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與我把酒分 無人告我夜已深 無人問我粥可暖 無人與我立黃昏 ——《浮生》 聽到一首歌, 美得像一首靜默的詩, 于是,不覺想到一個故事, 同樣美得讓人落淚。 “何為思念?” 日月星辰,山川大河, 都是那人,無可躲。 “可否具體點?”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可否再具體點? ” 是夏天的荷花開了, 只是再也沒有一起賞荷的人。 01 浮生·初見 乾隆40年,蘇州夏正濃, 13歲的沈復隨母親去舅舅家, 進屋的第一眼, 就被一個靈氣十足的女孩吸引, 母親跟他介紹這是表姐時, 他愣了一下,接著瞳孔驟然收緊, “哦哦”了好幾聲,才說: “原來你就是蕓娘?。 ?/span> 那天,是沈復第一次見蕓娘, 從前聽過她的一句 “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 沈復就覺蕓娘才思雋秀, 如今兩人終于得見, 沒想到,只一眼就讓他怦然心動, 她,竟是那樣的嫻靜美好。 愛情讓人變得勇敢。 乍見之歡,便非她不可。 沈復也不知自己從何而來的勇氣, 當場就對母親說: “若為兒擇妻,非淑姐不娶。” 沈母對蕓娘也頗為喜歡, 便摘下戒指交給蕓娘, 定下了結婚之約。 沈復再見蕓娘,是當年冬天, 正值堂姐出嫁,他隨母親同往幫襯。 在滿屋的艷麗華美之間, 一眼就瞧見了樸素淡雅的蕓娘, 削肩長頸,瘦不露骨, 眉彎目秀,顧盼神飛, 和他眼神交匯時皓齒微露, 雖算不上絕美,卻溫柔極了。 沈復看蕓娘穿著雖清雅,繡鞋卻格外精巧, 蕓娘說是自己新做的。 他更加贊嘆,蕓娘的才華不僅存于筆墨, 世間竟真有如此聰慧完美的女子。 當晚,沈復送完親戚客人已是三更了, 忙了一天,饑腸轆轆。 忽覺有人扯了扯他的衣袖, 轉頭一看是蕓娘。 蕓娘悄悄拿出自己藏起的粥和小菜, 沈復嘗了一口,粥竟還是溫熱的。 忽然,聽到蕓娘的堂哥玉衡在門外呼喊, “淑妹蕓快來!” 蕓急忙關閉房門說: “我疲乏了,要臥床了!” 堂哥玉衡連忙擠身而入, 看見沈復在吃粥,便打趣道: “呵,剛才我想吃粥,你卻說吃完了, 原來是藏了粥菜,專門來招待女婿呀!” 蕓娘一下子就羞紅了臉。 后來,沈復再去找蕓娘玩, 家里的老少都要拿藏粥的事情打趣。 五年后,沈府院內一片張燈結彩, 沈復將蕓娘迎娶回家, 一番喧鬧之后, 沈復終于見到青梅竹馬的妻子, 蕓娘還是很清瘦,他輕輕揭去紅蓋頭, 兩人相視一笑,心動不已。 喝過合巹之后,并肩共進喜宴, 沈復發(fā)現(xiàn)蕓娘不吃肉食, 蕓娘便解釋自己已經(jīng)吃齋數(shù)年, 沈復暗中一算,蕓娘吃齋之始正是他出痘時, 蕓娘吃齋念佛,是為了他能身體康健, 原來,她對他如此情深義重。 第二天,蕓娘早早起身, 天還未大亮,沈復很是不舍,蕓娘便說: “我不是怕人嘲笑,而是要尊敬長輩啊。” 沈復更覺得她品德高尚,非常敬佩。 世間有個詞叫“一眼萬年”, 從前沈復不懂其義, 但自從遇見蕓娘之后, 他瞬間就懂得了這詞的深情。 02 浮生·心懂 在那個時代, 大多數(shù)女子一旦成了親, 就像向賢妻良母發(fā)展, 夫妻之間,相敬如賓成了典范。 但沈復和很多男人不一樣, 別人把妻子當成生兒育女的工具, 但沈復不,他把蕓娘當朋友和知己。 起初,蕓娘也曾是 一個緘默而拘泥于禮教的女子, 沈復若為她整袖遞巾, 她必站起來說:“得罪”、“豈敢”, 沈復就想方設法逗她說話: “你想用禮教束縛我嗎?禮多必詐!” 一番玩笑下來,“豈敢”、“得罪” 竟成了夫妻間的生活打趣。 小時候的陳蕓, 因為家里貧窮吃不起山珍海味, 最常吃的就是咸菜清粥。 后來嫁到沈家生活慢慢變好了, 她依然喜歡吃自己做的臭豆腐和鹵瓜, 而她喜歡吃的,恰是沈復最討厭的。 有次,沈復跟她開玩笑: “狗,食糞是因它不知其臭; 屎殼郎,食糞因它想化蟬而飛, 你屬于哪一種呢?” 陳蕓答:“自從嫁到你家, 我已經(jīng)由屎殼郎變成蟬了, 現(xiàn)在喜歡吃,是因為我不忘本呀。” 說完,親自夾了鹵瓜讓他吃, 沈復笑著說:“你這是存心要陷我作狗啦?” 陳蕓說:“妾作狗已經(jīng)久了, 委屈郎君也試嘗一下吧!” 沈復嘗完之后,覺得清脆味美, 從此也開始喜歡吃了。 有一年元宵節(jié), 沈復打算出門去看廟會, 看到一旁的蕓娘在輕聲嘆氣, 他轉念一想就明白了: 原來蕓娘也想跟他一起出去。 于是,他找來自己的衣服, 讓蕓娘穿上帶著她偷偷溜出了門。 那天,街上人來人往, 兩人大搖大擺地一路閑逛看燈, 女扮男裝的蕓娘調皮地向他拱手行禮, 他則笑著稱蕓娘為“表弟”, 燈火之下的蕓娘笑得格外燦爛。 300年前,女子出門會被視為破壞綱常, 但為了滿足妻子的愿望, 沈復竟沒有一點猶豫就帶著妻子上街去了, 這是一種何等偉大的成全? 真正愛一個人,是讓她活得像自己, 沈復愛妻子,是志趣相合, 是以一種平等的姿態(tài)和地位, 給她施展靈性的自由, 所以,才有了如此活波有趣的蕓娘。 03 浮生·貧樂 都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 可沈復與蕓娘婚后, 將柴米油鹽的日子, 過成了春花秋月的向往。 沈復常年給人當幕僚, 兩人生活清貧,經(jīng)常捉襟見肘, 但他們從不抱怨,只是精致地活, 他們有自己的生活哲學, 把日子過得很是用心。 在平凡的日常里, 也能活出生命的滋味,活出審美趣味。 沈復平常愛喝點小酒, 不喜歡布置太多菜。 蕓娘就為他置備了一個梅花盒, 把盒子放在案頭,如同一朵墨梅, 打開盞,有六只小碟, 中間放一只,外頭放五只, 就如把菜裝在花瓣里, 很精巧方便,也省得擺一桌。 家里雖沒有上好的花瓶, 可每天總會精心將新花插上, 一年四季,房間里永遠有花香, 沈復的小帽領襪等衣服邊角, 都是蕓娘自己織作的, 衣服破了,她便有法子移東補西, 總能讓衣服整齊潔凈。 從起居飲食到衣服器皿,儉省而雅潔, 清貧的日子他們也能過得如詩如畫。 夏天蕓娘便停了刺繡, 清晨和沈復一起讀詩書,賞花。 酷暑難耐的時候,就去河邊避暑。 柳蔭下垂釣,日落時登山觀晚霞。 天黑了,就月下對飲, 蕓娘酒量不佳,最多只能飲三杯, 沈復就教她猜謎語、猜酒令, 滿屋歡聲笑語。 過節(jié)也要有儀式感, 七夕節(jié),蕓娘會設香燭瓜果, 同沈復拜織女星,愿愛長久。 沈復準備了一對印章, 刻著“愿生生世世為夫婦”。 中秋節(jié),沈復帶蕓娘去滄浪亭, 在亭中鋪一張?zhí)鹤酉囟?/span> 晚風拂面,品茶賞月。 一天一天,恩愛相處, 一天一天,愛的愈深。 他們向往的幸福, 就是布衣茶飯, 在江南小鎮(zhèn)廝守終身便好。 04 浮生·浪漫 相處的時間越長, 沈復越是覺得陳蕓有趣又迷人, 兩個人只要湊到一起就滔滔不絕, 好像有說不完的話。 蕓娘不像其他女子那樣, 逼迫自己的丈夫追求功名利祿, 他們三觀相投,琴瑟和鳴, 如同高山流水遇知音。 蕓娘不愛珠玉首飾, 偏愛收集舊書。 沈復也愛收集舊畫, 他們把殘書裝訂成冊, 叫作“斷簡殘編”。 把破損的字畫補完整 叫作“棄余集賞”。 好似如獲至寶,滿心歡喜。 有一次,陳蕓見沈復悶悶不樂, 便問他緣由,沈復嘆息說: “你如果是男兒身就好了, 我便帶你一起訪名山,暢游天下?!?/span> 陳蕓答道:“這有何難? 等我老了之后,就與你游山玩水。 雖不能周游天下,但南至西湖,北至平山,足矣。” 沈復搖了搖頭說:“等你老了,就走不動了?!?/span> 陳蕓答:“此生不能,還有來世?!?/strong> 于是,在沈復和蕓娘結婚的第13年, 兩人一起攜手去了太湖, 如果換成現(xiàn)在,從蘇州到太湖, 不過只需短短幾個小時, 但是在200多年前, 他們乘著船整整走一個多月。 那天,夕陽西下, 沈復和蕓娘站在太湖邊上, 一起等夜幕降臨,等星辰亮起, 月光下一切都靜默無語, 沈復只記得蕓娘說了一句: “此即所謂太湖耶? 今得見天地之寬,不虛此生矣!” 那時候和最愛的人去了太湖, 就好像看到了全世界, 就覺得人生值了。 最好的愛情不是一句“我愛你”, 而是你喜歡太湖, 那我就陪著你一起去看。 愛一個人總是簡單, 無非心念所至,生萬千歡喜; 懂一個人卻需要漫長歲月里的溫柔耐心, 聚沙成塔,滴水石穿。 “自以為人間之樂,無過于此矣?!?/span> 沈復說能遇到蕓娘這樣的愛人,是三生有幸。 愛情最美好的樣子是什么? 是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還是透過你,看到全世界; 更是我們站著,不說話,就十分美好。 05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人生最美好的事情是妻子在旁, 一起喝茶飲酒過生活。 而對于沈復來說, 人生在蕓娘離去的時候就結束了。 1803年,蕓娘因病離世, 沈復在病中寫下《浮生六記》, 記下兩人走過的生活點滴, 從此便了無音訊。到了光緒年間, 一個落魄文人在蘇州的書攤上 發(fā)現(xiàn)這本書,他驚嘆極了: 原來人世間,還曾有過這樣的夫妻, 活得如此真實,精致,浪漫。 這個故事發(fā)生在200年前, 他們的大半生是在貧困中度過, 他們的故事不過是平白敘述,娓娓道來, 卻讓令無數(shù)人感動落淚。 沈復的一生無成,寂寂無聞, 究其一生不過只留下了一本自傳, 別人寫文寫的是對世俗成功的追求, 而他一字一句寫下的是 對妻子平凡而真摯的深情, 一生一文,一文一生。 不是我愛紅塵滾滾, 而是紅塵有你, 有一段時光,以你命名, 我永遠不會忘記, 你曾溫暖過我的歲月。 《詩經(jīng)》中說,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 王小波說,一輩子太長,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 徐志摩說,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元好問說,直叫人生死相許。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匆匆浮生中,能得一人相伴, 粗茶淡飯,三兩小事, 一個愛妻,幾分閑趣, 當是無悔今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