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第四集中:富察皇后打開乾隆讓傅恒帶給她的匣子,那里面赫然是乾隆皇帝曾下過的一道圣旨,原來自皇上登基的第一年,他便秘密立儲,封永璉為皇太子,而這道旨意一直被藏于正大光明匾后。至此,帝后誤會終解開。乾隆帝在立儲上正是遵循雍正皇帝所創(chuàng)立的秘密立儲制度,而乾隆皇帝本人,便是清代第一位以秘密立儲制度繼位的皇帝,而魏瓔珞之子永琰為第二位以秘密立儲制度繼位的皇帝。 ![]() 自古以來,通往皇位的道路,多是由鮮血鋪就而成,皇帝一旦坐上龍位就會關(guān)心下一代的問題,有了數(shù)量就開始要求質(zhì)量,質(zhì)量都不好或者質(zhì)量都太好同樣是個讓皇帝老兒傷腦筋都問題。 嫡長子繼承制是屬于中原文化的主流立儲制度,而清朝是少數(shù)民族政權(quán),受中原文化影響不多,所以到了清朝就出現(xiàn)了其他的繼承制度,其中就有雍正皇帝創(chuàng)立的秘密立儲制度, 雍正皇帝實在是一個了不起的政治家,他創(chuàng)立的軍機處和密折制度理順了外朝的管理,秘密立儲制度則給經(jīng)常被皇位攪得雞飛狗跳的皇宮帶來了安寧。 ![]() 在康熙皇帝之前,清太祖努爾哈赤是通過八王共治的推選制度,把汗位傳給兒子皇太極的?;侍珮O也是采用推選制讓兒子福臨繼位。康熙皇帝則是孝莊皇太后決策并取得順治皇帝福臨的同意而即位的?;饰坏睦^承從來都是伴著激烈而復(fù)雜的權(quán)力斗爭的,每一次皇權(quán)的更替都會引起強烈的政治動蕩,同時也影響著清朝統(tǒng)治的穩(wěn)固朝廷的安穩(wěn)。 在經(jīng)歷了“九子奪嫡”的血腥后,即位后的雍正皇帝深切地體會到,建立一個完美的立儲制度的必要性。在《雍正起居注》中記載了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八月十七日的諭旨。向王大臣、九卿表明不再公開立皇太子,而將立皇太子的秘密諭旨由王大臣見證藏在匣內(nèi),放于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后,待皇帝駕崩時御前大臣共同拆啟,當(dāng)眾宣布傳閱,即刻確定獲得提名的皇子的帝位。這就是由雍正皇帝創(chuàng)立的“秘密立儲”制度。 ![]() 這個制度被后代子孫遵循了百年,采用秘密立儲方法選定的皇帝有:乾隆、嘉慶、道光、咸豐。這一段時期皇位的過渡相對平穩(wěn),秘密立儲因為不公開皇儲人選,所以對那些有意帝位的皇子來說,大家機會均等。有希望才有動力,便會積極上進,用帝王的標(biāo)準來要求自己。這種制度雖不能徹底杜絕爭奪帝位的斗爭,卻避免了公開確立皇儲所造成的皇子之間的血腥爭斗。 ![]() 關(guān)于秘密立儲,有學(xué)者認為是從康熙皇帝開始計劃的,只是后來沒有實施。只是清朝的秘密立儲制度確由雍正所創(chuàng)立。只是這種立儲形式其實也并非清朝皇帝首創(chuàng)。據(jù)《舊唐書》卷一百九十八《波斯傳》記載:“其王初嗣位,便密的選子才堪承統(tǒng)者,書其名字,封而藏之。王死后,大臣與王之群子發(fā)封而視之,奉所書名者為主焉?!鼻宄实凼侵袊鴼v史上最為勤奮的皇帝,作為飽讀經(jīng)史的雍正皇帝,對古今帝王術(shù)絕對是留心的,他們都可能留意過這條記載,只不過實際情況是雍正皇帝最終成為了這種秘密立儲制度的實踐者。·只是到了清朝末期,皇家子嗣凋零,這種秘密立儲制度才失去了意義。 |
|
來自: 纖尋歷史 > 《紫禁城里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