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 黃小松製 金石癖印 楊龍石跋 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 尺寸 長5.5cm 寬2.3cm 高2.3cm 重85g 出版 1.《小石山房印譜?集名刻》((清)顧星卿輯,清同治八年海禺顧氏鈐拓本),頁五。 2.《中國篆刻叢刊?第十四卷》(東京:二玄社,小林斗盦編集,1984),頁122-123。 3.《金石癖:文房搨本集》(臺(tái)北:翦淞閣,黃玄龍主編,2011),頁127、235。第六十一品。 4.《黃易與金石學(xué)論集》(北京:故宮出版社,故宮博物院編、秦明主編,2012),封面。 5.《金石齊壽-金石家書畫銘刻特集?下卷》(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童衍方,2016),頁12、封底彩頁。 6.《中國歷代印風(fēng)系列?淸代浙派印風(fēng)(上〉》(重慶:重慶出版社,余正主編,2017),頁128。 展覽 「金石齊壽-金石家書畫銘刻特展」,龍美術(shù)館(西岸館),上海,2016。 清 黃小松刻 秬香得碑圖竹秘閣 清乾隆六十年(1795) 尺寸 長 26.1cm 寬 7.5cm 高 2.2cm 重 131g 出版 1.《金石齊壽-金石家書畫銘刻特集》(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童衍方,2016)。 2.《金石癖:文房搨本集》(臺(tái)北:翦淞閣,黃玄龍主編,2011)。 展覽 「金石齊壽-金石家書畫銘刻特展」,龍美術(shù)館(西岸館),上海,2016。 〈金石癖印 楊龍石跋〉乃黃易於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五月獲好友贈(zèng)予古碑版,欣喜之餘,刻此「金石癖」印以為紀(jì)念。此印遞藏有序,曾經(jīng)多位金石家如何元錫、陳抱之、楊澥(1781?約1851)之手,後來入藏於顧星卿「小石山房」,著錄於《小石山房印譜》。印文取「喜好金石,嗜之成癖」之義,黃易嘗自述:「余宿有金石癖,又喜研究探討篆隸之原委,托諸手,寄於石,用自觀覽,並貽朋好,非徒娛心神,亦以驗(yàn)學(xué)力。」蓋金石癖好,非徒為心神之娛,而是借鑒碑學(xué),專注篆、隸文字考證,用漢魏六朝碑版文字入印,以刻印作為驗(yàn)證一己學(xué)力的標(biāo)尺。此印結(jié)字取法漢隸,雄深雅健,於自然渾樸中見其刀法,如楊澥所評:「渾厚中藏刀法,置之漢銅印叢,亦當(dāng)讓司馬出一頭地也。」乾嘉時(shí)期,金石考據(jù)之風(fēng)盛行,篆隸之書大興,縮寫、鉤摹、梓木、勒石風(fēng)尚大為傳播,又見之於竹刻。黃易〈江秬香得碑圖竹秘閣〉是其傳世少見竹刻作品,藝術(shù)性更甚於其訪碑圖。近年金石研究漸成顯學(xué),金石收藏亦蔚然成風(fēng),黃易更備受關(guān)注。2011年北京故宮出版《黃易與金石學(xué)論集》,即於封面折口刊載此方「金石癖」印,是清代金石學(xué)最具代表性的一方印作。兩件黃易作品曾在2016年由上海西泠印社、龍美術(shù)館合辦的「金石齊壽-金石家書畫銘刻特展」中聯(lián)袂展出。 請左右滑動(dòng)瀏覽全圖 ![]() ![]() ![]() 清 六舟上人手拓 剔鐙圖 清道光三十年(1850) 尺寸 畫心 長26 cm 寬48 cm 總長114 cm 總寬 58.5 cm 出版 《六舟:一位金石僧的藝術(shù)世界》(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浙江省博物館編,桑椹主編,2014)。 清 六舟上人刻 小綠天盦圖象自製竹秘閣 清道光十年(1830) 尺寸 長 38.2cm 寬 6.5cm 高1.8cm 重 152g 來源 錢鏡塘(1907?1983)舊藏 出版 1.《前塵夢影錄》(清)徐康撰,美術(shù)叢書本,初輯?第二集。 2.《刻竹小言》(北京:中國人民大學(xué)出版社,金西厓著,王世襄整理,2003)。 3.《六舟:一位金石僧的藝術(shù)世界》(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浙江省博物館編,桑椹主編,2014)。 4.《金石齊壽-金石家書畫銘刻特集》(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童衍方,2016)。 5.《古磚花供:六舟與19世紀(jì)的學(xué)術(shù)和藝術(shù)》(杭州:浙江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王屹峰著,2017)。 展覽 「金石齊壽-金石家書畫銘刻特展」,龍美術(shù)館(西岸館),上海,2016。 釋達(dá)受,字六舟,自號(hào)萬峯退叟,俗姓姚氏,達(dá)受為其法號(hào),浙江海寧人。以方外耽於翰墨,精鑒別古器、碑版,間寫花卉。擅書,精刻竹,善鐫印。尤嗜金石,收藏甚富,嘗得唐懷素大小千字文墨跡,鈎摹上石。此次專場推出數(shù)件六舟和尚所製文房精品,首為〈小綠天盦圖象自製秘閣〉,正面刻「小綠天庵主廬山行腳」,背面刻「小綠天庵圖」,綠天庵即是唐代書法家懷素出家修行和練字之所,六舟藏有懷素《小草千字文》兩種,對懷素極為崇拜,故以「小綠天庵」顏其齋。此作為近代大收藏家錢鏡塘(1907?1983)舊藏,浙江省博物館僅藏此作拓本,識(shí)者當(dāng)知其珍。
六舟稱「九能僧」,兼擅詩文、繪畫、書法、治印、刻竹、裝裱、鑒別古物、摩拓古銅器全形、修整古器並識(shí)讀銘文等。以一人之才涉及書畫、考古與鑒定等專業(yè)。著名的〈六舟剔鐙圖〉為六舟手拓漢鐙全形,陳庚畫像,記錄六舟和尚為「西漢竟寧雁足鐙」挑剔銅綠的經(jīng)過。畫中反置人、鐙大小比例,將六舟置身於雁足鐙下,分別鵠立與躬身事之,藝術(shù)表現(xiàn)極具特色,也是六舟對於金石書畫熱衷與癡迷的最經(jīng)典形象。 請左右滑動(dòng)瀏覽全圖 ![]() ![]() ![]() 清 高鳳翰自製 贈(zèng)子澄泥缾硯 尺寸 長12.4cm 寬11.5cm 高4cm 重1174g 出版 1.《硯史》高鳳翰著,道光複刻榻本。 2.《高鳳翰硯史》(東京:二玄社,高鳳翰著,窪田一郎解題釋文,1989)。 3.《高鳳翰硯史》(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高鳳翰著,據(jù)童衍方藏本影印本,1995)。 4.《硯史箋釋》(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高鳳翰撰製;田濤,崔士篪釋文,2011)第四十七。 〈高鳳翰製 澄泥缾硯〉為揚(yáng)州八怪之一高鳳翰西園手製,著錄於《硯史》,為其銘心之物。 近 金西厓刻 吳昌碩行書扇骨 民國十四年(1925) 尺寸 長33.2cm 寬2.5cm 高2cm 重50g 出版 1.《湖社月刊》上冊(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據(jù)原刊重排編印,天津古籍出版社編,2005),第1-10冊,總67頁。 2.《金西厓竹刻作品目錄》手稿本,無頁碼,扇骨第120號(hào)。 3.《竹刻》(北京: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王世襄編著,1991),頁47。 4.《刻竹小言》(北京:中國人民大學(xué)出版社,金西厓著,王世襄整理,2003),頁271。 近 金西厓刻 吳待秋畫鍥不舍齋圖 成多祿蕭愻書畫 成扇 民國十三年(1924) 尺寸 扇骨 長33.2cm 寬2.5cm 高2cm 重53g 扇面 長50cm 高18.7cm 出版 1.《竹素流風(fēng):金西厓刻竹拓本》(上海:可讀廬,1933),線裝本,無頁碼。 2.《金西厓竹刻作品目錄》手稿本,無頁碼,扇骨第87號(hào)。 3.《竹刻》(北京: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王世襄編著,1991),頁45。 4.《刻竹小言》(北京:中國人民大學(xué)出版社,金西厓著,王世襄編,2003),頁268。 此次有多件近代竹刻家金西厓與書畫名家合作之竹刻扇骨、臂擱精品。其中〈沈曾植銘 杜詩竹秘閣〉為金西厓作品中唯一沈寐叟手跡;見證以清遺民身份自持的沈曾植,手書杜詩以表一己憂國憂民之心聲。寐叟為近代學(xué)問大家,更是書法名家,其書別開生面,此件晚年手書杜詩之作,看似筆勢蒼勁,恣肆不羈,然結(jié)體奇峭,欹側(cè)取勢,不危不墮,奇趣橫生。金西厓以深刻法鐫之,鋒穎所至,或切或刓,遒勁爽疾,其書筆力、字跡如若入木三分,意完神足?!袋S葆戊書畫贈(zèng)高存道 南塘漁舍圖竹秘閣〉刻畫家黃葆戊(1880?1968)為好友高存道(1876?1960)所繪製的《南塘漁舍圖》,紀(jì)錄畫家家族的興衰歷史和未竟之志,也銘刻著藝術(shù)家之間的金石友誼。 明 錢士璋銘 赤霞硯 近 徐素白摹刻 八大山人游魚圖硯蓋 尺寸 長17cm 寬13.7cm 高3.3cm 重1240g 來源 唐雲(yún)(1910~1993)大石齋舊藏 出版 《與大師談藝—大石齋唐雲(yún)》(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鄭重,2004),頁116。 〈明 錢士璋銘 赤霞硯〉為畫家唐雲(yún)大石齋故物,紫檀硯蓋上有徐素白刻、唐雲(yún)舊藏八大山人游魚圖。老坑端硯,色紫純潔,質(zhì)溫潤細(xì)膩,簡樸素雅,是為明末清初製硯名家謝汝奇天然硯風(fēng)格。硯有明末遺民錢士璋、金石家陳蓮?fù)〉热算懣獭?/p> 清 陳曼生銘刻 楊彭年製 井欄壺 尺寸 長18.2cm 寬12cm 高8.5cm 重431g 〈楊彭年製 陳曼生銘 井欄壺〉是宜興紫砂壺名匠楊彭年與陳曼生合作紫砂壺精品,權(quán)衡有致,簡樸有度。壺之造型如唐代古井,或謂井與壺皆具有源頭活水之性質(zhì),即所謂「井養(yǎng)不窮是以知汲古之功」,為著名「曼生十八式」之一的井欄壺。 近 盛秉筠刻 吳湖帆畫 吳仲圭風(fēng)竹圖竹秘閣 尺寸 長21.8cm 寬7.7cm 高2cm 重127g 出版 《金石癖:文房搨本集》(臺(tái)北:翦淞閣,黃玄龍主編,2011),頁113、233。第五十品。 近 金西厓刻 齊白石與金拱北畫 蜻蜓蝴蝶圖扇骨 成對 民國三十二年(1943) 尺寸 長21cm 寬1.6cm 高2.2cm 重20g (同) 出版 1.《金西厓竹刻作品目錄》手稿本,無頁碼,扇骨第278號(hào)。 2.《竹刻》(北京: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王世襄編著,1991),頁54。 3.《刻竹小言》(北京:中國人民大學(xué)出版社,金西厓著,王世襄編,2003),頁285。 近 金西厓刻 張大千與溥心畬 高士水仙圖扇骨 成對 民國三十四年(1945) 民國三十六年(1947) 尺寸 長33.2cm 寬2.5cm 高2.3cm 重49g (溥) 長33.2cm 寬2.5cm 高2.3cm 重53g (張) 出版 1.《金西厓竹刻作品目錄》手稿本,無頁碼,扇骨第276、361號(hào)。 2.《竹刻》(北京: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王世襄編著,1991),頁54、58。 3.《刻竹小言》(北京:中國人民大學(xué)出版社,金西厓著,王世襄整理,2003),頁285、292。 近 金西厓刻 沈曾植書 杜詩竹秘閣 民國十二年(1923) 尺寸 長28.5cm 寬7.7cm 高2cm 重137g 出版 1.《竹素流風(fēng):金西厓刻竹拓本》(上海:可讀廬,1933),線裝本,無頁碼。 2.《金西厓竹刻作品目錄》手稿本,無頁碼,秘閣第20號(hào)。 3.《竹刻藝術(shù)》(北京: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王世襄編,1980),頁65、43(圖版)。 4.《竹刻》(北京: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王世襄編著,1991),頁39、59、89(圖版)。 5.《竹刻鑑賞》(臺(tái)北:臺(tái)灣先智出版,王世襄編,1997),頁78。 6.《刻竹小言》(北京:中國人民大學(xué)出版社,金西厓著,王世襄編,2003),頁223-224、296。 清 柯逢時(shí)銘 白端菖蒲盆 同治甲戌年(1874) 尺寸 長25cm 寬16.3cm 高3.8cm (連座11.8cm) 重1050g 清 陳山農(nóng)刻 王東石製 延年瓦文紫砂硯 尺寸 長12.5cm 寬12.5cm 高3.7cm 重433g 出版 《金石癖:文房搨本集》(臺(tái)北:翦淞閣,黃玄龍主編,2011),頁158-159、237。第七十九品。 清 王東石製 仿東坡石銚壺?fù)偙绢櫨爸垲}跋 乾隆十三年(1748) 尺寸 畫心(左) 長89cm 寬35.2cm
畫心(右) 長77.5cm 寬37.2cm 來源 尤蔭(1732?1812) 瑛棨(?~1878) 張虹(1891~1968) 李景康(1890~1960) 趙中令(1913~2015) 出版 1.《陽羨砂壺圖考》(香港:香港中文大學(xué)文物館,張虹,李景康編著,1998),頁76。 2.《隨園詩話》第四卷(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袁枚著,顧學(xué)頡校點(diǎn),196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