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患者警惕吞咽困難 吞咽困難、嗆咳是帕金森病常見的癥狀之一,也是導致吸入性肺炎的主要原因,而吸入性肺炎常常是晚期帕金森病患者高病死率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吞咽困難是帕金森病的一大殺手。目前認為,當患者出現(xiàn)下列情況時需要高度警惕存在吞咽障礙: 1.最近無明顯原因的體重下降。 2.有流口水的問題。 3.在進食和喝水的時候會咳嗽或噎住。 4.感覺胃灼熱或胃痛。 5.不容易把食物送至口腔內部。 6.不容易把食物或飲料含入口中。 6.進食非常慢。 7.覺得食物粘在喉嚨內。 8.吞咽藥片有困難。 帕金森患者吞咽困難會出現(xiàn)在疾病的任何階段,可以通過以下方法緩解帕金森患者吞咽困難: 調整用餐姿勢 坐姿,上身盡量豎直,頭略向前傾,進餐后繼續(xù)保持15~20分鐘,以防食物誤入氣管。 將食物切成小片 有利于充分咀嚼,也能避免發(fā)生誤咽,不要強求患者一次吃下一匙食物。另外要盡量吃一些質軟、易吞咽的食物,必要時,可將藥片壓碎與果醬混合,容易吞咽。 養(yǎng)成良好的吞咽習慣 平時有意識地練習吞咽動作,進餐時每次咬一口或吸一口食物,咀嚼后分2~3次吞咽下去,如果食物卡在喉部,輕輕咳嗽或清理喉部,并且在吸氣前再吞咽1次。 促進唾液生成 日常要多喝一些檸檬水或白開水,一是有利于補充足夠的水分,另一方面也能促進唾液的生成。 山東淄博古方中醫(yī)疑難病研究所分析 帕金森中醫(yī)中藥治療: 帕金森病(PD)是一種難治的神經系統(tǒng)疾病,又稱震顫麻痹,以震顫、肌強直及運動減少為主要臨床特征。西藥及手術治療雖有一定的療效,但效果不易鞏固,且常因副作用而被迫中止治療。山東淄博古方中醫(yī)疑難病研究所采用中醫(yī)中藥治療,已取得較好療效,且無副作用,病例報道已由個案向大宗病例的臨床小結資料轉化,在理論認識上逐漸深化。 關于帕金森病的臨床癥狀,早在《黃帝內經》中即有描述?!秲冉洝贩Q震顫為“掉”和“振掉”?!端貑?至真要大論》說:“諸風掉眩,皆屬于肝。”“掉”即震顫的樣子。強直在《內經》中歸屬“痙”的范疇,有因風或因濕的區(qū)別,《素問 至真要大論》曰:“諸暴強直,皆屬于風,……,諸痙項強,皆屬于濕?!倍S意運動障礙被稱為拘攣。《靈樞 經脈篇》曰:“手少陽之別,……,病實則肘攣”。《靈樞 邪客篇》指出“邪氣惡血,固不得住留,住留則傷筋絡骨節(jié)機關,不得屈伸,故拘攣也?!焙笫泪t(yī)家在《內經》的基礎上,對本病的認識也日趨深刻,六朝《華氏中藏經》、隋朝的《諸病源候論》以及唐代《千金要方》均對筋脈拘急、行動遲緩和步態(tài)障礙的臨床癥狀及病機進行了詳細的描述,這些均與現(xiàn)代帕金森病相似。著名醫(yī)家張從正在《儒門事親》中生動而形象地描述了一例震顫麻痹患者,從病情變化和治療經過均具有典型的PD病特征。明朝孫一奎《赤水玄珠》首次把以震顫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疾病統(tǒng)一命名為顫振癥,強調顫振不能隨意控制,指出“顫振者,人病手足搖動,如抖擻之狀,筋脈約束不住,而莫能任持,風之象也?!?/p> 中醫(yī)學者綜觀歷代醫(yī)家對本病的認識,結合現(xiàn)代中醫(yī)對本病的研究,認為本病是風邪作崇形成,“風氣內動”是病機關鍵。“中年后乃有之,老年尤多”是潛在的病因。腎虛是本病的基礎,而發(fā)病部位在腦。腎藏精,主骨生髓通腦,腎精虧虛髓少,脾虛不能榮腦,腦髓失養(yǎng)而致變性,筋脈失濡而致顫動,肌肉攣急而致強直,遂成病矣。王氏認為本病“病機復雜,本虛標實,本虛為發(fā)病基礎,病為難治,死血頑疾,實邪難去,標實為發(fā)病依據(jù);虛風觸動,挾瘀挾痰,內風為發(fā)病動因”,提出“平肝熄風,活血化瘀,扶正培本,緩和其功”的治療原則[2]。周氏以為“主因肝腎虧虛,標在內風痰瘀”,提出“治重權衡標本,方藥靈活變通”。隨著病因病機認識上的深化和臨床上治療本病的進展,大體可將本病的治療歸納為熄風止痙、化痰通絡、活血化瘀、平肝潛陽、養(yǎng)血柔肝、補腎溫陽諸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