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聽我爸說,老家某個親戚家孩子想要復讀,說是只考到了一個普通的二本學校。我一聽大吃一驚,因為按照這孩子平時的成績,應該可以考上一本。 后來聽我爸說是孩子太粗心了,出來的分數(shù)比預估的低了四五十分,和老師同學對了答案,才發(fā)現(xiàn)自己看錯了好幾道數(shù)學題和物理題。 粗心幾乎是很多孩子的通病,也是很多孩子用來掩蓋自己沒考好的借口。 每次遇到平時作業(yè)會做,考試就出錯的情況,孩子們就會對家長說:“這道題我會的,就是粗心了?!?/strong> 家長們一聽松了一口氣,心想原來是粗心惹得禍,那下次注意就可以。 殊不知,粗心只是做錯題的結(jié)果,而不是原因。 粗心背后掩蓋了孩子學習上可能存在的五大問題。如果不加以改進,任其發(fā)展,很可能會成為學習隱患,后悔就來不及了。 粗心,因為知識掌握的不熟練 01 我們平時下班回家,即使心不在焉也不會迷路。為什么?因為我們對回家路線非常熟悉,以至形成了不受意識支配的條件反射。 同理,如果孩子對學科知識滾瓜爛熟,哪怕考試時不那么謹小慎微,出錯的概率還是會低得多。 孩子平時寫作業(yè)的時候,時間比較充裕,即使對知識掌握的不熟練,寫作業(yè)的時候也體現(xiàn)不出來。但考試的時候,時間倉促。在有時間限制和壓力的情況下,人通常本能的選擇自己大腦中最先搜索到的記憶存儲,而這個記憶和認知很可能是錯誤和疏漏的。 對策 限時寫作業(yè) 讓孩子限時完成作業(yè),提高寫作業(yè)效率,這樣孩子如果對某些知識不熟練,也能提前在作業(yè)里看出來。 當孩子在限時情況下,作業(yè)準確率越來越高,考試出現(xiàn)粗心的情況就會越來越少。 整理錯題本 將孩子做錯的題,分科目歸納到錯題本上,分析出孩子的知識點存在哪些不熟練、不懂的地方,然后集中多次練習。 02粗心,因為注意力不集中 粗心的孩子,他也比較認真地做了卷子,可能還檢查過,但是當時他的確沒有“看到”出問題的地方,這是為什么? 舉個簡單的例子: 孩子第一眼看“456+264÷12=?”,他先看到了“456+264”,于是迫不及待算出答案,接著再去除以12,得數(shù)等于60。等他看到老師鮮紅的叉號的時候才會想起老師講的“先乘除后加減”的法則,于是恍然大悟。 其實在做題的時候,這個法則他并沒有忘掉,只是在加工信息的時候沒有一下子提取這個綜合算式的全部。即“456+264÷12=”,他看到了“456+264” 就開始了計算,忽略了后面的“÷12”,這種“忽略”是因為大腦在處理計算的同時抽不出精力來兼顧計算法則,所以就顧此失彼了。 出現(xiàn)這種“顧此失彼”的情況,原因就是孩子注意力不夠集中。 對策 雖然兒童的注意力發(fā)展有一定規(guī)律,即隨著孩子年齡增加,孩子的注意力會更集中,學習能力會更強,但也可以給孩子做一些注意力的訓練,防止孩子粗心。 頂級一線老師崔蘇醒在《孩子讀小學,這樣幫才有用》一書中,分享了幾個她用來訓練學生注意力的幾個有效方法,家長可以試一試。 找“的”字游戲 給孩子拿一張報紙,讓孩于快速瀏覽報紙、用筆圈出所有“的”字。要求不能漏字,不能回頭反復找,比比誰用的時間短。 這么做可以訓練那些眼睛捕捉信息較少的孩子一次注意更多的信息。 當然也可以是從一堆數(shù)字報表中找“7” 等等。 “一字不錯”的朗讀比賽 從課本中任意挑選一篇文章朗讀,比比誰在讀課文的時候能一字不錯。這個游戲不僅訓練課文朗讀的能力,還能訓練孩子的注意力。這個要求看起來很容易,實則很難,因為既要朗讀又要注意不讀錯,對注意力要求很高。 崔蘇醒老師就喜歡在班里和孩子們進行這種朗讀比賽,剛開始沒人能一字不錯的讀下來。后來經(jīng)過反復訓練后,學生錯字頻率越來越少,漸漸也有學生能夠做到一字不錯,而那些學生往往是學習成績較好的孩子,因為他們的注意力水平本身就比其他孩子高。 03粗心,因為沒養(yǎng)成認真審題的習慣 在一次家庭教育分享會上我聽說了這樣一個故事: 妞妞上三年級,平時作業(yè)都會寫,但是一考試總是看錯題,總是考八十多分,上九十分都很難。 她媽媽非常著急,結(jié)果專家經(jīng)過了解情況后才知道,妞妞從一年級開始,遇到看不懂的題目,就依賴爸爸媽媽幫忙讀題。 家長在讀題的時候,往往在斷句重音等方面已經(jīng)加入了自己的理解,所以孩子聽了家長讀題一下子就會做了。 可是考試的時候誰來幫孩子讀題?平時孩子自己不會提取信息,分析信息,考試的時候就會出問題,最后孩子會說:“這些題我平時會做的,就是粗心?!?/p> 對策 到了中年級,孩子讀數(shù)學題時很少會遇到不認識的字,所以一定要讓孩子從依賴爸爸媽媽幫助讀題過度到孩子獨立審題。可以讓孩子用手指著題目,一字一句地讀題,讀一遍不懂再讀。 04粗心,因為不會檢查 有位老師朋友說,她在監(jiān)考時發(fā)現(xiàn),很多孩子檢查的語文、英語試卷的時候就像拿著廣告彩頁那樣,反過來再正過去,一遍遍地去“讀”卷子,有的孩子其至連讀都不讀,只是反反復復琢磨自己寫出來的字對不對。 這種檢查方法忽略了一種可能,也許這道題從一開始自己的理解就是錯的。 比如,語文中有一類題目叫看拼音寫詞語。這類題目,有的孩子檢查的時候只是反復審視自己有沒有寫錯字,其實有一部分出錯的孩子不是因為字寫錯了,而是從拼讀拼音就錯了。 對策 如果檢查的方法不對,只看自己寫的內(nèi)容,就是看上十遍也不能發(fā)現(xiàn)錯誤。所以檢查要從讀題和審題開始,而不是直接審視自己寫的答案。 語文和英語需要從頭審視題目,把自己寫出來的答案遮擋起來,再次認直讀題、審題,在心里默默做一遍,最后把得出的答案跟自己已書寫的答案對照一番。 05粗心,因為性格比較急 一位叫Kagan的學者把相似圖形匹配測試 Matching Familiar Figures Test 應用于測試學生認知風格中,并把其分為四類: 沖動型學生,反應迅速而犯錯誤較多; 沉思型學生,反應較慢而犯錯誤較少; 迅捷型學生,反應迅速且犯錯誤較少; 緩慢型學生,反應較慢且犯錯誤較多。 這個測試顯示,沖動型學生相對于沉思型學生更傾向于粗心。當自己的認知風格定型后,容易形成慣性思維,很難改變,從而想要改掉粗心的毛病就像想要戒掉游戲一樣難。 對策 讓孩子意識到粗心的危害,比如帶孩子看一看《粗心王國》這類動畫片,或者講一些粗心帶來危害的故事。從而促使孩子慢慢的改變自己比較沖動、著急的做題風格。 總之,粗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長和孩子輕視了粗心掩蓋的學習問題。 就像全國特級教師李鎮(zhèn)西,曾對女兒說的那樣:“孩子,不要用‘粗心’來原諒自己?!?/strong> 而對于粗心,家長要幫助孩子找到粗心的原因,然后對癥下藥,加以克服。只有這樣,孩子們才能真正戰(zhàn)勝“粗心”,取得學習上的進步。 青欖家長地帶(ID:educool)在全國率先推出《唱詩詞,品經(jīng)典》免費公益節(jié)目,每天10分鐘,品詩詞,唱經(jīng)典,讓孩子成長路上有詩和遠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