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評酒會提出了五種香型供大家分類品評,即:濃香、醬香、清香、米香和其他香型。 根據(jù)這一標準,評出了全國名酒白酒八種:醬香的茅臺,清香的汾酒,濃香的五糧液、瀘州老窖特曲、劍南春、古井貢酒、洋河大曲,和其他香型的董酒。 這就是最早的香型分類。 從五種到十二種 白酒的12種香型及其關(guān)系 但是中國的白酒種類那么多,改革開放以后,酒業(yè)的發(fā)展又紅紅火火,僅僅五種香型遠不能滿足日益上升的白酒行業(yè)的發(fā)展。 以陜西西鳳酒為例,身為有著上千年歷史文化的老品牌,卻因為參評時報錯了香型(清香),而與八大名酒的排名失之交臂,這讓它情何以堪?!更何況,董酒和西鳳酒的香氣差別巨大,不是一個籠統(tǒng)的“其他香型”就能概括的。 因此,到了80年代,又獨立出了兼香型和鳳香型白酒。前者是兼具兩種以上香型的復(fù)合香;而后者則是以西鳳酒特色而命名的,融清香、濃香優(yōu)點于一體的獨特香型。 到了90年代末21世紀初,白酒行業(yè)爭奇斗艷、百花齊放,又派生出了特香型、藥香、豉香、芝麻香、馥郁香、老白干香等共12種白酒香型。 這么繁多的種類,難怪消費者會亂花迷眼,搞不清楚了。 其實,這12種香型中,后8種都是在前4種的基礎(chǔ)上衍生出來的,也就是說,醬香、濃香、清香、米香,是所有香型的基礎(chǔ)。 眾所周知,茅臺酒是醬香鼻祖;五糧液和瀘州老窖、劍南春等等,一脈相承,都是濃香型;北方大街小巷最常見的二鍋頭和以文案馳名圈內(nèi)的江小白都是清香型白酒,當然汾酒才是清香界的老大;而桂林人最喜歡的三花酒則是米香型。 另外的那些老牌名酒,西鳳酒當然是鳳香型;董酒則是董香型,或者叫藥香型;廣東名酒玉冰燒是豉香型;河北衡水老白干是老白干香型;江西四特酒是特型;安徽口子窖和湖北白云邊都屬于兼香型;比較特別的香型比如山東景芝白干酒不是老白干型,而是芝麻香型;而湖南酒鬼酒,則有一個非常好聽的分類,叫馥郁香型。 文:北京國酒茅臺文化研究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