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發(fā)燒,吃藥、打針一個星期好,不吃藥、不打針也是一個星期好?!边@是比較流行的一句話。感冒(流感)發(fā)燒為什么常見一個星期好呢?正如《傷寒論》曰:“病有發(fā)熱惡寒者;發(fā)于陽也;無熱惡寒者,發(fā)于陰也。發(fā)于陽,七日愈;發(fā)于陰,六日愈。以陽數(shù)七、陰數(shù)六故也。”
《傷寒論》以“火”和“水”寓意傷寒(流感)引起的發(fā)熱惡寒和無熱惡寒兩種病狀。發(fā)熱惡寒者屬火,火為陽,陽數(shù)為七;無熱惡寒者屬水,水為陰,陰數(shù)為六。發(fā)于陽,為傷寒(流感)發(fā)熱惡寒者;發(fā)于陰,為傷寒(流感)無熱惡寒者。發(fā)熱惡寒者七日愈,無熱惡寒者六日愈,這是古人通過長期觀察天文、地理而發(fā)現(xiàn)的一般規(guī)律。如《周易》曰:“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河圖》曰:“一與六共宗居北方,因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二與七為朋居南方,因地二生炎,天七成之。”天一生水之“天一”也可視為每天的第一個時辰“子”時,子時為午夜11點至1點,是一天中最冷的時刻;“地六”是北方位,北方最冷,故為地六成之?!暗囟睘槟戏轿唬弧疤炱摺币部梢暈槊刻斓牡谄邆€時辰“午”時,午時為中午11點至13點,是一天中最熱的時刻,故為天七成之。
《傷寒論》第8條曰:“太陽病,頭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經(jīng)盡故也。”這是邪氣在人體表部經(jīng)界流行七天,人體正氣與邪氣在表部分爭了七天,邪氣日漸衰退,正氣日漸復原,正復邪卻,故頭痛至七日以上自愈。此頭痛是指太陽經(jīng)界之表證頭痛。如《傷寒論》第1條曰:“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div>
發(fā)于陽七日愈,發(fā)于陰六日愈,這是一般規(guī)律,只要流感病人精神尚好,飲食尚可,沒有其他合并癥,就能一個星期自愈。但若精神不佳,飲食明顯減少,就不能一個星期自愈了。飲食減少是胃氣不足,胃為后天之本,胃氣不足則抗病能力必然不足,故不能一周自愈,甚至還會并發(fā)其他各種病證,如肺炎,心肌炎,肝炎,腎炎等。流感如果并發(fā)合并證,病情就比較重了?!秱摗肪褪侨嬲撌隽鞲邪l(fā)燒以及發(fā)燒引起的諸多合并證的辨證治療。
經(jīng)方不是只能治療流感,而是能全面治療流感合并證,如合并肺病,心病,肝病,腎病,脾胃病以及皮膚病、腫瘤、血癌等諸多病證。治療的方法和原則,就是諧和陰陽氣。表部不和者和表,如麻黃湯、桂枝湯;里部不和者和里,如承氣湯、理中湯;肝氣不和者和肝,如柴胡湯、吳茱萸湯;心氣不和者和心,如桂枝甘草湯、真武湯;肺氣不和者和肺,如麻杏甘石湯,桂枝加厚樸杏子湯;腎氣不和者和腎,如豬苓湯、附子湯。治療流感合并證,不是等到出現(xiàn)了合并證再治,而是未病先防,已病防變。如8條曰:“若欲作再經(jīng)者,針足陽明,使經(jīng)不傳則愈。”212條曰:“傷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發(fā)潮熱,不惡寒,獨語如見鬼狀;若劇者,發(fā)則不識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視,脈弦者生,澀者死。微者,但發(fā)熱譫語者,大承氣湯主之?!?/div>
對于胃氣虛而精神不佳,飲食明顯減少者,與真武湯、附子湯等變方及時治療,就能較快退燒,恢復胃氣,病人則精神好轉(zhuǎn),飲食復原,流感告愈。
附病案5則
病案1,楊某某,女,5歲,2016年1月14日上午初診:患兒昨夜發(fā)熱,咳嗽,鼻塞,頭暈,不欲多飲,時腹自痛,昨日大便初頭硬后軟,小便次數(shù)少,今早不欲食,叩診腹軟無鼓音,舌微紅、舌中苔白厚、舌周邊苔薄白,脈數(shù)尺沉弱。測腋下體溫38.1。
一方與柴胡桂枝湯去人參生姜大棗加茯苓干姜細辛五味子:柴胡15g,黃芩6g,半夏6g,炙甘草6g,桂枝6g,白芍6g,茯苓6g,干姜4g細辛2g五味子6g,用水600毫升,煮取150毫升,分3次溫服。
1月15日上午再診:患兒服湯藥后,體溫不退,脈證基本同前。二方將一方去桂枝黃芩,續(xù)服一日。
1月16日三診:患兒服二方后,體溫仍然不退,咳嗽不止。三方與真武湯加味:附子4g,茯苓6g,白術(shù)4g,白芍6g,干姜3g,細辛2g,五味子6g,炙甘草4g,生姜4g,大棗2枚,用水600毫升,煮取150升毫升,分3次溫服。三方服一日,熱退身涼。
病案2,來某,女,34歲,2017年12月24日20點初診:患者發(fā)熱咳嗽流清涕,手足熱,無汗,不惡寒,舌胖苔薄,脈弦數(shù)尺沉,測腋下體溫38.1,有點惡心,不欲食,與小柴胡湯:柴胡25g,黃芩10g,半夏10g,干姜6g,五味子10g,炙甘草10g,22點服湯,半夜體溫降至37以下。
12月25日早晨8點復升至38,二服小柴胡湯,體溫還是先降至37以下,傍晚體溫升至37.8,胃脘有點頂,流清涕,脈證同前。二方與柴胡桂枝湯,柴胡25g,黃芩10g,半夏10g,干姜6g,五味子10g,炙甘草10g,桂枝10g,白芍10g,晚上服二方。半夜體溫降至37以下。
12月26日早晨體溫38,二服柴胡桂枝湯,中午體溫37.8,脈證同前差不多,仍然手足熱,流清涕。三方與真武湯加味:茯苓10g,白術(shù)6g,白芍10g,附子4g,干姜3g,細辛3g,五味子10g,炙甘草10g,砂仁6g。下午服三方,晚上體溫降至37.2,睡前復服三方,27日早晨36.1,未再發(fā)熱。
病案3,姚某,男,2歲,2018年1月1日晚8點初診:患兒發(fā)熱,鼻塞流涕,微咳,面色微紅,食欲不佳,不欲飲水,尿大泡,傍晚測腋下體溫40.1,自服美林1次不汗出,微喘,舌苔白、脈數(shù)微滑,精神不振。與柴胡桂枝湯:柴胡15g,黃芩6g,清半夏5g,干姜2g,五味子4g,生石膏6g,桂枝6g,白芍6g,炙甘草6g,用水500ml,煮取100ml,分3次溫服。
1月2日上午體溫38,下午體溫38.5,病家續(xù)服上方一副,至1月3日上午,測患兒體溫37.2,下午體溫正常,精神轉(zhuǎn)好,仍咳嗽,食欲不佳。與苓甘五味姜辛半杏湯:茯苓6g,炙甘草6g,五味子4g,干姜4g,細辛2g,清半夏4g,杏仁4g,取2副,1日1副,1副藥用水500ml,煮取100ml,分3次溫服。
1月4日上午患兒家長打來電話告知患兒又發(fā)熱,測腋下體溫37.8,咳嗽,不欲食。與真武湯加味:茯苓3g,白術(shù)2g,白芍3g,附子1g,炙甘草3g,五味子2g,干姜1g,細辛1g,砂仁(搗碎)2g,上藥用水500ml,煮取100ml,去渣,分3次溫服。
1月5日上午患兒家長打來電話告知,患兒體溫正常,仍咳嗽,不欲食,精神不佳,2日未大便。囑病家續(xù)服上方一日。
1月6日晚上患兒家長打來電話告知,患兒體溫正常,精神轉(zhuǎn)好,正在玩耍,今天能食。
病案4,本人外孫女,5歲零8個月,2018年1月7日早晨測腋下體溫39,咳嗽,鼻塞,無汗,面色紅,手足熱,疲倦,舌苔白、脈弦數(shù),寸脈微浮、尺脈沉。8點10分小便一次,9點服一方柴胡桂枝湯加生石膏:柴胡6g,黃芩2.5g,清半夏2.5g,干姜1.5g,五味子2.5g,桂枝2.5g,白芍2.5g,炙甘草2.5g,生石膏2.5g。11點出汗,面色白,咳嗽,手足熱,測腋下體溫39.1,困倦,嗜臥,13點15分測腋下體溫39.8,面色微紅,手足熱,無汗,13點25分服二方真武湯加味:茯苓2.5g,白術(shù)1.5g,白芍2.5g,附子1g,干姜1g,五味子2.5g,細辛1g,砂仁1.5g,炙甘草2.5g。15點半測腋下體溫38.8,流涕。17點汗出,測腋下體溫39.5,不惡寒,不煩,不欲飲水,嗜睡。20點小便一次,欲大便,沒有便出。21點服三方,大柴胡湯:柴胡6g,黃芩2.3g,半夏2.3g,枳實2.3g,白芍2.3g,生姜4g,大棗1枚。
1月8日晨,咳嗽,流涕,面色黃,手足溫,舌苔白、脈弦細,寸脈浮、尺脈沉,8點服真武湯加味(二方),8點10分測腋下體溫37.4,9點50分測腋下體溫36.4,精神轉(zhuǎn)好,中午正常吃飯,下午續(xù)服真武湯加味(二方)。
1月9日未再發(fā)熱,偶爾輕微咳嗽兩聲,停藥。
病案5,女嬰張某,2018年1月28日下午初診。病兒4個月(體重6千克),發(fā)熱6天,晚上和早晨體溫都在39左右,服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能降低1,半日許復升至39,已輸液5天,第5天白天沒有發(fā)熱,晚上又發(fā)熱39,今早體溫39.1,又服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一次,中午體溫38,從昨天至今天口服小兒柴桂退熱顆粒6次,服柴桂顆粒后開始腹瀉,昨天下午至今天下午腹瀉八九次,第一次水樣瀉色黑,今天腹瀉色黃??淘\:患兒安靜,面色白,白睛清亮,咳嗽,鼻塞,流白黏鼻涕,腹軟,手熱(患兒穿連衣連腳厚棉褲,沒有摸腳的溫度),無汗,脈沉數(shù),不欲飲食(平時喝奶一次100毫升,這兩日喝奶一次不到20毫升)。
辨證:肺胃寒濕(太陰與少陰合?。?。治法:溫肺胃祛寒濕。處方:小青龍湯去桂枝麻黃半夏,加附子茯苓白術(shù)砂仁(真武湯法)。方藥:附子1g,干姜1g,細辛1g,五味子2g,砂仁2g(搗碎),炙甘草2g,茯苓2g,白術(shù)1g,白芍1g。取一副,用水500毫升,煮取100毫升,分10次溫服,一日服3次。
病家問,還用不用服其他止咳止瀉藥物?乃囑咐病家停用其他一切藥物,只服此湯藥。
次日(29日)下午5點多患兒家長打來電話告知,昨天19點10分服湯藥后,夜里體溫降至37.1,今天沒有再發(fā)熱,也沒有再拉稀,也不流鼻涕了,咳嗽也減輕了,食納有增,一次喝奶四五十毫升。
囑咐病家繼續(xù)服上方,一天服3次,不咳即可停藥。
第三日(30日)下午電話聯(lián)系,患兒沒有再發(fā)熱,一次喝奶六十毫升,還有點咳嗽,今天有點流清涕。
囑病家把藥喝完。
注:感冒(流感)發(fā)燒輸液,通常都是輸抗生素??股貙儆谇鍩崴?,輸抗生素后不欲飲食,為清熱傷陽,水飲內(nèi)停,需溫扶陽氣,人體才有能力較快祛邪。反復發(fā)汗后不欲飲食,也是發(fā)汗傷陽,水飲內(nèi)停。水飲內(nèi)停的表現(xiàn)是小便不利。氣上沖者也會有小便不利,但是氣上沖者不會有不欲飲食。所以,不欲飲食并小便不利者,法當溫陽利水。陽虛不欲飲食和陽郁不欲飲食者不同。陽虛不欲飲食者多安靜,陽郁不欲飲食者多煩躁。
感冒(流感)發(fā)熱,臨床不乏過用抗菌素(輸液)和解熱藥物,導致肺胃寒濕,發(fā)熱不解。寒濕證發(fā)熱不解者,常表現(xiàn)為不欲飲食,不急不躁,小便次數(shù)少,關(guān)尺脈沉,甚或精神萎靡。(李國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