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人類似乎一直都對虧損格外地敏感。這在股市,會造成怎樣的現(xiàn)象呢? 我們先來做一道選擇題。 現(xiàn)在你手頭持有兩只股票,一只賺了20%,一只虧了20%?,F(xiàn)在你有兩種選擇: A,賣掉虧損的 B,賣掉賺錢的 選擇好了嗎?相信你心中已經(jīng)有了答案。 在這道選擇題里,選擇B的占了人群的大多數(shù)。 一方面擔心賺錢的股票不抓緊時間賣了可能會下跌,另一方面又不甘心賣出虧損的股票,將賬面的虧損變成實際的虧損,總想著繼續(xù)持有說不定能反彈呢。這兩方面,從人性的深層次來說,都源于對虧損的厭惡。 快刀斬亂麻,有勇氣斷尾求生的人,才能做股市的智者。 NO2:不要盲目把運氣當成實力 市場上,總是不缺這樣的投資者。 他或許曾經(jīng)因為某個策略,某種手法,成功地賺了錢,或者成功地避免了損失,他將對這種策略或手法保持高度的信任,進一步說,是對自身的判斷和分析能力產(chǎn)生高估和夸大。而事實上,這一兩次的成功也許只是因為運氣,卻錯把運氣當成了實力。 人們總是對曾經(jīng)正確過的東西抱有迷之自信。 NO3:不要相信所謂的第一印象 錨定效應,也稱沉錨效應。簡單來說,就是人的思維易受到第一印象的支配,即先入為主,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把人的思維固定在了某處。 我們繼續(xù)來做選擇題。 有一只股票,從10元漲到了15元,又跌回了12元,此時,你選擇: A、繼續(xù)持有 B、抓緊賣出 選好了嗎? 猜一下,你的答案可能是A。事實上A也是絕大多數(shù)普通人的選擇。為什么呢?因為這只股票曾經(jīng)漲到過15元呀。這個15元就是這只股票給投資者內(nèi)心造成的錨,把你牢牢地固定在了“這只股票可能會漲回來”的錯覺中。 但現(xiàn)實中往往的情況卻是,股票跌到了10元不肯賣,直到跌到了8元才肯割肉,再不割要虧光啦。 只要你還在投資,就會無數(shù)次遇到這樣的現(xiàn)象,用可能會漲的第一印象,讓你作出錯誤的決策。 NO4:丟了一百塊的痛苦比撿到一百塊的幸福更強烈 用經(jīng)濟學的術(shù)語來說,叫“稟賦效應”。 是說當一個人擁有某項物品時,他對這項物品的評價會比擁有之前大大增加,但事實上物品的價值并不會因為你曾經(jīng)擁有而有所變化。 在股市中,一旦買入某一只股票,往往會對這家公司產(chǎn)生莫名的好感。如果股票漲了,舍不得賣。總覺得這只股票非常好,會一直上漲,其實不舍得賣,一方面是貪婪,另一方面是在你心中這只股票和其他股票已經(jīng)不一樣了。 下跌時也一樣,更多的人看到5%的虧損,不會立刻出手。他們總是相信自己最初的選擇,認為這只股票比其他的強,會莫名其妙的產(chǎn)生好感,不愿意賣出。?? 為什么丟了一百塊會那么痛苦,因為這是你曾經(jīng)擁有的東西,在你心中,它比可能會在路上撿到的一百塊更有好感。 NO5:投資中,愛屋及烏并不是理性的選擇 經(jīng)濟學上,管這個叫確認偏差。意思是說人們偏向于關(guān)注其支持的觀點,而不自覺地忽略與之相對立的觀點。比方說你很喜歡某位女明星,但網(wǎng)上有很多他的黑料,此時你心中就會做判斷了:“那些全是假的,肯定是有人眼紅黑女神來著。” 在投資領(lǐng)域也一樣,如果你看好某個分析師,看好某只股票,你就會不自覺地認同外界對這個分析師,對這只股票的正面評價,而不自覺地屏蔽負面觀點。然而事實上,事物都有兩面性,保持客觀和理性才是正確的選擇。 雖然說愛屋及烏是美好的品質(zhì),但跟票子有關(guān)時,還是要理性至上。 NO6:不要被輕易得到的信息迷惑 一般來說,投資者在決策過程中往往會過度地看中自己已經(jīng)知道的或者容易得到的信息,而忽視了對其他信息進行關(guān)注并深入挖掘,這叫可得性偏差。 人們很容易被容易獲得的信息所影響,這也是為什么網(wǎng)絡(luò)上充斥著各種謠言的原因。看到謠言時,很多人第一反應不是去質(zhì)疑其真實性,而是盲目轉(zhuǎn)發(fā)盲目相信。 在投資中也一樣,人們獲取消息的方式越來越便捷了。也許你剛好在某個微信群里看到了某只股票的某個消息,假如這時候你要買入股票,會不自覺地把這只股票納入考慮的范疇。如果不多加思考,很有可能成為接盤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