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是我們愛吃的補品,有多種多樣的參,選好參、補好身!日常養(yǎng)生該用什么參,怎么服用,有什么樣的注意事項? 1、人參 人參為五加科,屬多年生宿性根雙子葉植物,味甘微苦、性溫,是“補氣之圣藥,活人之靈苗”。人參適合在春、冬、秋季吃,不過還要根據自己需要的補益作用,選用不同的參。山林里自然生長的才能叫稱山參(很貴大補卻不適合日進補用),人工栽培的都稱為園參,山參和園參它們都是人參。按加工方法的不同,人參又可分為紅參、生曬參、白糖參。 紅參: 園參蒸制、干燥,稱“紅參”,具有較強的補氣作用,常為冬令進補佳品,其性偏熱偏燥,最適合于陽氣虛弱或陽氣衰亡的人,適用于急救回陽,它長于大補元氣。 體質虛弱的人需長時間服用紅參,為防止副作用的產生,要采取服藥7天,停服2天的間歇用法。 生曬參(白參): 園參經曬干或烘干,稱“生曬參(白參)”,作用較紅參弱,其性較紅參偏涼,除補氣益氣外,兼具生津作用,適用于氣陰兩虧的病人。。 山參: 野生的才能叫山參,價格昂貴,山參經曬干的稱“生曬山參”,無溫燥之性,大補元氣。野山參只適合術后極度虛弱者吃,非病情嚴重者一般少用,不能作為日常天天吃的大補之物,切記。 白糖參: 以漿氣不足、體形欠佳、不適于加工紅參的鮮人參為原料糖漬加工而成。白糖參價廉、口感好、使用方便,但其加工中工藝繁瑣、不易保存,產量亦較少。 紅參偏溫,白參偏涼。如有頭暈眼花、神疲乏力、走路氣急、食欲欠佳,表現(xiàn)為氣虛的患者,以選紅參為好;如兼咽干口燥等陰虛癥狀;則用白參為宜。白糖參(糖參)作用較紅參、生曬參弱,最適宜于氣虛癥狀不明顯之陰虛者,作用十分和緩。 2、黨參 黨參屬桔???,黨參不同于人參。其效比人參弱,但氣血雙補。 氣滯火盛者慎用黨參。陽氣虛脫的危重病人,仍以紅參為宜 ,因為黨參大補元氣的力量較弱 。 3、沙參 沙參等同于食物,有補而不燥的特點。沙參屬補虛藥,味甘、性微寒,有養(yǎng)陰潤肺,益胃生津之功。適用于陰虛肺燥,或熱傷肺陰所致的干咳痰少,咽喉干燥等癥,及溫熱病、口干咽燥,舌紅少苔,大便干結等癥。 4、丹參 丹參味苦、微寒。能擴張冠狀,動脈,增加血流量,有降低血壓作用,可治冠心病、心絞痛。丹參粉保健用量1~3克,泡水同量。用丹參做成的制劑特別多,常見的有丹參滴丸、復方丹參片等。 5、西洋參(花旗參) 西洋參性微寒,補性溫和。適合需要參補又不能溫補的吃,一吃人參就上火的人吃,不能溫補的人一年四季皆可應用,普通人適合夏季來調理吃。 人參補氣,偏于助陽;西洋參補氣,偏于養(yǎng)陰。人參補氣之力勝于西洋參,而西洋參清熱生津之力又勝于人參。在秋冬季節(jié),人容易出現(xiàn)濕病,就不適宜服用西洋參,人參可以上。 西洋參有增進和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但西洋參補氣作用較弱,藥性緩和,與中國人參在藥效上不可相互取代。西洋參對氣虛而陰津耗傷有熱者最適宜,對肺結核、冠心病、熱病后氣陰兩傷有一定的療效。 6、高麗參 高麗參功用與紅參相似而作用較強,價格較貴。適用于年高體弱、陽氣虛衰的老年人及經常頭暈眼花、五更泄瀉、失血過多者或手術后調補者。 7、太子參 太子參為石竹科植物太子參的干燥根莖,性平味甘,是補氣藥中的一味清補之品 ,具有補氣生津之功效,常用于久病氣陰兩虧的病人。適合小孩子吃,氣不足,但血壓極度偏高者也能吃,可改善癥狀,且不會引起血壓升高。 與大補元氣的人參相比,太子參雖藥力不及,但具有補而不燥的特點。脾胃虛弱之人初用補劑,服用人參恐藥力過猛,改用太子參則大可放心。 人參作養(yǎng)生保健用,服用方法有多種,根據自身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 噙化服: 將人參薄片或參須段直接放入口中,慢慢含化待津液滿口時分三次緩慢咽下,含至無參味時嚼服。噙化是最為傳統(tǒng)經典的方法,能使藥物的有效成分被充分吸收,藥理作用均勻持久。 泡茶服: 將人參薄片或參須段放在茶杯中,用開水沖泡悶蓋分后即可服用,可以反復沖泡沒有參味后嚼服。 泡酒服: 將整根人參放入高度的白酒中浸泡,密封一個月后可以適量服用,可以隨時加入新酒到參味淡了可以取出人參蒸后慢慢服用。 嚼服: 將薄片人參或參須段放入口中細細咀嚼連渣一起咽下。 吞服: 將人參干燥研成細粉裝入膠囊用溫開水送下。 服用參的注意事項: 1.服用人參的時間以早晨或上午為宜,符合人體氣機升降的規(guī)律如果晚上服用,使陽氣上擾,導致失眠。 2.日常養(yǎng)生保健以每日1克為宜,先從小劑量開始服用,逐漸加量最多不要超過1克。如果需要服更大劑量,就應該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了。 服用人參后可能會出現(xiàn)上火怎么辦? 出現(xiàn)上火、流鼻血等表現(xiàn),這些是正?,F(xiàn)象。三五天之后,如果癥狀消失,說明身體已逐漸適應可以繼續(xù)服用。如果不能耐受人參之熱,也可用西洋參代替,其熱力較弱,相應地補益力量也較弱。若西洋參也不能耐受,還可配伍麥冬來服用,此方法最早為藥王孫思邀所用,因麥冬為清補之品,既可抵消人參之熱,又不減其藥力。一般用克人參配數(shù)克麥冬,泡茶飲用。 |
|
來自: 土里刨食0831 > 《中醫(yī)養(yǎng)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