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南瓜籽20粒,去殼飯前空服,一次吃下,第二天蟲子即可隨大便排出。2】 使君子適量。將使君子略炒至香,按年齡每歲每日2粒,(最多每天不得超過20粒),分3次嚼服,連服3日為1療程。 本方適用于小兒蛔蟲及蟯蟲病。 3】 南瓜子若干洗凈,晾干,去殼取仁,研極細末,備用;5歲以上小兒每次10---15克,5歲以下小兒每次6--9克,均用蜂蜜調(diào)服,日2次,連服2--3天。 本方對小兒蛔蟲有效。 4】 烏梅15克,細辛6克,川椒3克,黨參、當(dāng)歸各9克,黃連、黃柏、干姜各6克,桂枝9克。水煎500毫升,直腸滴注,每分鐘40-50滴。 本為何成瑤方,適用于小兒蛔蟲性腸梗阻。 5】 使君子適量。將使君子略炒至香,按年齡每歲每日2粒,(最多每天不得超過20粒),分3次嚼服,連服3日為1療程。 本方適用于小兒蛔蟲及蟯蟲病。 6】 風(fēng)眼果7—10個(去殼)豬瘦肉100克。將二者加清水適量煲湯,用食鹽少許調(diào)味,飲湯食鳳眼果及豬瘦肉。 本方對小兒疳積,蛔蟲病有效。 7】 黃連3克,烏梅10克,黃柏(炒)5克,使君子12克,檳榔、川椒(炒)各10粒,金羚炭9克,細辛2克,土茯苓15克,赤芍10克。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本方為李月方,可安蛔止痛,適用于小兒蛔蟲病。 8】 烏梅30克、川楝子15克、檳榔15克,花椒10克,上為基本方。 偏寒者加附子、桂枝各6克,細辛3克,干姜3克;偏熱者加梔子20克,黃蓮、黃柏各9克。用法:水煎服,急性期一晝夜服2-3劑。 9】 【功能主治】 功能驅(qū)除蛔蟲。主治腸蛔蟲。 【處方組成】 鮮苦楝根白皮,以每公斤體重予藥5克計,緩火煎沸半小時后取汁,空腹服。 10】 【病名】蛔蟲病 【驗方治療】孔伯華經(jīng)驗方—驅(qū)蛔湯 生石決明18克(先煎),郁金6克,地骨皮3克,旋覆花6克,赭石6克,甘草3克,烏藥9克,枳實6克,雷丸9克,神曲9克,梔子炭9克,大腹皮4.5克,全瓜蔞18克,大青葉9克,榧子肉9克,玄明粉3克(沖),藕30克 11】 原則為解痙止痛,早期驅(qū)蟲抗感染。 阿托品0.5mg加異丙嗪25mg,肌注或靜滴。蛔蟲大多從膽道退出。 驅(qū)蟲可用阿苯咪唑或甲苯達唑口服。發(fā)熱者適當(dāng)應(yīng)用抗感染藥物。ERCP有診斷及取蟲效果。 并發(fā)急性化膿性膽管炎、肝膿腫、出血壞死性胰腺炎者需外科治療。 12】
13】 驅(qū)蛔蟲方:使君子仁,文火炒黃嚼服,每日每歲2-3粒,早晨空腹服用,連用2-3天。 ![]() ![]() |
|
來自: 子孫滿堂康復(fù)師 > 《蛔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