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來看看【百科名醫(yī)】吧!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的頭號死因: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數(shù)多于其他任何病因。世界衛(wèi)生組織統(tǒng)計在2012年有1750萬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全球死亡總數(shù)的31%。這些死者中,估計740萬人死于冠心病,670萬人死于中風。夏季更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峰期! 今年的夏天比以往來得更早了,也更熱了,一路燒烤+蒸鍋的模式,這對有高血壓、心臟病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來說,是一年之中最煎熬的階段。很多心血管疾病患者在這樣的天氣里,更容易出現(xiàn)頭暈、胸悶、心慌氣短、多汗等情況,嚴重的還會導致心梗、腦梗、大血管破裂等,甚至危及生命。 據(jù)醫(yī)院急診室醫(yī)生介紹,每年三伏酷暑的時候都會接診大量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每年夏天從6月開始,心腦血管疾病就進入了高發(fā)期,并且會一直持續(xù)到8月中旬?!敝暗慕y(tǒng)計數(shù)字顯示,氣溫每升高1℃,急診的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就會增加17.3%。據(jù)統(tǒng)計,夏季因心臟病猝死者約占全年死亡人數(shù)的47%,入夏后醫(yī)院心血管疾病患者急診量明顯增多,且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到心血管疾病患者“大軍”中。有研究表明,夏季高溫暑濕等易引起心率增快、血壓升高、心肌缺血缺氧等,進而導致心肌梗死、心絞痛、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發(fā)病風險升高。 為什么“三伏天”成了很多心腦血管病患者的死劫? 盛夏酷暑時節(jié),人體通過大量的出汗降低體表溫度,使人覺得不那么炎熱。雖然出汗能帶走熱量,對防暑有益,可是排汗非常容易脫水。正常人每天可排出約1000毫升或更多的汗液。但對老年人來說,無異于“火上澆油”,由于體溫調節(jié)機制退化,加上睡眠不好、食欲不佳,人體處在疲勞應激狀態(tài)下容易刺激血管收縮,引發(fā)腦血管病變。 老年人因年齡、高血壓、糖尿病、吸煙、肥胖等因素容易造成腦血管老化、大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或主要血管動脈硬化性狹窄形成。高溫天氣時人體出汗較多,老年人本身身體內水分較少,血液里水分減少,血液黏稠度上升,導致輸向大腦的血液受阻,極易誘發(fā)腦栓塞。同時,血流量為散熱進行的重新分配,使有限的血液涌向皮膚,往往造成大腦血流量銳減,使原本供血不足的大腦進一步缺血,并由此增加腦梗死的可能。 夏季老年人如何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急性發(fā)作? 1.注意補充水分 白天注意補充水分,不要等到口渴才大量灌水,要注意“小口飲水、多次少量”。 2.“靜養(yǎng)”,不宜大量運動 很多老年人由于夏季天亮較早,愿意早起晨練,但據(jù)調查顯示早晨6~10時是腦血管疾病的多發(fā)時間,因此應盡量避開這段時間進行鍛煉。炎熱夏季外出活動最好安排在較涼爽的下午或晚上。早上6點到9點盡量不要鍛煉,該時段為冠心病的高發(fā)期,經(jīng)過一夜的睡眠,血液黏稠,血流速度減緩,易誘發(fā)血栓的形成,如勉強運動則可能發(fā)生心血管疾病。每天堅持運動1小時,活動時心率以不超過170與年齡之差,或以身體微汗,不感到疲勞,運動后自感身體輕松為準,每周堅持活動不少于天,持之以恒。 3.保持穩(wěn)定的情緒和心態(tài) 老年人要保持穩(wěn)定的情緒和心態(tài),切忌大悲大喜或因睡眠不足等而導致心情煩躁、焦慮,防止心火過旺而引起疾病。 4.飲食 可多食苦菜、苦瓜等苦味食品以解熱祛暑、消除疲勞,多飲綠茶、苦丁茶等苦味飲料以醒腦提神、補充津液,給“心”消消暑。 5.平安度過炎夏,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記住3個“三”: (1)“三個半分鐘” 夜間醒來,睜開眼睛后,繼續(xù)平臥半分鐘,再在床上坐半分鐘,然后雙腿下垂床沿坐半分鐘,最后再下地活動。 (2)“三個半小時” 早上走半小時,晚飯后散步半小時,中午午睡半小時。 (3)飲食應平衡膳食以“三多三少”為原則 “三多”多食蔬果全谷類、多食深海魚肉、多食大豆蛋白質?!叭佟鄙亠柡椭尽⑸贌崃?、少鹽。 注意:一旦發(fā)現(xiàn)家中老人出現(xiàn)一過性(幾秒內、暫時性)頭昏頭痛、半身麻木酸軟、講話不流利、整天昏沉欲睡和口角歪斜等癥狀,切不可掉以輕心,一定要及時去醫(yī)院就診,切不可延誤病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