軀干 51 | 脊柱、骨盆- 椎骨26=椎體+椎弓 頸7:椎體小,橫斷橢圓;椎孔大呈三角形;均有橫突孔。 寰椎NO.1、樞椎NO.2、頸動脈結節(jié)NO.6、隆椎NO.7 胸12:椎體由上自下漸增大,橫斷心形;椎孔小,呈圓形;關節(jié)突關節(jié)面呈冠狀位,棘突細長呈疊瓦狀排列。 腰5:椎體粗大,橫斷腎形;椎弓發(fā)達,椎孔大呈三角;上下關節(jié)突關節(jié)面呈矢狀位,棘突寬短呈板狀,水平后伸,各棘突間隙較寬,可進行腰椎穿刺。 骶1:5塊骶椎融合而成,上寬下窄呈倒三角。女性骶骨岬是產科測量骨盆入口大小的標志;骶角是臨床骶管麻醉的定位標志;骶骨男長而窄,女寬而短。 尾1 #脊柱:頸腰前凸;胸骶后凸。 | 椎體: 椎間盤、前后縱韌帶 椎弓: 黃韌帶、棘間韌帶、棘上韌帶、項韌帶、關節(jié)突關節(jié)、寰枕關節(jié)、寰樞關節(jié) | 背?。?/span> 淺群:斜方肌、背闊肌、肩胛提肌、菱形肌等; 深群:豎脊肌。 腹?。?/span> 前外側群:腹外斜肌、腹內斜肌、腹橫肌、腹直??; 后群:腰方肌、腰大肌。 #腹肌白線位于腹前壁正中線,堅韌而缺乏血管,是臨床腹部切口的位置。 #腹股溝管:4-5cm,內口深環(huán)(腹環(huán)),外口淺環(huán)(皮下環(huán));男有精索,女有子宮圓韌帶通過。腹股溝三角由腹直肌外緣、腹壁下動脈、腹股溝韌帶內側圍成的三角形區(qū)域。 前壁:腹外斜肌腱膜、腹內斜??; 后壁:腹橫筋膜、腹股溝鐮; 上壁:腹內斜肌和腹橫肌的弓狀下緣; 下壁:腹股溝韌帶。 盆底?。焊靥峒?、肛門外括約肌、會陰淺深橫肌、尿道括約肌等。 |
上肢 64 | 鎖骨:內2/3凸向前,外1/3凸向后;外中1/3處較細,易骨折。 肩胛骨:上角平第2肋,下角平第7肋。 肱骨:肱骨外科頸易損傷; 上圓下三棱柱形,肱骨體中部外側有三角肌粗隆,后內側有橈神經溝;小兒易發(fā)生肱骨髁上骨折,損傷尺神經。 尺骨 橈骨 手骨: 腕骨8塊:從橈側-尺側 近側: 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 遠側: 大多角骨、小多角骨、頭狀骨、鉤骨。 掌骨5塊 指骨14塊 | 肩鎖關節(jié)(脫位時,肱骨頭向前滑脫)、 胸鎖關節(jié)(上肢骨與軀干骨唯一的關節(jié))、 肩關節(jié)(有關節(jié)唇;全身運動幅度最大、形式最多、最靈活的關節(jié))、 肘關節(jié)(伸直時,肱骨內外上髁與尺骨鷹嘴呈直線;肘關節(jié)90°時三者呈等腰三角形;脫位時,橈尺二骨向后脫位) 腕關節(jié)(由手舟骨,月骨,三角骨的近側關節(jié)面作為關節(jié)頭,橈骨的腕關節(jié)面和尺骨頭下方關節(jié)盤作為關節(jié)窩而構成。 | 肩?。?/span> 三角肌-肩關節(jié)外展 岡上肌-同上 岡下肌-肩關節(jié)旋外 小圓肌-同上 大圓肌-肩關節(jié)內收、旋內、后伸 肩胛下肌-肩關節(jié)內收和旋內。 臂肌: 前群屈?。弘哦^肌、喙肱肌、肱肌 后群伸?。弘湃^肌 前臂肌 手肌 |
下肢 62 | 髖骨:由髂骨、坐骨、恥骨融合而成。兩側髂嵴最高點連線,平對腰4棘突,這是確定椎骨序數的標志;髂結節(jié)是臨床骨髓穿刺的定位標志。 股骨:為身高的1/4,是人體最長最粗的長骨。 髕骨:人體最大的籽骨。 脛骨 腓骨:不承重,可用作自身移植 足骨: 跗骨7塊 跖骨5塊 趾骨14塊 | 恥骨聯(lián)合 骶髂關節(jié) 髖關節(jié) (脫位時,股骨頭向后下方滑脫); 膝關節(jié): (有囊內韌帶;人體最大最復雜的關節(jié);由股骨下端、脛骨上端、髕骨組成;內側半月板C型,外側O型) 足關節(jié) 距跟舟關節(jié)與跟骰關節(jié)合稱腹橫關節(jié),關節(jié)線呈橫位s形,臨床離斷足手術的標志線。 #男型骨盆:窄長,上口呈心形,骨盆腔漏斗形,恥骨下角70°; 女性骨盆:寬短,上口呈橢圓形,骨盆腔圓桶形,恥骨下角90°。 | 髖肌 前群:髂腰肌、闊筋膜張肌 后群:臀大中小肌、梨狀肌 大腿肌: 前群:縫匠?。?/span>屈髖屈膝)、股四頭?。ㄉ煜ィ?/span> 內側群:(內收大腿) 恥骨肌、長收肌、股薄肌、短收肌、大收肌 后群:(屈膝伸髖 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 小腿肌 前群:脛骨前肌、砪長伸肌、趾長伸?。唬ㄗ惚城?、內翻) 外側群:腓骨長短肌(足外翻、跖屈) 后群:淺層腓腸肌(跖屈、屈小腿)、比目魚肌。 深層趾長屈肌、脛骨后肌、砪長屈肌(足內翻) 足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