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豬龍是五六年前紅山文化的代表,是深受收藏喜愛的一類藏品,無論哪一類文玩場所都不乏玉豬龍的身影,估計散落在民間的玉豬龍不下數(shù)以萬計。史前紅山真會留下這么多玉豬龍嗎? 玉豬龍不僅僅是一種飾物,而應是一種紅山先民所崇拜的代表其祖先神靈的圖騰,考古發(fā)掘告訴我們,玉豬龍是掛在墓主人的胸前之物,象征著主人的某種權利。這樣的墓主人很可能是部落的酋長兼巫師。他們執(zhí)行著溝通天地、溝通人與神之間關系的職能,而玉豬龍就是主人的通靈之物,死后也伴隨著主人長眠于積石冢內(nèi)。由于玉豬龍是一種通神禮器,絕非一般人所能擁有,當時對制造玉豬龍的規(guī)制肯定也相當嚴格,估計其數(shù)量應該不會太多。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至目前為止在遼寧境內(nèi),真正通過考古挖掘出土的玉豬龍僅3枚,考古發(fā)掘出土及科學采集的玉豬龍僅十幾件,有關專家預計其存世總數(shù)量應不超過100枚(當然,可能“有關專家”的預計也有些保守了)。 玉豬龍第一次通過正式考古發(fā)掘得到的實物標本,是在紅山文化遺址牛河梁N2Z1M4(第2地點1號冢4號墓)墓(圖1)。 圖1 當時N2Z1M4玉器出土狀態(tài)呈:一只大玉冕枕于墓主頭骨之下,一大一小兩只玉豬龍擺放于胸前(圖2)。 圖2-1 圖2-2 其中,N2Z1M4出土玉豬龍標本第2號,通體高10.3、寬7.8、厚3.3厘米,淡綠色,微泛黃,通體精磨,光澤圓潤(圖3)。在發(fā)掘牛河梁以前,玉豬龍早有傳世品出現(xiàn),但人們不知其來源。而這件玉豬龍是第一次通過正式考古發(fā)掘得到的實物標本,而且是原地原產(chǎn)的標本,其意義非同一般。 圖3-1 圖3-2 對于這只玉豬龍背部的紅褐色斑(圖4),有學者指出這是河磨玉原有的皮殼,從而得出牛河梁玉器大多為河磨玉的結論,這也引起了關于紅山文化玉料及其來源的一些爭論?,F(xiàn)在已經(jīng)證實:出土的紅山文化玉器中,經(jīng)鑒定大部分是用岫巖河磨玉制作。紅山文化時期岫巖河磨玉已被廣泛利用。什么是河磨玉?億萬年前,岫巖透閃石玉礦裸露于地表,經(jīng)風化后,成為大小不同的塊狀玉礦石,在被山洪沖下山后,在河水里隨卵石一起運動,便磨成卵石狀,被稱為河磨玉。 圖4 觀玉豬龍之形,竟是專門挑選了扁平而橢圓的鵝卵石,并且充分利用了原石天然形成的特征,鉆孔、雕琢龍首,對原材料的利用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以上(圖5)。因此,玉豬龍的身態(tài)原本是以扁平而橢圓的卵石原態(tài)為依托雕琢而成,其中人工與天工各占一半而又渾然一體,這樣的設計,真可謂是聰明透頂、冠絕古今! 圖5 河磨玉一般帶有的特征,就是玉石脫離山體后,接觸到金屬礦又經(jīng)過河水長久沖刷產(chǎn)生的特別質(zhì)地,一般會有紅褐色的外皮。 這對于我們更準確地辨識紅山玉有很好的啟發(fā),如果見色,先要分清是玉皮還是沁色、次要分清真皮還是仿皮,還是可以輕松識“沁”的(圖6)。 圖6-1 圖6-2 ![]() 圖6-3 那么,文物市場上流通的數(shù)量數(shù)以萬計的玉豬龍又有幾個為真呢,這個你懂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