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質源于技術 服務源于態(tài)度 這是阿什卡微信公眾號的第459篇原創(chuàng)文章 首發(fā)于2017年12月14日 ▽ 每個星球都有很多謎團。而月亮身上的謎團,則更加誘人沉思: 她和太陽的直徑之比是1:395,地月距離、地日距離之比也是1:395。于是從地球往天上一看,日月總是一樣大。所以日全食時,月亮剛好遮住整個太陽。 她公轉,也自轉,卻始終保持一面朝向地球。這需要比時鐘齒輪配合更精密。 這是神巧合還是神設計? 有了月球,地球變得溫柔很多:氣候很適宜、陽光更和煦、換季有節(jié)律。 這背后,究竟有啥道理? 我們先從最后這個問題說起。 土豪太陽不止拋灑萬丈光芒,還拋灑帶電粒子流,主要是電子、氫核、氦核之類。粒子雖小,速度卻高,是手槍子彈速度(大概450米/秒)的1000倍。這叫太陽風。 我們地球上的風,也是空氣粒子的流動。2016年橫掃北美的著名颶風馬修,最高速度69米/秒,可以說相當快了,但只有手槍子彈速度的15%。那么換算一下:太陽風速是馬修風速的6600倍。 這是什么概念呢?同比放慢60倍:馬修風速是人類步行的速度,太陽風速是地球衛(wèi)星運載火箭的最高速度。 太陽風雖然不如地球風那么濃重,但以子彈千倍的速度,撕碎生物分子是很容易的,慢慢撞飛大氣層也是不難的。 所以,地球本該是一個環(huán)境惡劣,不適合生命成長的狂暴星球——就像隔壁老王火星、金星那樣。 然而,一只神奇的防護罩改變了這一切。那就是地球磁場。 太陽風是帶電粒子,個個自帶小磁場。所以,遇到地球大磁場,就會發(fā)生相互作用。宏觀上看,就是太陽風要把地球磁場刮飛,而地球磁場足夠強,沒讓它進來。于是太陽風被圓潤地分流出去。 △圖3-1地球磁場和太陽風 這跟月球有啥關系? 皇上還記得當年的忒亞撞地球么:忒亞把自己的鐵心留給了地球,而順走了地球比較輕的一部分,合成了月球。 這樣一來,地球就成了一粒鐵鎳含量奇高的土豪星球。 地核直徑有6940公里,質量占地球總質量的1/3。體量夠大,它才有能力保持個性,自轉和地幔、地殼不同步。而不同步,引發(fā)了一系列神奇的事情: 1.摩擦生熱,為保持內部流體狀態(tài)做出應有貢獻。 2.影響地幔、地殼運動。地球因此是一個“活著的”星球。這方面以后再說。 3.金屬地核、地幔運動,就像天然發(fā)電機,產生電場、磁場,生生不息。 地球磁場分流了太陽風,卻不會影響陽光射入。而它護住的大氣層,尤其是脆弱的臭氧層,又過濾了陽光中的紫外線。所以,太陽系最和煦的陽光在地球。 地月關系當然遠遠不止這些。 由于月亮姐姐夠大,所以,她與地球互撩的潮汐力,對雙方運動影響也不小。 我們知道,所謂潮汐力,簡單講就是近大遠小的引力差。這個引力差,讓兩個相互吸引的星球,朝向對方的那面總是凸起一點點。 當這個凸起轉離對方時,又會被引力“回拽”而下落,而轉向對面的地方開始凸起。大海潮起潮落,就是這樣來的。這個回拽的力,和星球轉動方向相反。 這個相反的力,對于星球總體運動來講,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多強的漢子都經(jīng)不住時間的消磨。 溫柔的潮汐力,讓雙方活潑的自轉漸漸放緩,也讓狂野的自轉軸慢慢穩(wěn)定。 地球哪里熱、哪里冷,基本是陽光照射的角度決定的。如果自轉軸亂動,那么:今年南極消融,洪水滔天;明年冰封大陸,萬類蕭條…總之天地不寧,萬物虐成狗,任何生物都甭想穩(wěn)定發(fā)展。 △圖3-2 地球傾角與季節(jié) 地軸穩(wěn)定在大約66度的夾角,讓我們既享受季節(jié)、大氣、水循環(huán)這些VIP服務,又不至于經(jīng)受樂視股票般刺激的人生,一切變得溫和、穩(wěn)定有節(jié)律。 45億年前,地球自轉大概6小時一圈,也就是一天只有6小時;到25億年前,一天12小時;4億年前,才降到一天22小時。 地大月小。地月用潮汐力互撩,吃虧的當然是月亮。 撩來撩去,地球是轉速只是放緩,而月亮卻被鎖定,只能一顆紅心向大哥,質量大一點點的那一面永遠朝向地球。這叫潮汐鎖定。也就是說,相對地球來講,月球被搞得無力自轉了。 不過,從整個地月系統(tǒng)看上去,就是“好巧啊,月亮繞地球公轉一圈,她剛好分毫不差地自轉一圈”。相當于粑粑舉著小公舉轉圈,不管怎么轉,小公舉的臉總是神奇地對著粑粑。 所以,這不是什么設計,也不是什么巧合,而是兩星繞轉的必然結局:自轉減慢,質量小的一方先被鎖定。 在太陽系,被行星潮汐力鎖定的衛(wèi)星有幾十個。比如木衛(wèi)一二三四五,以及十四、十五、十六都被木星鎖定,永遠一面朝木星。神奇不神奇? 其實最神奇的是冥王星,這只被愚蠢的人類殘忍地開除行星籍的矮行星,直徑只有衛(wèi)星卡戎的3倍,結果互相鎖定,永遠面對面互相繞轉,看上去像初春草地上表演瓊瑤劇的油膩男女。 可你知道,一切都是有代價的。角動量也要守恒呀。所以,地月自轉變慢,代價是月亮姐姐公轉變快。于是,月亮姐姐與地球漸行漸遠。 月亮剛嫁過來時,從地球看上去,比太陽大很多。到5億年前,地月平均距離是36萬公里,日月大小視差不那么大了。現(xiàn)在,是38.4萬千米,視覺大小基本一樣。 這就是說,地月距離是不斷變大的。所以,那個神巧合,其實不是日月大小、距離的精密設計,而是人類的出現(xiàn),恰好趕上日月視覺大小相等的時間段。 如今,月球以每年3.8CM的速度遠離地球。幾億年后,日全食就不存在了。且看且珍惜吧。 不管怎么說,在173顆已知的衛(wèi)星、5顆已經(jīng)辨認出來的矮行星,以及數(shù)以億計的太陽系小天體中,月亮姐姐,絕對是一個神奇的存在。 月球之謎還有很多,我們以后再說。本文主要是聊地球。 地月互動的質心在地球內部。月亮的引力撩撥,地球內外都有微妙感受。 當你開扒地球內部運動、地殼變遷、地形地貌的隱私,可曾想到過月亮姐姐? 地球故事目錄: 相關科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