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饒高鐵車站面積的增加,有利于完善功能,為廣大旅客提供更好的乘車環(huán)境和一流服務,對上饒市打造高鐵綜合交通樞紐,推進城東片區(qū)的城市規(guī)劃開發(fā)建設,對接長三角,融入海西經(jīng)濟區(qū),拓展上饒更大發(fā)展空間,全面提升江西以及上饒的對外形象意義重大,上饒鐵路又將迎來新的發(fā)展機遇。 車站,是一個讓人聯(lián)想和帶有象征性的名詞,在哲學家和詩人眼里,車站是一道很有味道的命題和永恒的風景。一個城市的車站,除了實用之外,還有審美價值,可以展示一個城市的精神風貌。 1 車站,是一個讓人聯(lián)想和帶有象征性的名詞,在哲學家和詩人眼里,車站是一道很有味道的命題和永恒的風景。一個城市的車站,除了實用之外,還有審美價值,可以展示一個城市的精神風貌。上饒是鐵路之父詹天佑的故鄉(xiāng),上饒車站的變遷更有其獨特的韻味。上饒火車站的變遷,不僅僅能夠看出這座城市的歷史,也能看出不同歷史階段的內心狀態(tài)。一座像鳳凰展翅欲飛的標志性建筑,聳立在信江邊,正面墻上的大鐘,俯視著站前廣場,記錄著日出日落,追憶著寒來暑往,見證著上饒鐵路的巨變。二十年、四十年、六十年,乃至追溯到七十八年前。 七十八年前,浙贛鐵路修到古城上饒,隨之建起了上饒火車站,車站建立在西大街與上饒至鉛山的公路交匯處,從此南來北往的火車呼嘯穿過上饒城區(qū),一聲聲汽笛彌漫上饒的夜空。到解放前夕,火車站破爛不堪,候車室很小,白熾燈泡照明,長木凳供旅客候車,侯車預告是用黑板,注明站名時刻,火車到站了,檢票員便大聲吆喝旅客上車,后來才改用廣播,那時的站臺也沒有地道、天橋和高站臺。小小的站場五股道,站房面積不足五百平方米。 然而,獲得新生的上饒鐵路在南昌路局和地方的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飛速發(fā)展,乘改革的春風發(fā)生了令人矚目的變化,尤其是近十幾年來,一年一變,五年大變,十幾年已找不到昔日模樣了。站場面積擴大了十倍,股道增加到五十條。1996年動工拆除舊站房;1998年10月18日上饒第二代火車站建成,占地6465平方米,高27.4米,新型站房聳立在上饒市信江濱江路的北面,像鳳凰展翅欲飛,成為上饒市一道亮麗的景觀。 人說火車站是城市流動的風景和窗口,作為上饒市窗口的上饒火車站的變遷,只是上饒鐵路變化的一個縮影。 上饒老火車站坐落在城區(qū)信江河北岸,五桂山的東北面,浙贛線鐵路下行列車進站由東自城北的郭門入境,經(jīng)過施家山,行跨上玉公路,穿越城區(qū)后,到達上饒站。西往龍?zhí)斗较蚪?jīng)由羅橋行駛出站。據(jù)史料記載,1935年7月,玉山到上饒開始試車,同年8月1日玉山至上饒宣布通車,并開始辦理客運業(yè)務,當天杭州錢塘江便向上饒站發(fā)出一列客車。正式辦理貨運業(yè)務是自1936年1月開始。 上饒老火車站最早的站房,是1936年建造的,磚木結構,二層帶二翼的瓦房,據(jù)當年目擊者回憶,估計大約有200平方米,主樓中間是候車室,也是旅客進出站的聚散地,主樓的右側為售票處,左側是行包房,直到1953年,車站擴建將兩翼的行包房和售票房分別向兩端各自延伸。 據(jù)1944年就開始在站房干活的老員工毛鳳森回憶,他平時除了掃地,還要協(xié)助行包房過磅,清點件數(shù),另外還有一個重要任務,也是他印象最深的工作,就是每天傍晚到使漆巷汽燈店挑四個汽燈到車站,然后分別在站臺東、西兩頭各掛一盞,行包房,候車室一盞,第二天早上又送回去,一直挑了五、六年。直到1951年5月,上饒鐵路電廠建成發(fā)電,火車站才開始有電燈照明。 2007年12月14日是一個特別的日子,一個讓上饒人,尤其是鐵路人傷感的日子,因為這天,隨著“撥離鐵路線的命令,于是橫臥在上饒城區(qū)達70多年的鐵路將要取直北移,存在近一個世紀的上饒老火車不復存在了,從此上饒老站退出了歷史的舞臺,淡出了人們的記憶、、、、、、 今年85歲的余自廉老人說,小時候家住天津街,聽大人說火車開到上饒來了,他就與幾個小伙伴一起跑到火車站,記得當時看到只有一條鐵路進車站,一列火車也沒有幾節(jié)。當時沒有看到車站賣票,恐怕是上車補票(因為火車站是1936年建造的,開始通火車是1935年8月份)。筆者也曾記得小時候聽母親說過上饒人剛開始看火車很新鮮,大家都爭著去看,怎么也不相信這么大的鐵皮車,自己能從杭州跑出過來,許多人還到施家山一路跟著火車看過來。因為那時火車行得慢,快要進站時就更慢了,有的人還會把銅錢和銅板放在鐵軌上,讓火車壓過去,據(jù)說這樣就不會打擺子(不會得瘧疾?。?。 小時候到火車站賣食品的楊寶仙老人,今年84歲,她那時住在三官殿,(現(xiàn)在第九小學對面)。天天和哥哥到火車站賣肉粽、煎包子、洋口餅。在家聽到火車站敲鐵軌就知道有火車要來了。連續(xù)“鐺、鐺、鐺”響三下,就知道是玉山車來了,連續(xù)響二下就是南昌車來了。聽到鐵軌響后就趕快去車站賣東西。站房很矮,車站頂多就三、四間房。站臺邊上有鐵絲網(wǎng),但是不太長,估計還不到100米。一天只有三、四趟車,坐火車的人不多,下車的旅客也很少,經(jīng)常會看到國民黨軍人是坐在專門一節(jié)貨車廂里,旅客是坐客車廂。 2 經(jīng)過一年多的時間的籌建,一座占地8000平方米,可同時容納2500人候車的上饒火車站,聳立在上饒市區(qū)的東北郊。鋼架結構,流線型造型,里外透亮,花壇簇擁。比起老火車站設計更新穎、規(guī)模更宏大、外觀更雄偉、設備更完善、廣場更開闊。僅占地面積就比老火車站大了近兩千平方米,遠看上饒新火車站站房,就像一只展翅騰飛的大雁,成為上饒市新的景觀亮點。 從復線建設到電氣化提速改造工程結束,從站場技術改造到車站搬遷完畢,從籌劃“鳳凰展翅”到迎來“大雁騰飛”,相隔十七年時間,這十七年是上饒經(jīng)濟騰飛的十七年,是上饒市容市貌發(fā)展劃時代變化的十七年,也是上饒鐵路不斷走向輝煌的十七年。 隨著京福高鐵(合福高鐵)和杭南長快速客運專線(滬昆高鐵)相繼開建,上饒成為繼鄭州之后全國第二個有兩條快速客運專線交匯的城市,上饒鐵路迎來新的發(fā)展機遇。上饒高鐵車站站房建筑規(guī)模由原來的8000平方米調整為20000平方米,此外,首次引用無站臺柱新型雨棚,方便旅客岀行。 據(jù)了解,上饒高鐵車站面積的增加,有利于完善功能,為廣大旅客提供更好的乘車環(huán)境和一流服務,對上饒市打造高鐵綜合交通樞紐,推進城東片區(qū)的城市規(guī)劃開發(fā)建設,對接長三角,融入海西經(jīng)濟區(qū),拓展上饒更大發(fā)展空間,全面提升江西以及上饒的對外形象意義重大,上饒鐵路又將迎來新的發(fā)展機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