的時間來放。 到了,9月2日14:20,央視廣告部門發(fā)表了道歉聲明,這個道歉算是給這次事件畫上句號。 那么,在其他有沒有《開學第一課》的國家,又是如何開展類似的教育的呢?
美國人從小學開始就培養(yǎng)表達自我的能力,讓他們更有自信。孩子從第一節(jié)課中學到如何跟朋友相處,如何遵守規(guī)則,這也很重要。 在美國,第一節(jié)課老師會發(fā)給每人一張“行為規(guī)范”,然后老師逐條向孩子們解釋,并告訴學生們,每一個小朋友都會成為你的朋友,大家要互相尊重。 接下來,老師讓每個同學向大家自我介紹。老師會很和藹地教同學怎么介紹自己。第一,介紹時聲音一定要洪亮;第二,讓同學明白你在介紹什么;第三,說話時,眼睛看著大家,不要看著椅子或者墻角;第四,雙手不要插在口袋里,或者雙手互相擰來擰去。 在開學前,學校會通知家長轉告學生需要注意的事項。比如,如何注意交通安全,如何及時更新免疫記錄,新學年在課程安排上有哪些新變化等等。另外,美國中小學在正式開學前,通常還有一個“熱身活動”。在這一天,孩子和家長要去學校和老師見面,熟悉教室,并把新學年所需的文具用品帶到學校整理歸位。同時,家長還要填好學校所需的各種表格。 經過這些熱身活動之后,開學第一天,學校的秩序忙而不亂,呈現(xiàn)出一副井然有序的樣子。美國學校的免費校車,會把孩子們及時送到學校。家長們也可以自己開車或步行送孩子上學,并和孩子共同迎接開學的第一天。
英國在教育中非常注重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在小學一年級生開學的第一天,學生們的主要活動就是認識新同學和老師們,而老師往往會在開學第一天對陪孩子來學校的家長提一點要求,那就是“離孩子遠一點”。因為孩子們一般會對第一天上學表現(xiàn)出興奮和積極的態(tài)度,反而是他們的父母會因為擔心孩子在學校不適應、遇到各種問題而焦慮不安。 此外,全英國的學童在剛入學時首先要接受的必修課程是網絡安全教育。英國學校認為有必要向學生傳授有關網絡潛在危險的知識,以便幫助學生在紛繁復雜的虛擬世界中更好地保護自己。
韓國小學開學的第一堂課不傳授學生任何知識。學生之間都是陌生的,每個人心里都充滿了好奇。所有班主任和學生們會做一番自我介紹,讓班級關系變得更加融洽、具有親和力。 老師會特別向學生強調,進入小學后應該抱有一種怎樣的態(tài)度去學習,并且讓學生們懂得熱愛國學和遵守禮節(jié)。學生們學習哪些課程和具體內容,以及如何制定教學進度,這些反而是次要的。韓國的小學里,班主任必須教授所有的課程,因此學生們想學什么可以在第一堂課上互相討論,最終確定本年的學習目標。
德國小學的開學典禮是全家族的大事之一,其重要性及留下的照片張數(shù),絕不亞于子女婚禮、受洗。父母在開學典禮前,除了替孩子選擇適合的書包、書桌椅之外,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和孩子做好一個“入學禮物袋”,并秘密的用各種小禮物將它裝滿。 “入學禮物袋”是十九世紀末以來德國人極為自豪的一項傳統(tǒng),但通常是圓錐形。每個德國人都保存有一張自己小學開學典禮、抱著禮物袋的照片。德國人相信,裝滿糖果、甜食的禮物袋,有助于小朋友適應新環(huán)境、新作息時間、新規(guī)則,并且增強注意力和成績?,F(xiàn)今,不希望孩子吃太多甜食的父母,就減少糖果分量,加進文具、小本書、故事錄音帶、CD、小填充玩偶等各種小禮物。但是,孩子們要等到分班那天才能打開喇叭筒,揭開里面的“秘密”。 德國許多學校都有隆重的開學典禮,家長與孩子要一起參加。孩子們穿著漂亮的衣服,將紙喇叭筒抱在懷里參加開學典禮。衣服與紙喇叭筒顏色相映生輝,氣氛相當活躍。
對開學日,法國學生父母很重視,一般都會陪伴孩子到學校,法國一些大型企業(yè)還會專門給有孩子上學的家長放假一天,這樣就方便家長帶孩子去購買文具了。 學校一般不會舉行開學典禮,孩子們只需到校半天,認識老師、同學,熟悉教室,了解校規(guī),氣氛相當輕松。另外,學生還會拿到一張學習用品購買清單。不過,法國的小學生和初中生不需要買書,因為他們是從學校的圖書館免費借課本來用的,一個學期結束后必須完璧歸趙。這種免費教科書循環(huán)使用制度在法國已經有百年歷史。
澳大利亞學校開學第一課是幫助學生治療“開學綜合征”。老師會給學生更多的時間進行彼此交流,讓學生們能夠重新熟悉起來,并慢慢適應上學生活。 開學第一天并不是真正校園生活的開始,為了讓孩子們盡快進入狀態(tài),學校有時會在開學之前特意安排孩子們先到學校,進行1到2天的適應訓練。在訓練中,學校會安排高年級學生帶著自己未來的小學弟、小學妹們,在教室里玩游戲、唱歌、跳舞,使孩子們對教室不再陌生。到了真正新生入學這一天,孩子就不會感到特別不適應了。 對于高年級學生開學第一天,第一堂課會安排安全意識訓練。很多學校會安排老師帶著孩子進行防火逃生演練,特別是新生,老師會教會他們在煙霧警報器響之后,學校建筑結構是怎樣的,又要通過行走怎樣的通道來迅速逃生,并且在指定地點集合。
在日本,新學期的第一天同樣不上課。師生們從打掃衛(wèi)生開始一個新學期,然后才是開學典禮、校長講話、唱校歌等。 開學儀式后,學生回到自己的班級教室,教師會檢查學生的健康狀況,看是否發(fā)生過傷害事故;老師會帶領學生們了解新學期的日程安排,制定學期目標,了解在學習和生活上需要注意的事項,最后是學習用餐禮儀。 此外,日本的開學第一天也是全國的“防災日”,學校會安排一系列以防災、安全為主題的教育活動,包括學生避難演習、安全回家指導、交通安全教室等。教師和家長進行交接學生的訓練后,學生由各自的家長領回。 -END- 你可能還想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