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立新:帶你讀懂齊白石5 年前,呂立新《百家講壇》開講齊白石,促使人們回望美術史,重新了解齊白石,確立了白石先生在中國近代畫壇頭號大師的地位。今年,他再次書寫齊白石,闡述他的畫作,愿畫能解語,帶你真正讀懂齊白石。 在呂立新老師的家里,見到他。不遠處的南鑼鼓巷已經熱鬧起來,我們則聽著舒緩的音樂,手捧新書,品著暖茶,聽他如數(shù)家珍地講述齊白石和他畫作的故事。 他說齊白石老先生的故居就在不遠的胡同里。自己喜歡齊白石,看畫的時候就有“隔空對話”的感覺。如果不那么嚴苛地計算距離,也算是不遠的“鄰居”, 奇妙的連接,大抵如此。 Q&A Q:您之前寫過《齊白石:從木匠到巨匠》,這次再寫白石老先生,側重點變化在哪里? A:那本書主要側重于介紹齊白石老先生的生命歷程,收到了很好的反響,結構也取自于我在《百家講壇》的講座,《百家講壇》之后,促使人們回望美術史,重新了解齊白石?,F(xiàn)在他頭號大師的地位已經是公認的了,并且也認為其他人和他的距離還非常遙遠,他對中國美術的貢獻也被大家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但是,具體分析他的畫作的書還很少,而我是研究近代書畫的,在講述了他的藝術經歷之后,再去更好地解讀他的畫作,就是我寫作這本新書的初衷。 書名《花能解語》出自他的詩,我想努力達到的,也如副標題所寫“帶你讀懂齊白石”。 Q:這本書圖文并茂,繪畫作品您做了精心選擇,同時文字也朗朗上口,沒有那么多行話暗語,您也是要求自己寫得貼地氣吧? A:最初想寫100幅“最美齊白石的畫”,后來覺得篇幅太大,最后是選了50 多幅畫,仔細評述了對36 幅的理解。我不想像有些艱深的美術評論那樣,讓大家有距離,我希望大家都讀得懂。 這本書寫了一年,有些寫得早的文章,當時就發(fā)到了朋友圈,點擊率很高,大家都在傳,比如《孤獨的英雄》,歷代丹青妙手畫鷹,大都強調雄奇霸悍,白石老人的鷹與眾不同,永遠只畫一只,在英姿勃發(fā)之外,還有一份孤獨和自賞,那種若有所思,其實就是他自己人生的縮影。很多人也喜歡《平常日子平常過》,他畫白菜,沒有覺得自己是個大畫家,有什么與眾不同,依然強調清白傳家,看看現(xiàn)在很多人稍微起來點兒,就開始招搖,可和齊白石相比,他們又算什么?這些畫所傳遞的精神,都能讓當下人在回觀自己時有所反思。 Q:從講壇到文字,對齊白石先生的推崇和喜愛,您的個性化審美也在其中占了很重要的因素吧? A:其實不是,一定要非??陀^。毫無疑問,在中國的美術大師中,只有齊白石,最符合中國國情和民族精神,也最反映中國老百姓的意愿,最接中國地氣。這是公論。 Q:在您心中,什么樣的成就算大師? A:沒有固定的定義,有些仿佛已經約定俗成了。但我心里的線是這樣的,在美術發(fā)展進程中,他是一個鏈條,是重要的一環(huán),是傳承的節(jié)點,缺了他就斷掉,有了他才能承前啟后,這樣的人是大師,否則只能算是名家。當然,在“衰年變法”前,齊白石連名家都算不上,他一步步成為大畫家,在人生的最后階段成為大師??纯粗袊睦L畫發(fā)展,從前都很素雅,齊白石開創(chuàng)了“紅花墨葉派”,在他的畫作中,你能看到欣欣向榮。 從題材上講,也是無所不能,野花野草、土簸箕,甚至屎殼郎都能畫。如今的花鳥畫家,都跳不過齊白石的影響。 Q:解讀的這些作品,是所有細節(jié)都深入在您心中了,還是為了寫作,您會重新再去一幅幅仔細品讀? A:還是會仔細品讀。講講白石先生,他57 歲定居北京,是他人生的重要轉折點。那時他的作品賣不出去之后,他實行“衰年變法”,同時有貴人相助,這都是他登峰造極的很重要原因。他聰明也非常勤奮,才把握得住人生的每一個機會。那么賞畫也是,要有知識儲備,多讀多看,能靜下心來從宏觀看到細節(jié),讀懂了,妙不可言,不用心,肯定不行。 這是心靈碰撞,隔空對話的過程。我看他的《深夜客來茶當酒》就非常感動,我們身邊有幾個是敢于寒夜來敲家門的朋友?又有誰是值得你半夜起床去給他煮茶的朋友?現(xiàn)在社會人和人溝通越來越簡單冷漠,也沒有那種心境,生活壓力大,都匆匆忙忙,能有三兩真正有進你心的朋友,是多么難得和美好。還有《守住一片自在》那篇文章我解讀的是《雛雞小魚圖》,畫那幅畫時,白石老人在北京的處境非常艱辛,那一年他的父母也相繼去世,但是壓抑和艱難的現(xiàn)實,并沒有掩蓋他筆下世界的從容大雅與祥和閑適。 Q:您也在很多學校兼任導師,白石先生的生平以及畫作表達的精神,想必也激勵了不少學生吧? A:母校河北大學90 周年校慶時,我給學生們講座,有個男孩子聽到落淚,他找我說,自己這一段非常迷茫,感覺畢業(yè)就失業(yè),白石先生的故事,讓他深受震撼,沒有誰能隨隨便便成功,齊白石出身貧苦的農民家庭,起點非常低,27 歲才開始拜師學藝,可他勤奮刻苦,一生不曾停歇,矢志不移,從不見異思遷。 后來他成為全國最高美術學府的教授,這對我們每個階層的人都有啟發(fā)。如果70 歲故去,就沒有齊白石,長壽也成就了他,他將近80 歲才成功。也記得一位60 多歲的退休干部,在聽了我的講座之后,跟我說,雖然過去做領導,但依然感覺白活了,沒有活出自己,聽了齊白石的故事,覺得還不晚,人生還可以從今天開始。我經常說,一生就干一件事,盡管達不到齊白石的高度,也會比別人走的遠,不要朝三暮四。 Q:初入行的人買畫收藏,您會給出什么建議? A:高端藝術品是少數(shù)人占有,我的觀點是,不管你是否真的欣賞,只要去買,有心去接觸就是好事。西方有很多很好的藝術品博物館都是私人的,他們開放給大眾,我們還達不到,境界需要提升,有心去接觸就是進步。也有人說,買不起名畫怎么辦?齊白石也有青春期,任何大師都有成長的過程??梢匀胧钟袧摿Φ闹星嗄晁囆g家的作品,當然藝術院校的畢業(yè)生有很多,買誰的呢?依然是多看書,多看畫,多聽業(yè)內人士的意見,很多藝術家,學生時已經顯露頭角,老師們知道哪些孩子聰明用功還基本功扎實,那買他們的作品不會差到哪里去。 我就見到有青年畫家在短短幾年,從500 一平尺到15 萬一平尺,真的出手很重要,美術館值2 億的作品,可能都不如你自己花2000 元買的作品印象深。 別怕失敗,我也買過假畫,只是別人買了十張,我買了兩張罷了,是傷害,也是財富。記得剛從日本回來時,買了假的,被騙走十幾萬,這些都成了之后的經驗。 后來我寫《跟著呂立新去買畫》,成了收藏界的寶典,很實用。 Q:說說您自己,是怎么樣的契機,從導演轉行到藝術品的研究? A:我在大學學習影視文學,第一份工作是電視導演,那時做的不錯,25歲得到了一套房子的獎勵,29 歲還有了去日本留學的機會。那是1992 年,學的是電視,一學反而覺得沒法干了,因為差距太大,其實那時我對電視已經有了厭倦,做電視需要集體合作,需要張羅,也需要強大體能的支撐,而我其實是一個特別喜歡安靜的人,齊白石的很多做法,我特別能理解,比如大家在一起,他可能會回避,我也有這個感覺,于是就想找一個我一個人就能干的事情,不需要求別人,后來慢慢覺得把畫看好就不錯,從日本回來后,中國的藝術品市場剛剛興起,我就看畫、買畫再賣出,挺好。當然,儲備過程我非常用功,經??串嬁吹胶蟀胍?,早期參加過一個培訓班,前輩講解的時候提到某幅畫被拍賣過,我基本都能接著說,是什么時候在哪里拍出多少錢,老師都非常吃驚。 現(xiàn)在雖有大量事務性的工作,但這種用功的學習,我一直在堅持。 Q:閱讀和寫作在您的生活中占據怎樣的分量? A:我在上中學的時候非常喜歡影視,看了大量電影方面的書,那會兒作文就很好,經常被當作范文。大學讀的影視文學,又讀了大量文學方面的書,也自己寫劇本。現(xiàn)在研究美術,自己閱讀的內容,也較多的在這個領域。近些年保持著一年出一本書的速度,我喜歡沉浸在寫作的過程中,避免外面的嘈雜,不是任務,而是一種自在。 Q:如果擁有時光機,可以見到任何人,最希望他是誰?和他聊什么?如果可以見到20年前和20 年之后的自己,會和那個呂立新說什么? A:如果有這個機會,當然想見齊白石。聽他講講他的畫,看看他畫畫的樣子,再和老人喝喝茶,應該很美妙。青春太快。我覺得自己過得很充實,我是普通人家的孩子,今天也算取得了一些不錯的成績,存了一些名畫,這都和青年時期一步步踏實走來有關,如果能見20 年前的自己,會告訴他,“你的決定都是正確的,繼續(xù)堅持吧。”如果見到20 年后的自己,想讓他好好享受人生,也想讓他回望過往,作為一個有擔當?shù)娜?,是不是已經盡力把自己的知識奉獻給了大家和社會。 自己的書 這本書是文化學者呂立新全新視角解讀齊白石作品,賞析作品的感悟心得,同時很好的融入了對齊白石作品技法以及創(chuàng)作特點的分析。全書采取一文一畫為主,多畫為輔的解讀形式,共36 篇,深入淺出,娓娓道來。另有單獨開篇“定居北京”,概述齊白石轉型期的故事和藝術背景,承上啟下。全書收錄50幅左右齊白石經典作品高清大圖,其中大部分為北京畫院館藏精品,另有少量民間收藏佳品精彩呈現(xiàn)。行文流暢,通俗易懂,圖文并茂。 編輯/ 王皎 文/ 王皎 攝影/ 解飛 美編/ 張淼 校對/ 楊小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