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社會派推理小說宗師松本清張所著小說集《證明》,其中收錄了一篇純推理結構的作品《留守宅事件》,故事情節(jié)一波三折,在留守謎團終于揭開之際,筆者產生了關于此設定的一點思考。 書中主人公栗山敏夫假言賭博之事敗露需要商量解決事宜,便通電話讓妻子栗山宗子從東京趕赴仙臺,松本清張只是潦草交代一下供詞就想將這一設定板上釘釘,以便全線貫通邏輯。不禁讓人思考,事情真的就一定或絕大可能朝這個方向發(fā)展下去嗎?這就牽涉到信服力的問題了。我們可以讀到,書中先以鄰里方位上的隔閡和關系上的冷淡作為伏筆,又以敏夫在路程上的安排來提供方便,然而即便如此也無法抹殺掉一切目擊可能性。既然是敏夫蓄意為之,他難道就沒有考慮到宗子是否會將此事透露給第三人?去仙臺有何用呢,保不準宗子會在東京留下一些動作和痕跡。既要制造不在場證明,又要偽裝兇殺現(xiàn)場,更何況是讓“受害者”自己走到喪命的地點,這樣的意圖雖不至于昭然若揭,但敏夫的安排也遠不足以消弭如此之大的風險。降低宗子出行被目擊的風險,敏夫那所謂的安排只是給一個大活人提供了交通工具而已,著實令人難以信服,敏夫的思想線仿佛是把一個已死之人裝進一個容器里進行閃轉騰挪。 除非是綁架,這是掩人耳目的最好辦法,但敏夫分身乏術,所以便成了小說構思的矛盾所在,與此同時全篇的完成度只好寄托在巧合了。恰巧在東京沒有人發(fā)現(xiàn)宗子出門遠行,恰巧宗子在這段時間沒有向其他人透露過自己的行蹤,也恰巧仙臺那里沒有人見到敏夫和宗子在一起的身影,那么三個方面的幸運就使留守假象成立。推理與巧合若是孿生,無疑是推理的完敗。推理獲取真相本應是在排除其他可能性情況后的邏輯分析得到的最終答案,那么巧合就不應該是助力,否則這類“推理”看似僅僅大打折扣而已,其實是破綻,即是無法讓人完全信服的碰運氣手法。除非忘卻現(xiàn)實,淪為文字游戲的狂歡,但如此一來那些本想扎根在現(xiàn)實土壤的真相就變得縹緲而更不可信了。
|
|
來自: yasetshout > 《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