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子范(1915—2011),曾用名崔尚治,山東萊陽人。精大寫意花鳥畫,亦擅山水。自幼喜好繪畫,后得到吳昌碩弟子——中學美術(shù)教員張子蓮先生和中國畫大師齊白石先生的指導,打下良好的中國畫基礎,在北京畫院工作的二十多年對中國大寫意花鳥畫作了系統(tǒng)的學習和研究。他的創(chuàng)作善于吸取眾家之長,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他的大寫意花鳥獨樹一幟,自成一家,在中國畫壇上崛起,并一鳴驚人,成為當代畫壇大手筆。 綜觀崔先生的作品,脫胎于中國文人畫,但又沒有文人畫的陳腐氣。他在取材上多以日常生活中所見所聞以及農(nóng)村常見的花卉、魚蟲、禽鳥和蔬果,但在他筆下產(chǎn)生一種清新的意境。 他的構(gòu)圖飽滿、造型極其概括夸張,色彩和墨色、墨與筆融為一體,畫面充滿濃郁的率直、質(zhì)樸的民間氣息,表達了一種活潑健康、天真稚拙的情趣。 他在畫面色彩處理上,或濃或重,或淡泊,但都可與墨色融為一體,鮮艷濃重與墨色形成了了對比,灰白淡薄與墨色成為襯托。特別是那些濃墨重復渲染所使用的淡顏色,不但豐富了畫面的層次,同時也使畫面具有了現(xiàn)代彩感。 在作品中塑造的形象,都顯出樸素而憨厚的品格,又略帶幾分幽默和稚氣,具有很濃的人情味和人格化。不論畫的是金魚、青蛙、貓、丹頂鶴,還是荷花、牡丹、雞冠花等,都表現(xiàn)出一種特有的“稚拙感”,他通過藝術(shù)的夸張,凝重,古拙的筆墨,塑造了一個個頗有點愣頭愣腦的憨厚的小生命,表現(xiàn)了她們可愛的“稚氣”和活潑的生命力。他畫面中的“拙”,不是呆板,而是拙中藏巧的拙。 崔先生對花鳥畫題材和意境的開拓不落俗套,不斷開拓新的題材,從嶄新的角度去表現(xiàn)自己對生活的看法。晚年的作品,風格愈見純樸、渾厚,意境和技法都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