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柴胡15g,黃芩15g,半夏15g,枳實(shí)15g,厚樸15g,茵陳15g,白芍15g,大黃15g。水煎服,每日1劑。用于氣郁證或濕熱證。 (2)木香10g,郁金15g,梔子15g,龍膽草15g,大黃15g(后下),芒硝10g,柴胡20g,茵陳30g。水煎服,每日1劑。主要用于毒熱型。 (3)鮮蘆根33cm,鮮藿香10g。水煎服,每日3~4次。適用于急性膽囊炎后期濕熱未盡者。具有化濕退黃之功效。 (4)瓜蔞薤白白酒湯加減 全瓜蔞、薤白、萊菔子、半夏各15g,白蔻6g。水煎服。 (5)大黃牡丹湯加味 生大黃、牡丹皮、元明粉(沖)、川楝子,炒玄胡各10g,瓜蔞仁20g,桃仁6g,烏梅5枚,黃連5g。水煎服,每日1劑。 (6)方藥 柴胡20g,枳實(shí)、白芍、黃芩、半夏、青皮、木香、豬苓各12g,茵陳、郁金各15g,大黃18g。水煎服,每日1劑。 (7)大黃芍藥湯 大黃30~45g,白芍30~60g。水煎服,每日1劑。少量頻服,服后排便3~5次,腹痛緩解后再酌情減量。 (8)京三棱、蓬莪術(shù)、車前子、金錢草、茵陳、青陳皮、赤白芍、生川軍、生甘草。另:硝礬片。 本方有破氣活血、軟堅(jiān)消瘕、利膽消石的作用。適應(yīng)證為右肋下觸及塊狀物,疼痛拒按,惡心嘔吐,或面色黧黑,目黃,溲赤而短,大便色白,或有皮膚發(fā)癢,常應(yīng)用于膽囊腫大,膽囊積液或阻塞性黃疸的患者。 (9)金錢草、柴胡、枳殼、赤白芍、平地木、板藍(lán)根、生川軍、生甘草,另:硝礬片。此方有清熱利濕、理氣止痛、軟堅(jiān)消結(jié)、利膽排名的作用。 適應(yīng)證為右脅疼痛,引及肩部,口苦納呆,或有發(fā)熱寒戰(zhàn),目黃溲赤,或右脅疼痛拒按,惡心嘔吐、舌苔白膩或黃膩,脈弦滑或滑數(shù)。常應(yīng)用于急性膽囊炎、慢性膽囊炎急性發(fā)作或慢性膽囊炎,膽石癥的患者。 (10)紅藤60克蒲公英 30克大黃 1.5克厚樸 12克。另取金錢草 120克,白蘿卜一根,水煎,作飲料喝,亦能促進(jìn)膽囊炎的消退。如有健康疑問,可到全球醫(yī)院網(wǎng)公眾號(webQQYY)咨詢。(責(zé)任編輯:羅燕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