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當中,小時候有那么多回,因為有外國人在山后路上經(jīng)過,把穿得破爛的我們關到某個角落房子里面不讓出來,免得影響國家的形象。那時候心里總是想,我們天天摸爬滾打的竹林平平淡淡、普普通通,值得人家大老遠跑過來參觀嗎? 長大了才知道,在家鄉(xiāng)赤壁隨陽竹海周圍,和咸安星星竹海、崇陽金沙竹海連城了一大片,是聯(lián)合國林農(nóng)組織定點考察基地,如今已經(jīng)成為咸寧的主要景點之一。 從溫泉太乙大道出發(fā),經(jīng)溫隨線行走大約10多公里到咸安古田三叉路口,沿途就可見到零星成片的竹林分布,再往前走5公里左右進入星星竹海景區(qū)大門,才置身于竹的世界,真正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快樂地徜徉在竹海沐浴,品味著百品不厭的竹鄉(xiāng)“神韻” 遠處望去,漫山遍野的翠竹修長挺撥、空靈梗直,有的高擎入半空,有的粗壯碩大、直徑達十多厘米。盤山而上途中,山山翠竹相迎,嶺嶺竹海相送,山風吹過,但見竹浪層層似千頃碧波,竹濤陣陣如萬馬奔騰。走入?yún)仓校褂辛艘黄鼥V、一分寧靜。越往里走,越是幽靜,但這種靜,不是那種死氣沉沉的靜,而是一種讓心都能夠感到愉悅的心靈的“恬靜”。再往里走,偶有一小片開闊的地帶,零星住著幾戶人家,在竹林叢中,顯得是那么的靜謐與溫馨。 咸寧號稱“中國楠竹之鄉(xiāng)”,無論走到哪里,隨處都可看到成片成片的竹子。在咸寧民間傳說中,竹子是青龍變的,竹筍就是龍角,所以竹鄉(xiāng)人像崇拜龍一樣崇拜竹。他們卜卦擲竹筊,送禮提竹籃;春節(jié)舞竹龍,端午送竹扇;孝子拄竹杖,新娘坐竹轎……可以說,竹子融入了咸寧的宗教祭祀、婚喪嫁娶、交際節(jié)慶等各種民俗之中。竹子四時常茂,經(jīng)冬不凋,集堅貞、虛心、勁挺、清幽于一身,深得歷代詩人喜愛。在宋代崇陽知縣任希夷的筆下,竹子是君子:“一從清士心相許,眼看浮花薄似云?!痹诿鞔蟪挤椒陼r的筆下,竹子是隱士:“渭川咫尺供清嘯,誰羨人間千戶侯!”在現(xiàn)代詩人郭小川的筆下,“楠竹如同少女”:“一身光潔/不叫塵土染青枝/一派清香/不許歪風留邪氣……” “家有一園竹,子孫都富足。”這是咸寧廣為流傳的民間諺語。走進竹鄉(xiāng)農(nóng)家,總能見到房前屋后栽有幾叢修竹。因為學的地理專業(yè)的緣故才知道,其實是因為江南丘陵那獨特的酸性土壤、濕熱的氣候和良好排水性能的丘陵地形,才使她長期扎根于此,而且,竹子與杉樹、油茶等都是改良江南丘陵紅壤貧瘠的必備樹種。當然還有她高風亮節(jié)、青潔滑亮、美麗耐看的緣故,造就了咸寧人對竹有一種獨特的偏愛,才引得家家戶戶的門前院后,都種滿了各種各樣的竹子。竹子分為:楠竹、桂竹、墨竹、四方竹等近170個品種,筆直而挺秀,易于栽培,只要是房前屋后有個巴掌大的一塊空地,見縫插針地隨手插下個竹竿。沒幾天,枝節(jié)上就能透出幾點嫩芽,慢慢長高。冬去春來,居然蔓延成一大片,最后黑壓壓的全把房子罩住,綿綿數(shù)里,蒼蒼莽莽的一片竹海、形成了獨特的“竹里人家”。黃昏時分,縷縷青煙從綠海中裊裊升起,盤旋在竹葉之上。雞鳴犬吠相聞,竹海深處紅墻黑瓦,竹里人家便有了這份清新的神韻。 初春來臨,竹里人家的日子開始清新而朗潤。綿綿的春雨,打濕了空氣,使竹林濕潤潤的,春光融融,滿地竹筍破土而出,透著新鮮泥土的氣息,齊刷刷的一大片,仿佛一個個生命的精靈,忽然之間突兀在大地之上,給蒼茫的大地,注上了一片春的活力。于是我在想:這竹如許的清新、如此的讓人留念,這竹里人家居住在竹林里,其實是沒有季節(jié)感覺的吧。你看這竹葉青青,一年四季都是如此,沒有外面世界那種大把大把葉子摔落下,沒有樹枝光禿禿的那種寒冷的蒼涼;沒有外面世界那種大片大片的山花爛漫以及萬物蓬勃的熱烈。春天,狂風吹不進竹里,竹里卻春意盎然,炎熱的夏天,層層密密的竹葉又把毒辣的陽光溫婉地拒絕,竹里清風送爽,伴隨著輕風微微拂過,甚是愜意;入冬,偶有雪花飄落,卻沒讓人感覺寒意。在這一年四季中,滿眼的青翠,滿身的舒爽,是何等的讓人愜意和自豪。 在這青青的翠綠中,此時我真想生活的日子就如同這竹子一樣清新、樸質(zhì)。不管外面的世界是如何的空泛、寂寞和煩躁;只要有這竹林,寂寞的心中就會平添了一份生活的美好和滿足,那種幸福的滋味,如同一個美麗的夢想,在青山翠竹之間輕輕飄蕩。 故鄉(xiāng)竹韻,韻味悠長! 美篇作者:一口田 |
|
來自: zzm1008圖書館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