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績效管理變革方面,未來績效管理將更加側 重于指導、反饋,而非績效評估。同時,組織 也傾向于開發(fā)出一些基于移動應用的調研工具, 發(fā)揮員工的優(yōu)勢,而非針對員工劣勢進行批評 指正。通過與員工的互動與反饋,增加員工與 管理者的連接。在這個過程中,通過提出目標、 分析需求、制定原型、進而在小范圍推出創(chuàng)新 產品,進行嘗試,及時完善,并最終在整個組 織范圍內進行應用。 思科公司是全球領先的網絡解決方案供應商。致力于為無數的企業(yè)構筑網絡間暢通無阻的“橋梁”,并用自己敏銳的洞察力、豐富的行業(yè)經驗、先進的技術,幫助企業(yè)把網絡應用轉化為戰(zhàn)略性的資產,充分挖掘網絡的能量,獲得競爭的優(yōu)勢。那么思科是如何實踐新的績效管理呢?思科取消了 傳統(tǒng)的年度員工敬業(yè)度、滿意度調查,增加了 實時、雙向溝通與反饋。并且,去除績效評分, 而是關注發(fā)展,提倡從“績效評估”到“績效 發(fā)展”,重視日??冃贤?。此外,值得一提 的是,思科還賦予了員工給員工發(fā)獎金的權力。 新的績效管理變革獲得了成效,思科當時營業(yè) 收入同比增長了 5%,市值增長 15%。 還有一些優(yōu)秀企業(yè)在績效管理變革中,嘗試了下列實踐: 引入的方法和步驟OKR目標與關鍵成果法是以目標為起始點,在管理者制定出全企業(yè)層面的總目標后,中層及基層主管、員工據以設定各自的部門目標及個別目標,并把最寶貴的最接近一線最有感觸的一線員工的見識、建議、積累的經驗方法等更多的納入運營過程中發(fā)揮價值。 引進方法有兩種路徑 1、“縱向引進”入部門試行:應選最易奏效的部門來試驗。比如銷售部,因為銷售部門的功效,容易以具體的目標表示出來,而結果也易于測定,能用具體、定量的方式來計劃。 2、橫向引進法:這是從經營管理層、監(jiān)督層、作業(yè)層等企業(yè)各個層次中選擇一個層次進行試行的一種引進方法。 確定OKR目標與關鍵成果法管理的形態(tài)采用以提高業(yè)績和效率為中心的目標管理,其實施步驟是:
目標管理的推動1、公示關鍵成果和相應的行動 管理部門:發(fā)布企業(yè)結果目標,繪制并發(fā)布《目標體系模式圖》,發(fā)布《關鍵成果和行動實施表》 人力資源部:發(fā)布《崗位職責說明書》、《部門關鍵成果和KR卡》、《個人關鍵成果和KR卡》、《月(季)績效回顧表》 部門負責人+員工:采取由下而上的方式,采用歸納法來匯集個人、部門的關鍵成果和相應的KR 2、回顧和分析提升 管理部門:以月或季為節(jié)點,對全企業(yè)和部門的目標管理執(zhí)行成果做考評工作及平時的追蹤檢核工作。 各級主管:以月或季為節(jié)點,負責和當事人一起做各部門、各級人員的成果考評工作及平時的追蹤檢核工作。 關鍵成果和具體行動的設定原則1、以產出為導向 產出導向就是關注做事情的成果,而不是僅僅關注事情做了沒有。請個人先查上層目標,考慮企業(yè)總目標、職務或崗位職責說明等因素,在自己能做、必須做、想做的事情范圍內找到對公司完成目標有利的部分,和上級管理者討論做行動方案的權衡取舍。某種情況下,很有可能這個自己想做的東西,會變成公司今后改變的發(fā)展方向。 2、簡單加直接 每個被考核者的目標結果不宜多,對每個目標不超過3個具體行動(多了你能做好?)。 每個具體行動都必須是能夠直接完成相對應目標的。不是“間接完成”,更不是“協(xié)助完成”,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可能有幫助”。 例如目標:3個月內新增600個新客戶 分解出的關鍵結果有:投入宣傳費100元,帶來20個新訪客,轉化3個客戶,拜訪到150家推介手拉手優(yōu)惠活動,帶來15個新客戶等。 擬定具體的行動: 3、有進度和自檢 要標明在“何期間內”應達成“何種成果”。必須是和時間相聯系的: 例如不能說“一定要達到成功”而是“在9月開課并在8月28日有1200個客戶”。以利追蹤與考核。 結果可分有正常值、最優(yōu)值、最低限度值。如果采用評分方法,可將分值范圍定在0到1分之間。而最理想的得分是不低于0.7。達到1分,說明目標定得太低或完成的很優(yōu)秀,這些情況出現后,需考慮調整。如果低于0.4分則說明可能存在問題。 自檢的流程為:原因分析-----對策檢討-----擬案-----實施 共同設定目標的關鍵
關鍵成果和行動的自我設定方法在目標管理體制下,個人一定先行檢討,并提出自己的草案目標,而不是照抄主管或別人的目標。具體過程如下: (1)整理出自己職責內的全面工作。 (2)描繪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工作方法。 (3)思考在部門內應用后的理想狀態(tài)是什么狀態(tài)?應該履行哪些任務? (4)確定問題的核心并將其列為“目標項目”。 (5)決定目標的達成基準。 (6)思考達成目標的具體行動。 (7)確定出欲達成目標的必要條件。 (8)整理出目標以外的例行管理項目。 檢查追蹤結果的內容和方法檢查追蹤的目的不是監(jiān)視下屬工作,也不是嚴厲的控制,而是幫助下屬修正偏差,引導其進入工作的正軌。不是要挑員工的毛病懲罰員工,而是研究原因并尋找對策。注意力要放在下屬各個階段的工作成果和工作進度上,視野也不應僅僅局限于他們短期的工作成果,還應看到他們付出的努力,看到他們長期的、將會取得的成績。檢查追蹤的時間和精力重點不在“評”,而應該在改進、解決,重點在培養(yǎng)出團隊成員自我目標追蹤及自我管理的態(tài)度,增加責任感,能發(fā)揮出主動性去完成工作目標。 無法克服的障礙因素是什么? 無法控制的客觀因素有哪些? 實績是否受到其他偶然因素的影響? 用何種方法解決這些障礙? 在目標檢查追蹤過程中,管理者的態(tài)度或行為,會降低或增加追蹤工作的效率,如果一直堅持事先預定的計劃,下屬就會養(yǎng)成自行培養(yǎng)出完成工作目標所需要的工作習慣,提高他們的工作素質和工作能力,發(fā)揮個人的才智。如果計劃內的某些標準及目標,職業(yè)經理人自身都不熱衷進行追蹤,那么下屬就不會去重視這件工作,養(yǎng)成偷懶、工作不規(guī)范的習慣,計劃、目標則成為一紙空文,造成下屬各行其是的混亂后果,這對團隊帶來的負面效果會大大超出想象。 方法主要有: 全面檢查和抽樣檢查:上級負責人做歸口檢查。 自檢和互檢:員工了解目標的存在,才能產生工作的意愿和興趣。目標追蹤制是激發(fā)員工工作士氣及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的工作風氣的主要手段。 定期檢查與不定期檢查:對于不能量化的目標或目標期較長的目標,檢查期可以長一些,每季度或半年檢查一次都可以。 可量化的指標,通常可每月檢查一次,有的甚至按月份下達目標,月初明確目標,月末檢查完成情況,逐月檢查。 單項檢查和綜合檢查:單項檢查是只檢查目標實施的某一方面的情況,如只檢查目標執(zhí)行的進度,或者只檢查目標執(zhí)行中的協(xié)作情況等。 綜合檢查則是檢查目標執(zhí)行的全面情況,以發(fā)現和掌握各個方面的問題和情況。 提示1:拿出組織架構圖----發(fā)布企業(yè)目標---列出KPI指標400個左右---各部門、員工選出關鍵成果(KPI)---填入OKR表(表自己做,才厲害)---按時分析檢討----修正行動---繼續(xù)實施。 提示2:OKR法和KPI法,可結合實施。目標、關鍵結果、進度、行動四個結合。 提示3:避免陷入耗時的資料整理中,避免陷入數據的搬運。簡單和高效率是管理的追求。不能做出高績效的管理,不是好廚子。 如需了解更多薪酬、績效、股權、合伙人、預算管控方面的知識,可以私信留言小師妹。 專注薪酬績效研究、實踐、落地運行。如果你有好的想法或建議,歡迎在評論區(qū)留言、評論、交流! 分享是一種美德,希望每篇文章對大家有所啟發(fā)和幫助。也期待您的轉發(fā),謝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