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舒說: 之前發(fā)了一篇關于如何教育孩子不要打人的文章(到底什么樣的父母會養(yǎng)出愛打人的孩子?),評論里絕大多數(shù)媽媽們都對“打人的孩子”有些怨氣。很多朋友說,小舒,還是寫一下如何避免被打吧? 我其實是覺得,從教育的角度,被打和打人,兩種情況的孩子都是需要幫助的。打人的孩子能夠被教育好,那些“被打的孩子”也能得到保護。但教育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花很多功夫呢。如果我們都只逞一時之快,動不動就“收拾”或者要求對方家長“收拾”打人孩子,我們自己的小孩并不能得到真正的、長久的保護。 的確也有一些父母抱著“以后去幼兒園不會被欺負”的心態(tài),放任行為不當?shù)暮⒆?。這種想法真的特別特別短視!我身邊就有因為行為暴力,被小伙伴拒絕,眼神里滿滿失落;也因為暴力行為,在幼兒園受到老師冷處理的孩子。唉,父母如果以孩子“強大”而驕傲,很容易忽略了孩子內(nèi)心真正的需求,讓他受到無形的傷害。所以,在寫怎么幫助孩子不受欺負之前,啰嗦幾句——無論孩子是受欺負的,還是欺負人的,我們都各自負起責任來,教育好我們的小孩吧。 妞妞是個特別溫柔的孩子,非常黏媽媽,對于外部世界的探索是極為謹慎的。在社交方面,邁的步子很小,很膽怯。關于怎么應對她被別的小朋友欺負,其實斷斷續(xù)續(xù)寫過不少小短文,但是這個問題真正讓我憂心,是從我準備送孩子去幼兒園開始的。 我想,比起分離焦慮,絕大多數(shù)父母更深層次的擔心是,我的寶貝在幼兒園被欺負怎么辦。 如果你的孩子是弱弱的、膽怯的、在玩耍中容易被欺負的,你可能和一樣,早在送幼兒園之前就注意到了。這篇文章非常長,寫了這兩年來,我是如何一步一步幫助妞妞改變“被欺負”的局面的。 她是這樣一個孩子…… 在我家二寶小酒出生后,我才真正確定我家老大妞妞是一個高需求(高反應)寶寶,癥狀如下:
△她因為我退后兩步給她拍照,就大哭起來。
△小姐姐喜歡她,擁抱她,她就一臉不愿意的尷尬樣子。
…… 回想起來,陪伴一個高需求寶寶還真的挺不容易的。 到了她入園前后,因為是班里唯一的亞裔,英文說不利索,膽小害羞,我真的非常非常擔心她在幼兒園會沒有朋友,也非常擔憂她日后在學校里會被人欺負。 你們能理解嗎?我想所有的父母在一開始把孩子推向校園這個小“社會”的時候都會擔心孩子被欺負吧。可是作為一個少數(shù)族裔、敏感、害羞的高需求寶寶的媽媽,我的擔憂比起大多數(shù)人來說,只多不少。 記得孩子在剛開始去幼兒園的時候(適應期,要哭很久,但之后能停止哭泣,玩起來)。有一天我和隊友去接妞回家,遠遠地看見她和另外一個小男孩在幼兒園的沙地里玩沙。她對著男孩說話,似乎想要“糾正”男孩,說這個玩具應該這樣玩。小男孩什么也沒說,揮起沙鏟,揚了小妞一臉沙。妞妞一邊揮手,一邊連說:“no no no……”小男孩又對著她揚沙子。小妞很委屈,還是弱弱地不停揮手,說 “no no no no....” 她的聲音非常小,雖然委屈,但沒有哭,老師完全不會注意到這里發(fā)生了什么。 眼看她自己解決不了,我們才叫她的名字,讓她看到我們。妞妞一見到爸爸媽媽,小嘴一癟,立馬就委屈地哭了,朝我們走過來??粗芪臉幼?,真是心疼壞了。但我知道我不能表現(xiàn)出來,不能讓她覺得這是一件“大事”。 還有一次,在國內(nèi)的一個室內(nèi)游樂園的充氣城堡里。妞被一個比她還小的妹妹連推幾把,她先是愣住,直到她被推倒,才哭起來。我趕緊爬上城堡,把她抱下來。 我的女兒,她并沒有打回去、推回去的“本能”,她永遠只會弱弱地說no, 說不可以,哭…… 那個時候的我女兒,完全就是一副“我很弱,很好欺負”的樣子。 光是擔憂她也沒有任何意義,我該怎么做讓她自信起來呢?教她打回去嗎?帶她學跆拳道?給老師送禮,讓老師給她特殊關照嗎? 真是很憂愁,但我認為這些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想想以前我們在學校里的時候,班里最受歡迎的孩子是因為最強壯嗎?容易受欺負的孩子并不是力量最小的,成年人也不可能永遠在左右保護她。我仔細回想,容易受欺負的孩子最大的特征可能是沒朋友&不自信。他們能讓人一眼就看出來膽小怯弱,不敢反抗。給人這種感覺,本質(zhì)上并不是因為他們不還手,他們即使還手,你也會覺得他就是一個小弱弱,根本不是的對手,才能肆無忌憚地利用他的弱點來欺負他。 我相信,自信的人會發(fā)光,是那種讓人喜悅、想要接近的光芒,是那種讓邪惡也會被震懾到不敢近身的光芒。 我做了以下這些事,讓妞妞逐漸變得陽光自信,招人喜歡,并且有了很多小伙伴。 幼兒需要的主要是父母的陪伴,但父母需要社交。我們多與人交流,可以幫助孩子緩解陌生人焦慮,進而鼓勵他們與人“交流” 一歲前,妞總是黏著我,似乎外面的世界和她無關。一歲后,隨著孩子睡眠越來越好,我便開始帶她參加更多社交活動,走出家門,和家人以外的人一起玩。我心想,多出門見見人,至少讓她可以觀察、學習怎么與人交往,減輕對陌生人、陌生環(huán)境的恐懼吧。 大概一歲半后,我?guī)Ш⒆訃L試了一些早教課程,然后選了她最喜歡的音樂課去上。 我的體會是,在帶孩子出門“見人”,“見世面”時,選擇什么樣的活動很重要。最好是選孩子感興趣的,讓她可以放松,可以體會到和陌生人在一起是好玩的,可以從中獲得樂趣、成就感,而不是一次又一次加劇緊張、害怕的情緒。 一開始我們也是廣泛試,看孩子對什么感興趣,玩什么最開心。剛開始去過一些運動方面的項目,孩子還太小,玩不好,人太多,擁堵起來,反而限制她去嘗試,讓她非常受挫。即使玩,她也只和我玩——和在家里沒什么區(qū)別。但我?guī)コ?、跳舞的活動,她從嬰兒時期就特別喜歡,能夠完全投入,享受樂趣。 △去“寶寶健身房”, 不論有多少人在周圍,她只和我玩。 一歲半時,當時妞的分離焦慮還非常嚴重,我?guī)⒓觤usic together,第一次去,她就能夠離開我的懷抱,自己又唱又跳。在大家唱歌時,她跑到人群中間去轉(zhuǎn)圈。 △在音樂課上,她便可以自在地玩, 可以和他人互動。 后來我們?nèi)ミ^幾個舞蹈班,她也都非常喜歡。喜歡到完全可以放開了玩,很自在,跟著老師一直跑。 這種可以父母參與進去, △很多人一起圍坐的游戲比較容易讓孩子放松。 △參加社區(qū)的音樂活動 ![]() △帶小妞去她喜歡的一個音樂節(jié)目的現(xiàn)場, 她開心地簡直進入忘我狀態(tài),根本不會緊張。 不要急著把害羞的孩子推到人前,慢慢來,跟隨孩子的節(jié)奏 我始終覺得,個性沒有好壞,謹慎害羞不是缺點。我們作為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做她自己,幫助她做好自己,做最自在的自己。 在很多早教班里,我也經(jīng)常看到有特別膽怯的小朋友,一直不愿意加入大家,窩在爸爸媽媽懷里。這其實也很OK。這些爸爸媽媽就抱著他們的孩子,一直陪著孩子玩。他們也給我作出了榜樣,千萬別強迫孩子。哪怕有時候有人來說,你家閨女怎么這樣啊,太認生了!一定要堅定地支持孩子,別強迫他去打招呼,去回答,去表演。把特別膽小害羞的孩子推到人前,只會讓她更加緊張和恐懼。 在一個舞蹈班上,一個小女孩每一次都和媽媽一起遠遠地坐著,看大家玩,從來不加入。媽媽和老師也不強迫她,但幾周后,雖然仍然不加入大家一起跳舞、轉(zhuǎn)圈,小姑娘也開始笑著和老師對話了,她明顯放松了很多。 有的孩子喜歡先慢慢觀察,學習,很慢融入到環(huán)境中,有的孩子熱情活潑,這可能只是他們天生的氣質(zhì)類型不同,讓孩子做自己就好。 △妞妞看著別的孩子玩,寂寞的小背影。 ![]() △她拿著小沙桶,很想加入這群哥哥姐姐,但是不知道如何加入,也沒人理她……我看著有些心疼,可是我想邁出那一步的終究需要是她自己。 ![]() △一開始我總是陪著她一起玩,有時候甚至全程抱著她跳舞。 后來我可以在教室外面看她跳了,她變得一點也不怯場。 在我有了老二后,擔心敏感的妞妞會“吃醋”,變得更黏媽媽,我從出院后,就盡量抽時間給她一些獨享媽媽的時間。我會單獨帶她去附近的公園、游樂園玩,專心陪她,也照舊給她洗澡、陪她睡著。 有了老二后,我喂好奶,大概能夠1、2小時的時間可以帶妞在家附近的公園玩,或者去社區(qū)圖書館。我盡量抽時間單獨陪她。每天都努力保持她原有的習慣,仍然給她一些專享媽媽的時間。 ![]() ![]() △出院后一周就開始帶妞去家附近的公園遛遛, 去吃外面吃早餐。 ![]() △產(chǎn)后3周,帶妞去社區(qū)圖書館玩 ![]() △給姐姐講故事,同時可以看著弟弟,讓弟弟聽我們說話、練習趴、側(cè)身躺等。 有天早上我?guī)湲攧诔栽绮停脒@里有孩子玩的游樂園,她可以去玩一下。妞在這種封閉式的游樂園總是特別緊張,不敢去和別的孩子玩,我怎么鼓勵也沒用。我就說,那你想要在這里看他們玩嗎?我指指遠處的一個空位,我說,媽媽就在那邊喝咖啡,好嗎?她說,好的。 ![]() 我遠遠地看著她,她就背靠著欄桿,想玩又不敢進去。我看著還挺心疼的...(因為她剛剛幼兒園升班,又不適應)。她看了好一會兒還是不敢進入,我又過去鼓勵她。她估計是看了半天,放松下來了,這時她終于鼓起勇氣參與進去。很快她就玩high了,一直跟著兩個小哥哥一起跑。 ![]() 感嘆孩子的個性真的很謹慎,對食物也是這樣,很多很多次給她,她總是這樣特別小心的。耐心一些對她,可能一個月、兩個月、可能一年、兩年,沒關系,孩子你有很多很多時間,媽媽都陪著你呢。一旦她感到安全了,邁出去第一步,后面就越來越好了。 孩子越小,在交朋友這件事上,大人就越能幫忙。有熟悉的、固定的玩伴可以很好地幫孩子練習社交技巧。 在孩子兩歲前我真的很少帶她和同齡的孩子“社交”。我常帶她去圖書館唱兒歌,去參加music together等早教活動,但都沒能讓她有固定的玩伴。偶爾約朋友溜娃,因為大人和孩子間的作息差異,常約不上。 在她一歲半后,我開始主動和周圍的同齡孩子的媽媽交往,給妞妞找固定的玩伴,先找同樣身份和文化背景的華人小朋友一起玩。關于這一點,我有諸多考慮,包括中文學習。后來我?guī)讉€比較聊得來的媽媽建了一個溜小娃群,每次群里有什么活動,我都盡量積極參與,哪怕只能抽出1、2小時,我也會帶妞去玩一會兒。 ![]() △和別的媽媽一起溜娃 ![]() △小朋友們一起玩水 我的一個朋友說,妞妞的變化讓她特別吃驚,因為一開始去她家玩的時候,妞妞本來玩得很開心,結(jié)果一眼看不到我就大哭起來。大概半年后,妞妞可以完全跟著她老公和孩子去玩(我和朋友逛街去),完全忘記媽媽的存在…… ![]() △組織野餐 ![]() △慢慢和別的孩子、別的孩子家長融入,交朋友。 前不久帶她去滑冰,剛開始妞妞還要我扶著,后面玩high了一直說,“媽媽我不要你,我長大了我不要你了!Cooper Cooper Cooper!”自己滑著去追小伙伴去了 。我突然有種“女大不中留”的淡淡憂傷…… ![]() ![]() 上幼兒園了,幫孩子在班里交到朋友。周末約幼兒園的小伙伴一起玩。 幫孩子在班里交到朋友對孩子適應幼兒園,避免別欺負有很大幫助呢。一方面,和老師配合,引導孩子交朋友。另一方面,在上幼兒園的時間外,約班里的小朋友一起玩。 妞妞適應幼兒園真的適應得非常痛苦,這對我真的是一場考驗。很重要的一個轉(zhuǎn)折點是,妞妞在班里交到了朋友。 自從妞妞有了好朋友,每天早上一送去,老師就帶著哭泣的小妞去找她的小閨蜜去了,很快,所有煩惱煙消云散。早上,原本大哭大鬧不去幼兒園的妞妞,在聽說了“她不去,Hannah會傷心”后,就一抹眼淚,還是背起書包上車了…… 后來妞妞升班,她的小伙伴年齡小一點,還沒有升班,那時候老師就總是帶妞妞去另外的班找Hannah玩,或者帶Hannah來找妞妞。 ![]() 周末約妞妞的小閨蜜一起去游樂園、吃茶點。 約幼兒園的好朋友一起去“寶寶農(nóng)場”。 ![]() ![]() △回國后,約妞妞班里的新朋友周末一起玩 多練習,幫助孩子發(fā)展各種大運動技能,先學會如何玩,他們才更有信心地去和別的小朋友玩 剛開始去游樂園,因為孩子不會玩,玩不好,就非常膽怯。如果人多,就很容易被大孩子沖撞,推倒,因為她人小,不熟悉,動作慢,一旦感受到周圍人的壓力,就更加怯弱了。 有一段時間,妞一到游樂園看到別的小朋友來了,就像看到怪物一樣嚇得急忙跑,躲回到我們身邊。因為外婆對她說不怕不怕,她被推倒痛哭的時候就一邊哭一邊對自己說,“不怕不怕,不哭不哭”。 ![]() ![]() ![]() △父母陪著玩,能玩好了,才能自信地融入別的孩子去玩。 有一次,一歲半的妞妞在游樂園想要爬一個繩索的管道,走繩索道對她來說難度有點大,但我看周圍一個小朋友都沒有,就鼓勵她一步一步去試著過去,而我在下面保護她。她很小心翼翼,動作非常慢。突然跑來了一群孩子,年齡都比她大,全都往里鉆。他們動作很快了,轉(zhuǎn)眼就都被妞妞堵在了里面……妞妞著急起來,更挪不動腳了。后面的孩子開始喊快點快點。妞突然雙腳踏空,掛在那里哭起來。我繞一大圈從另外一頭爬進去,趕緊把她帶出來。 所以我就盡量找人少的游樂園,或者讓她和年齡相近、能力差不多的孩子玩,免得孩子有壓力。有段時間她在上滑梯的樓梯時,只要后面有人出現(xiàn),哪怕是個才會爬的嬰兒,她都感到壓力,要立馬退下來…… 后來就經(jīng)常帶她去玩,讓她多練習如何攀爬,如何走小橋,滑滑梯等。她慢慢會玩了,才開始自信地跟別的孩子一起玩。她也逐漸學會了和別的孩子相處時,如何等待,如何避讓,如何減少沖突。 ![]() ![]() ![]() △帶孩子出門,去和同齡的孩子玩 密切監(jiān)管幼小的孩子,時刻準備著解決紛爭,用一致的規(guī)則來保護孩子的物權意識。 妞妞兩歲上托班后,最先學會的詞就是,“(mine?。┪业?!”。 孩子爭搶玩具,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在妞妞比較的時候,我從來不會讓她分享,原因很簡單,懂不起。小寶寶時出現(xiàn)搶玩具,我一定是立即去“救火”,趕緊一人給一個,或者轉(zhuǎn)移注意力。
到了兩三歲,協(xié)作能力還是非常有限,在一起玩,仍然會有爭搶。爭搶本身沒有對錯,但在處理的問題時候,我們堅持一致的原則,比如先來后到,尊重東西所有者的意愿。比如在別人家,玩具都是另外一個小朋友的,可能妞妞拿起任何一玩具都可能引發(fā)物權紛爭,這個時候我就教孩子征詢對方統(tǒng)一,或者轉(zhuǎn)移她的注意力,去玩別的。
在孩子還不能很好地協(xié)作玩耍時,爸爸媽媽應該是時時刻刻盯著孩子的動向,像一個監(jiān)控攝像頭一樣,一直在,及時對孩子情緒有回應,并幫助孩子給出解決方案。如果此時媽媽總是在玩手機,或者在聊天,忽略了孩子的情緒,如果他用暴力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玩具,或者被別人的暴力征服,不得已放棄了自己手里的玩具,那么他的心里可能會漸漸生出思維定勢:事情就是這樣的,以后也要照這個方式繼續(xù)下去,叢林意識啟蒙,霸凌和被霸凌,就此發(fā)芽。 有很多朋友問,孩子的玩具被搶了,要鼓勵她搶回來嗎,應該怎么做呢? 我覺得規(guī)則應該是一致的,無論是孩子搶他人的玩具還是別人搶了孩子的玩具,處理事情的原則應該是一致的。一致的規(guī)則會幫助孩子分清是非,讓孩子更有安全感。 如果別的孩子搶了妞妞的玩具,我會去幫她要回來。如果是別的孩子搶她的玩具,她用力保護,這是值得鼓勵的。我絕對會在背后堅定地支持她保護自己的“財產(chǎn)”,但我也會問她愿不愿意分享、交換、輪流。絕大多數(shù)時候,當我提出一個關于分享的方案去和她商量的時候,她都愿意接受。這其實也教了她,當她想要玩別人的玩具時,應該怎么做。 一開始我教她怎么玩比較多,逐漸當她能和別的孩子一起玩了,只要沒有人哭,基本上我都不介入孩子間的沖突了。讓他們自己去解決。 特別小的時候,孩子與孩子玩時,沖突太多了,隨時都可以被一巴掌拍臉上,或者一把抓住頭發(fā),或者摔倒、把別的孩子撲倒……小時候陪著幾個孩子玩,真的是需要很多注意力啊。也就是在這些時候,無意識地教給孩子許多社交規(guī)則。比如,如果有小朋友咬、用力踢、推、搶玩具,都會馬上嚴肅地制止;誰先拿到就歸誰玩;分享或者交換需要經(jīng)過對方同意……這些時候的態(tài)度讓小朋友明白了對錯,學會了一些游戲規(guī)則。 妞妞和別的孩子玩的時候,會拼命捍衛(wèi)自己手里的玩具,或者有時候同時看中某個玩具,她也會去和別的孩子搶。這種“爭搶”本身是很正常的,但動手推人、打人是絕對不允許的!玩耍時,如果沒有人覺得委屈、受傷,我就不介入干預。我想,孩子如果不去經(jīng)歷,不去體驗,就不可能掌握好各種社交分寸。有時候和她一起玩的小朋友,兩人無論搶贏搶輸,最后都還愉快地一起玩,看著莫名覺得很這種友誼單純又可愛。 慢慢地,她學會如何與小朋友玩耍,學會了很多“游戲規(guī)則”, 最重要的規(guī)則是分享,合作,輪流。她開始大膽地去跟別的陌生的孩子搭訕,在隨便一個游樂區(qū)都能和別的孩子一起玩起來。 ![]() ![]() △先有了固定的朋友, 慢慢也可以和陌生孩子一起玩了。 有時候需要花很多時間在等待上,但也盡量抑制住自己想要代勞的沖動。讓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培養(yǎng)生活自理能力,也能樹立信心。 培養(yǎng)自信其實也是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幫助他們自己逐漸把事情做好。一些利索能力的生活上的時,一些簡單的家務都可以教給孩子去做。從最簡單的做起,自己吃飯、自己穿鞋、自己穿衣服、自己系安全帶、自己剝香蕉、自己打開蓋子、擰緊蓋子、自己爬上椅子……這些都是可以帶來成就感的事。幫忙媽媽曬衣服,打碎雞蛋到碗里,攪拌食物……多給孩子機會咯。 ![]() △自己穿鞋 ![]() △幫我和面粉 教孩子用語言表達情緒,不要動手。 有一天我去幼兒園接孩子的時候,老師告訴我,今天有個小朋友朝妞妞扔東西打她,她大聲地說:NO! STOP IT! 老師聞聲過來,看出是怎么回事,大大地表揚了她。老師說,你做得很對,你知道大聲叫出來,讓我們知道發(fā)生了什么。I'M VERY PROUD OF YOU. 我真的很感激幼兒園老師給妞妞的這種正面的鼓勵,教她大膽自信地對不良行為說NO。這和之前怯生生、委屈地說nonono, 完全不同了。后來我也注意到了她的變化,當她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別人不小心弄疼她的時候,她會嚴肅地說:NO! Naughty! 不過轉(zhuǎn)眼又笑瞇瞇地一起玩。她完全能夠分清楚“對事不對人”。 有一天她做在床上,爸爸跟她開玩笑,推她一下,她也會笑著說:That's not very nice! 她還學會說:I don't like that! .... 我覺得語言表達是個分水嶺,當她可以這么自信地表達自己的不高興、不愿意,我已經(jīng)不擔心她會被欺負了。 最后,其實還是靜待花開。別想著改變他們什么,讓孩子長成他們自己的樣子就好。 寫了這么多,其實未必都是我有意識地去做的。當時并沒有刻意要做什么去改變她,完全隨著她成長而自然而然做的。 因為看到她喜歡唱歌跳舞,我們就去了更多的唱歌跳舞的活動;因為她在游樂園不敢和別的孩子玩,我們就在人少的時候,我陪著她玩,直到她有信心跟別人玩;因為她開始喜歡和小伙伴玩,我們有了越來越多的play date;因為她有想要表達“不可以”的愿望,我們教她了各種表達方式…… 或許不是因為我做了什么,只是因為我沒有做什么阻礙她長成自己應該長成的樣子吧。 希望我們都能守護著孩子成長,找到他們喜歡的,發(fā)掘他們擅長的,讓他們擁有發(fā)自內(nèi)心的快樂的源泉,讓他們可以自己的光芒。 無論孩子是內(nèi)向還是外向的花,都會因為充分的愛的滋養(yǎng)而生機勃勃。祝每一個小朋友都能被溫柔對待,快樂地成長。 ![]() 如果喜歡,請轉(zhuǎn)發(fā)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