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布羅陀海峽是如何形成?讀過此文,或許會獲得些新的認識 ![]() 【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從太空看到的直布羅陀海峽。伊比利亞半島位于左側,北非位于右側。
直布羅陀海峽(不要與直布羅陀混淆。阿拉伯語:??????????? Madiq杰貝爾塔里克,西班牙語:海峽直布羅陀)是一個狹窄的海峽,連接大西洋到地中海,并分別與直布羅陀和伊比利亞半島的西班牙(歐洲),摩洛哥(非洲)和休達相鄰。 這個名字來自直布羅陀巖石,后者又來自阿拉伯語杰貝爾塔里克(意思是“塔里克之山”)以塔里伊本齊亞德的名字命名。它也被稱為直布羅陀海峽,直布羅陀的通道(雖然這大部分是古老的),海軍使用的STROG(Str ait O f G ibraltar),和Bab Al Maghrib(阿拉伯語:??? ??????),“西方之門”。在中世紀,穆斯林稱之為Al-Zuqaq,“通道”,羅馬人稱它為Fretum Gatitanum(加的斯海峽),在古代世界它被稱為“赫拉克勒斯的支柱”(古希臘語:α??ρ?κλειοιστ?λαι)。 在海峽最狹窄的地方,歐洲和非洲相隔7.7海里 (14.3公里; 8.9英里)的海洋。海峽的深度在300到900米之間。 它可能與2萬年前最后一次大冰川的平均海平面相互作用,當時海平面是據(jù)信已經(jīng)降低了110-120米。渡輪每天在兩個大陸之間穿越,僅需35分鐘。海峽的西班牙一側受EL ESTRECHO自然公園保護。
位置,在海峽的北邊是西班牙和直布羅陀(英國在伊比利亞半島的海外領地),而在南側是摩洛哥和休達(Ceuta)(西班牙在摩洛哥的領地)。它的邊界在古代被稱為赫拉克勒斯的支柱。摩洛哥和西班牙都聲稱 擁有幾個小島主權,例如有爭議的 Isla Perejil。 ![]() 直布羅陀海峽是由兩次流星撞擊形成的。第一次撞擊西地中海的圓形區(qū)域,形成西班牙和摩洛哥之間的陸橋。在上圖中可以很容易地看到這個“隕石坑”,因為地形的西端形成了圓形的土地。實際上,將其稱為火山口有點延伸,因為周圍山脈的最大高度約為2,000米(2公里),而陸地與海洋相交的內(nèi)圈直徑約為165公里。因此雖然看起來像火山口,但它很平坦。 ![]() 這張圖片描繪了直徑約330公里的火山口的外部界限。它還通過黃色箭頭顯示穿過直布羅陀海峽的地震線??磥恚@股地震波使陸橋充分破裂,導致水在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間流動。 引起這次地震沖擊波的流星撞擊位于西班牙北部海岸附近,并在下面進一步描述。 地質學家估計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間的聯(lián)系大約在590萬年前關閉。 這導致地中海蒸發(fā)并在海床上留下多層礦物鹽沉積物。當直布羅陀海峽再次開放并使大西洋重新填充地中海時,這持續(xù)了50萬至60萬年。這種水流很容易侵蝕地震事件造成的裂縫,使其擴大到今天的水平?,F(xiàn)在水流向兩個方向流動,可能是月球拉力造成潮汐的結果。 ![]() 特別重要的是88公里長的直布羅陀巖石。 ![]() 地質學家已經(jīng)證明,最古老的材料位于頂部,下面是較年輕的材料。似乎直布羅陀巖石被抬升并從下面翻倒。然后侵蝕沖洗西側,下降到蓋巖。影響產(chǎn)生了許多與此類似的其他形式,如下面視頻中所示。 ![]() 位于南非約翰內(nèi)斯堡西南的 弗里德堡(Vredefort)火山口與直布羅陀火山口相似。 西北部的波紋邊緣類似直布羅陀影響中心西南的波紋邊緣。 ![]() 弗里德堡(Vredefort)火山口上的裂縫類似于傾覆直布羅陀巖石。 ![]() 這似乎是瑞利波的作用。當表面波在地面上以水平圓形擴展時,表面下的物質則以垂直圓周運動。在水里,一粒水在垂直的圓形軌道上移動,最終到達它開始的地方。在地球上,當瑞利波擊中一塊堅硬的巖石時,巖石沿面波的水平線斷裂,堅硬的巖石垂直旋轉形成這些層。 【瑞利波:,一種常見的界面彈性波,是沿半無限彈性介質自由表面?zhèn)鞑サ钠癫?。由 L.瑞利于 1887 年首先指出其存在而得名。地震學中稱其為R波或L波。在震中附近,不出現(xiàn)瑞利波。它是地震學中的主要研究對象。】 ![]() 其中一個更重要的地震圈是這個位于115公里半徑的地震圈。似乎流星從東北東進來。圖像鏈接到更大的圖像以進行更詳細的檢查。此圈子也顯示在下面的視頻中。 該視頻展示了圓圈的地理和地質,以及人們利用這些巖層的多種方式。這包括風力發(fā)電,太陽能,水資源開發(fā),包括水力發(fā)電,礦產(chǎn)開采,道路,碼頭等。運行時間差不多是9分鐘。 ![]() 上圖是115公里半徑地震圈的一部分。這個圓圈顯示在下面的視頻中,它顯示的細節(jié)遠遠超過僅在靜止圖像中顯示的細節(jié)。 (因360個人書館功能限制不能提供視頻,略) ![]() 在這里看來,直布羅陀影響也是造成大西洋中脊的一部分形成的原因,因為這個同心圓距離撞擊中心2115公里,沿著山脊正好超過950公里。位于佛得角群島中心的完美圓形描述了位于南部的中大西洋海脊。 在半徑3990,6840和9535公里處可以看到精確跟隨擴展圓線的其他地理現(xiàn)象。 ![]() 在東北東北部,形成波黑(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之間邊界的德里納河和塞爾維亞沿著山脈穿過。 ![]() 在西邊的阿爾巴尼亞,在2115公里的半徑線外形成了一條脊線,這進一步表明了這種影響的重要性。 ![]() 直布羅陀撞擊西班牙北海岸西北偏北800公里的影響。該地震波行進了800公里,打破了西班牙和摩洛哥之間的陸橋,使大西洋流入地中海,形成了直布羅陀海峽。這個事件被稱為贊克爾洪水 (Zanclean Flood),發(fā)生在大約533萬年前。
大約590萬年以前,地中海和沿大西洋之間的連接貝蒂克【Betic,地中海西部或阿爾沃蘭(Alboran)海被弧形山帶環(huán)繞】和瑞凡走廊(Rifan Corridor)被逐步限制,直至完全封閉。在一定時間內(nèi),使地中海海水鹽度升高,在這種水化學環(huán)境中,溶解的礦物質濃度,溫度和靜水流相結合并定期發(fā)生沉淀海床上分層的許多礦物鹽。由此產(chǎn)生的地中海盆地周圍各種巨大的鹽和礦藏的積累與這個時代直接相關。據(jù)信,按照地質標準,這個過程耗時很短,持續(xù)時間在500,000到600,000年之間。 地理基本情況,海峽的海床由上新世和/或第四紀鈣質沉積物覆蓋的同造山的黏土,復理石【flysch,一種特殊海相沉積巖】組成,來自蓬勃發(fā)展的冷水珊瑚群落。 暴露的基巖表面,粗糙沉積物和局部沙丘證明了目前強大的底部水流條件。 據(jù)估計,即使在今天較高的海平面上,海峽仍然關閉,地中海盆地的大部分水將在一千年內(nèi)蒸發(fā),據(jù)信當時已經(jīng)完成,這樣的事件會產(chǎn)生礦物質現(xiàn)在在地中海的海底下發(fā)現(xiàn)了像鹽礦一樣的沉積物。 在大西洋和地中海盆地之間長時間的間歇性或無水交換之后,大約533萬年前, 大西洋 - 地中海的連接通過贊克爾洪水(Zanclean flood)直接通過直布羅陀海峽重新建立,并且一直保持貫通至今。入海水域產(chǎn)生的侵蝕似乎是目前海峽深度的主要原因(狹窄處為900米,Camarinal Sill處為280米)。隨著非洲板塊相對于歐亞板塊向北移動,預計海峽將再次關閉,但是在地質而不是人類的時間尺度上。 【贊克爾洪水 (Zanclean Flood):大約在533萬年前, 贊克爾是洪水理論,大西洋海水填入地中海。 這次洪水結束了墨西拿的鹽水危機,并將地中海重新連接到大西洋,盡管有可能在洪水之前與大西洋有部分連接。重新連接標志著贊克爾(Zanclean)時代的開始。 地中海的地質歷史由板塊結構控制,涉及非洲板塊,阿拉伯板塊和歐亞板塊,這些板塊縮小了先前存在的特提斯,特提斯,直到其西部成為現(xiàn)今的地中海。對于理由不明確規(guī)定,最新期間中世新 中新世 地中海與大西洋的通道被切斷,觸發(fā)墨西拿鹽度危機與前 海底形成厚厚的鹽沉積和大陸坡的侵蝕。 所述的尼羅河和羅納深雕峽谷在這段時間。在此期間,地中海的水位下降了幾公里; 目前尚不清楚地下水位的確切幅度以及西地中海與東地中海之間是否對稱; 互聯(lián)海洋可能仍然留在地中海的地板上。 墨西拿(Messinian)鹽度危機中大西洋魚類的生存以及墨西拿鹽度危機期間沉積的鹽量意味著即使在贊克爾洪水之前,大西洋也有一些殘余流入地中海。在贊克爾洪水之前,降水增加和徑流降低了殘余海水的鹽度,假設有一些水源于地中海北部的Paratethys。】 ![]() 對于大西洋東北部,同樣800公里半徑的圓形線描述了法國的海岸線。 【 注: 1 關于贊克爾洪水及地中海等內(nèi)容,會在今后的文章繼續(xù)介紹,本篇至此不做展開。 2 內(nèi)容來自維基百科及“地震圈”(http://);圖片、視頻除文中有備注外,其它來自于“地震圈”。視頻文件中“mine”一詞翻譯有誤,應譯為礦,礦場。 3 如轉載,文字圖片等文件注明出處。 4 如讀者對文中涉及視頻感興趣,可以點擊https://mp.weixin.qq.com/s/XeR7Jh_qy7n4Z3NmP5hLog 或在公號youzoushijiedeWM(游走世界的我們)觀看】
|
|
來自: 徒步者的收藏 > 《歷史,考古,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