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集中投資了雙匯,大概10%多點退出了,格力一點倉位卻接近翻倍……當時雙匯pe接近歷史最低估值水平,回頭看,17年雙匯增長率比格力慢,所以格力表現(xiàn)異常好。這兩只都是費雪式全球龍頭成長股超企,一直持有雙匯也能創(chuàng)下新高,但是考慮增速較慢吧。 擔心格力電器業(yè)務不斷變化沒有類似茅臺的定價權(quán)未來十年可能會失去超企地位;雙匯沒有類似茅臺的定價權(quán),豬周期會影響部分利潤,如果實在沒有可投目標還是會集中投資雙匯,畢竟未來十年變化不大。 18年想再進一步,巴菲特式超企(即含有定價權(quán)的超企)但茅臺估值……所以集中在有定價權(quán)的中藥企業(yè),中藥估值很高增速也高,只能算是普通機會吧。 回顧一下就看清自己在做什么,追求什么?17年算不上失敗,畢竟大部分企業(yè)都是費雪式的,但與茅臺超企相比差距就明顯起來了……18年加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