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風范尚豐滿是因為一個平和富足的時代使然,尤其在長安的中心,那些人生活在當時世界上最偉大的城市,貴族不說,平民圍繞在天子周圍,同樣地沾光,在《簪花仕女圖》、《虢國夫人游春圖》里有貴婦人,有仆人,在《搗練圖》里是平民,女性以楊玉環(huán)的身材為標準,肥而不腫,也就是有點胖為美,總之不要瘦如排骨,看起來多寒酸的,或者那時趙飛燕不算美人,不像一個繁榮國度的女子。 當然男子應該魁梧一點好,同樣是胖一點好,太宗皇帝的身材是這般的堅挺魁梧,與一個偉大國度的氣象相一致的,而且那時的宮廷如大明宮占地350公頃,是凡爾賽宮的3倍,故宮的4倍,版圖同樣是富有四海,總之是大氣得無法形容。 婦女的發(fā)型多姿多樣,有的高聳入云,有的兩角尖尖。 長安的格局,相當于近代的巴黎與現(xiàn)在的紐約,借絲綢之路,長安成為一個中西交匯的中心,客居那里的洋人不知有多少,帶來多少洋玩意,包括藝術品,張萱、周舫等人得站在世界的高度來畫那種美人圖,而且是世界上最貴氣的婦人女子們,雍容華貴,豐滿可人,肥而不腫那是大唐的審美取向,與國之氣象一致。 日本奈良時代是日本版小唐朝。所圖風姿與唐人無異,好象還胖一點。在飛鳥、奈良時代,日本出了八個女天皇,比中原多得多,卻沒有淡化日本社會男尊女卑的格局。 文字記錄與那些唐朝的詩文都是抽象的詞匯,那時沒有攝像的設備,故一些真實的圖像有賴于畫師的功夫與努力,讓我們有一點真實直觀的感覺。我們可以在唐朝的畫作中,找到昔日的服飾風格,化妝風格,生活情調(diào),肥瘦的崇尚等等。 下圖為張萱《搗練圖》的一個片段,它使你想起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的詩句來。那時無洗衣機,女人們用手工來洗絲綢之類的物品。這幅圖美國的阿恩海姆在《藝術與視知覺》中曾作了較詳實的分析。那四個女子如太極般的流動格局。人物向背處理得好,給人以環(huán)形運動的感覺,舉放動靜得宜,深得張馳之道。 周舫的《簪花仕女圖》應該是現(xiàn)存最美的仕女圖,至今讀此圖讓人激動不己,那是大唐帝國的性感映像,一種讓人魂銷的流風之回雪,驚鴻之麗影,那冰玉般的肌骨,那隱在薄如蟬翼輕紗下的乳胸,那額前柳眉、娥眉,頭上的山花及閑雅的神情與無所事事而弄寵愛的逸興,一一呈現(xiàn)人你面前,讓你的眼球難以放開。 一此韓國人到長安大量收購周舫等人的作品,把它賣到日本,這便大唐風韻到了日東頭,你會在和服中看到我們先人著裝的影子,在那些浮世繪中,能尋到一點流風余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