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是歷代文人喜愛歌詠繪畫的題材之一。日前,我省四位中青年藝術家舉辦了一場“四面荷風”精品展,他們通過繪畫、書法和攝影,從不同視角,詮釋了對“荷”的不同理解以及對生命的體悟
情歸故里,荷風問道
-
吳廣作品
-
陳宇作品
-
汪鵬作品
-
吳志立作品 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長沙晚報記者 夏瑞虹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品格,歷來成為文人墨客歌詠繪畫的題材之一,以荷入詩、入畫者不計其數(shù)。藝術家們將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與感悟融入對荷的創(chuàng)作中,賦予了它各類解讀,匯聚成了異彩紛呈的荷的藝術世界。
日前,一場以“荷”為題的《四面荷風》精品藝術展在湘陰開幕。四位湘陰籍藝術家吳廣、吳志立、陳宇、汪鵬分別通過美術、書法和攝影等藝術形式,從不同視角,詮釋了對“荷”的不同理解,并由此生發(fā)出關于生命的體悟。據(jù)悉,展覽將持續(xù)到今年10月底,市民朋友可前往免費觀展。
故鄉(xiāng),永遠的創(chuàng)作加油站
湘陰是湖區(qū)、水鄉(xiāng),到處都有荷葉荷花,四位參展藝術家的青少年時代都在這里度過。他們從小就吃蓮蓬、賞荷花,誦讀《愛蓮說》,荷花的高潔美麗、蓮子的清香味道,早已浸入他們的靈魂。
“前面是繁星點亮的/遠的余暉/后面是老夠的荷桿荷葉/變成的土的堆壘/分明還有魚在旁邊迂回/攪動這一湖水……”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我省知名中青年畫家吳志立在《夏夜故鄉(xiāng)吟》一詩中這樣描寫他心中的故鄉(xiāng)?!靶r候出門就是湖,湖里就是荷,故土就是由荷葉荷花荷桿無數(shù)次堆積沉淀而成的。故鄉(xiāng)是我永遠的創(chuàng)作加油站?!眳侵玖⒊錆M詩意地說。
青年學者、書畫家吳廣,從湖南到深圳,如今,他詩書畫印全面開花,前不久剛在省文化館展廳舉辦了返湘書畫匯報展。他說,故鄉(xiāng)賦予了他籍貫、秉性和行為方式。荷花高潔、清麗的品格能讓他在復雜的人生經(jīng)歷中堅守做人的本分。
語文高級教師、青年書法家陳宇也表示,是家鄉(xiāng)熱土的滋養(yǎng),是江南這片水鄉(xiāng)的博大,構(gòu)成了他綿延不絕的創(chuàng)作動力。
當記者的汪鵬還是一代拳師,他幽默風趣,一直在家鄉(xiāng)工作的他成為了本土的文史專家,他鏡頭下的荷既是故鄉(xiāng)寫實的荷,更是他的精神之荷。
荷,一個歷久彌新的題材
荷是一個底蘊深厚、歷久彌新的題材。本次展覽的所有作品都圍繞“荷”展開,四位藝術家各顯神通,發(fā)揮各自特長,成就了一個風格迥異又相互映襯的展覽,為這個芙蓉路最北端的湘陰縣城刮去了一襲荷風。
吳廣展出的作品是潑彩寫意小品,“潑彩處酣暢淋漓,畫眼處精巧傳神”,專家這樣評價,他的畫“潑墨如雨、恣意放蕩,或大紅、或大綠、或明黃,色墨纏綿,從無顧忌?!薄都t色瀟湘》《綠意瀟湘》《水月洞庭》《穿越叢林》《秋水文章》等作品,荷葉荷花為大寫意,有魚兒或鳥兒游戲其間,呈現(xiàn)出文人小品畫的情趣。
吳志立一直從事大型歷史題材工筆畫創(chuàng)作,多次參加全國美展,有作品被湖南省美術館收藏。近些年又探索荷的新畫法,擅畫殘荷并形成了獨特風格,受到業(yè)界好評。他以荷為題的《荷塘月色》《蓮陣·古韻》《愛蓮說》《蓮陣·月色》等作品都在省內(nèi)獲了大獎。他說,畫荷的人很多,但要畫出風格實屬不易。他選畫殘荷,是想“表達生死之間的交接,是對生命的最隱秘最深刻的體驗?!比欢?,看他的殘荷,沒有“留得殘荷聽雨聲”的殘敗、無奈與哀愁,卻是歷經(jīng)滄桑后的涅槃與重生?!豆蕡@童謠》《金色故園》《童年秋夢》《三生萬物》《蓮孕霞光圖》等作品,在衰敗的殘荷間,氤氳著溫暖的橙黃色,三五顆鳥蛋藏在其中,八九條金魚嬉戲其間,“今日是草窩的依偎/他日化著/振翅的飛”,新的生命在湖水殘葉中蓄勢孕育。作品充滿了再生的力量,有著厚重的美感。本次展出的15幅新作,是畫家專為本次展覽創(chuàng)作的。
“畫船撐入花深處,香泛金卮。煙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歸。”這是歐陽修的《采桑子·荷花開后西湖好》中的詩句,又如周敦頤的《愛蓮說》、周彥邦的《蘇幕遮·燎沉香》、蘇軾的《阮郎歸·初夏》等,陳宇將類似這些描寫荷花的古詩文用書法藝術呈現(xiàn)了出來,別具一格。陳宇潛心研習書法20多年,博采眾長,主習“二王”書風。他的書法作品以行草為主,書卷氣濃厚,曾多次參選全國書法大展并獲獎。
汪鵬的作品注重色彩、構(gòu)圖,重視內(nèi)涵與創(chuàng)意。在他眼中,一花一葉一世界,那亭亭荷花、片片荷葉都是一個個自在的存在。如《風拂紅蓮落故衣》化用唐代王維詩《山居即事》中的“紅蓮落故衣”句,畫面中紅蓮花瓣自然落下,嫩黃的蓮蓬順勢初生,色彩豐富奪目,充滿了哲理意味。《入暮芙蓉嬌欲語》《眾人皆醉我獨醒》《安禪未必需山水》《無盡紅塵至此收》等作品,均表達了攝影家對人生的感悟和態(tài)度,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汪鵬學習攝影30多年,拍攝照片近萬張,所拍攝作品多次在全國攝影大賽中獲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