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珠,俗稱“佛頭”或“三通”,通常只有一顆,用以將不同數(shù)目的子珠歸結(jié)于一處,同時還可以起到連接弟子珠、記子留和一些飾物的作用。 隔珠,又稱作“間隔珠”或“數(shù)取”,多用來將子珠平均分隔開。一般來講,隔珠均要比子珠稍大一些,數(shù)量可采用一顆至三顆不等。如一百零八顆的佛珠和五十四顆的佛珠,就需要每二十七顆子珠用一隔珠;二十七顆、十八顆的佛珠,則每九顆子珠用一隔珠。 弟子珠的體積比子珠要小一些,一般以十顆或二十顆居多,多串在母珠的中間一端,以十顆為一小串,如同算盤一樣,采用十進(jìn)位,用來計算掐捻過的數(shù)目?!笆边@個數(shù)目代表了佛教的“十波羅蜜”,即:施、戒、忍、精進(jìn)、禪定、般若、方便、愿、力、智。 記子留是指每串弟子珠的末端所附的比弟子珠稍大一些的珠?;蛘唢椢?,也可以用線繩結(jié)成“中國結(jié)”來替代,目的是為了防止弟子珠的滑落。 佛珠手串的顆數(shù)是不包括母珠、隔珠、弟子珠、記子留的。不算這些一般有1080顆、108顆、54顆、42顆、36顆、27顆、21顆、18顆、14顆、9顆珠子等。108、54、27、18、9顆珠子的較常見。108、54顆的是隔27顆珠子有顆隔珠;27、18顆的是隔9顆有顆隔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