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城市 愛生活 文 / 崔燕 攝影 / 王音 陳志偉 李偉 (部分圖片據(jù)網(wǎng)絡) 轉載請在后臺輸入授權 1898年,德人開放青島為自由港。對于視啤酒為至高生活主張的德人而言,如何能沒有啤酒。最高長官遂寫信給德皇威廉二世“訴苦”,威廉二世派人用海輪將釀造啤酒的設備運到了青島。1903年,由英、德商人共同出資40萬墨西哥銀元(相當于如今2800萬元人民幣),在青島登州路56號建造了啤酒廠,起初名為 ”日爾曼啤酒公司青島股份公司 ”,年生產能力為2000噸。民國時,其被認為是遠東地區(qū)最大飲料啤酒廠,通過汽車、火車和飛機,遠銷全國和遠東地區(qū)。 外國人在青島中國設立啤酒廠之前,漢字里并沒有“啤”這個字。1922年出版的《青島概要》中,最早開始出現(xiàn)“啤酒”字樣。也就是說,“啤酒”這個詞是青島人的原創(chuàng)。算起來,啤酒最早是十九世紀末隨西方列強來到中國的。在一百多年前,國內還沒有“啤酒”這個叫法的時候,青島人便根據(jù)德文“BIER”的發(fā)音稱為“皮酒”,后來根據(jù)其健脾開胃的功效稱為“脾酒”,后演化為“啤酒”。 民國時,青島啤酒就在上海等大城市設有辦事處,一天能銷售幾百箱啤酒。他們還委托電影公司拍攝了長達三分半鐘的黑白片廣告,在電影開演前進行播放。廣告中,青島啤酒成為“神酒”一樣的所在。認為常飲此酒不但無害還可以健身,更是有醫(yī)治腳氣病、風濕病、腸胃病之功效。甚至在后來,也一度傳說,在啤酒廠工作的人從來不得癌癥。 啤酒最早被歸做“飲料”,最先流行也是從國內的高端社交場合開始的。由嶗山礦泉水釀制的青島啤酒被認為富含礦物質,口感醇厚清香,是上流人士非常認可的好評飲料。梁實秋先生曾在《憶青島》一文中,如是回憶: “一分牛排, 佐以生啤酒一大杯, 依稀可以領略樊噲飲酒切肉之豪興?!?/span> 1956年以前,青島啤酒的商標圖案是“燈塔”,當時香港的愛國商人建議把商標中的“燈塔”改為更能代表青島的 “棧橋回瀾閣 ” ,并于1958年將修改后的商標在香港注冊。于是,有青島圖騰之譽的“棧橋”從此與青島啤酒結下了不解之緣。 如果按啤酒的生產工藝來分,啤酒可分為生啤和熟啤。 生啤 是不經過傳統(tǒng)高溫殺菌的啤酒,這類啤酒一般就地銷售,保存時間不宜太長。所以,市面上許多生啤都是桶裝的。熟啤 是經過滅菌處理的啤酒,一般可以裝在玻璃瓶中儲存較長時間。散啤度數(shù)低,在0℃時灌裝到保鮮桶,無論是新鮮度還是口感都勝瓶啤一籌,沒有瓶裝啤酒那么沖,散發(fā)新鮮酒花的香氣。 啤酒講究的喝法 一定是對泡沫的考究。新鮮的扎啤或者生啤適合在酒吧里喝,酒保會倒出最合適的泡沫比例,半小時內大口喝完為佳。瓶啤打開后直接對瓶喝能保持前后口感一致,啤酒倒出來,如果泡沫碎掉,這酒基本就玩完了。 1516年,巴伐利亞公國的大公威廉四世頒布的《純正啤酒法》規(guī)定,啤酒只能由大麥、水、酵母、啤酒花四種原料釀成,其他成分一律禁止。這條法令從 1906 年起,正式在整個德意志帝國有效。只有符合《純正法》的才能說是“德國啤酒”。國內有德國血統(tǒng)的啤酒,一些品類上保有了原先的口感,其他花樣也有豐富的表現(xiàn)力。這個,個劃入各眼。 ![]()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青島的瓶裝啤酒還靠春節(jié)與國慶憑票供應。那時,人們完全沒有保質期這一概念。啤酒一放就是大半年,一般都是家里有個什么大事,才把啤酒從床底下請出來。平時,誰家要是有啤酒喝,會被認為“闊”得要命。直到90年代,扛一箱啤酒赴京辦事兒,都算“厚禮”。那時人們喝酒,多是去飯店喝散啤。買散啤有時還要搭買一兩個炒菜,即使跟服務員關系好,也得搭上幾兩包子。 黑啤酒 是青島人歪打正著來的? 據(jù)說,德國人開啤酒廠不久,值夜班的中國青工把大麥芽炒糊了,本來黃澄澄的啤酒變成了黑色,但品嘗起來卻有一股焦香。次日清晨,來上班的德國人發(fā)現(xiàn)啤酒變了色,頓時大怒。幾個機智的老工人說,這是他們研制的黑啤酒。德國人一嘗,還真是這么回事。于是,本來的小操作事故,成就了黑啤酒。 ![]() ![]() ![]() 啤酒節(jié) 是道命令,青島人無法違抗。 始創(chuàng)于1991年的青島啤酒節(jié),是一座城市夏天的嘉年華,也是國內節(jié)慶之首與亞洲最大啤酒節(jié)。如果把啤酒節(jié)比作一個孩子,那么這個二十多歲的大青年亦已該成家立業(yè)、開枝散葉了。所以,最早始于市南區(qū)中山公園的啤酒節(jié),此后在嶗山區(qū)的啤酒城、市北區(qū)的啤酒街、四方啤酒街、李滄世博園等地花開處處。如今的青島啤酒節(jié)“無問西東”,在青島西海岸,獲得更為鮮活、開放、自信、闊大的“酒量”。 ![]() 青島第一屆啤酒小姐 除了青島啤酒,國內的雪花、燕京、漢斯、千島湖,甚至茅臺啤酒,亦是每個地方的心頭之好。當?shù)孛癖?,之于當?shù)仄【频那楦?,如同對待自己寵愛的晚輩一樣“護犢子”。青島人民對于青島啤酒的敬意尤甚,簡直就像烈女一樣忠貞不渝。所以,每年的青島啤酒節(jié)上,外埠啤酒會相當知趣的隱身。青島本地啤酒獨大之余,也只有一些做形象的域外啤酒來湊個熱鬧。那些偶爾嘗鮮外啤的本地人,臉上寫滿了“偶爾出軌”的小內疚,迅疾轉身融入本地啤酒大棚的活色生香。 ![]() 有人把青島的文化歸結于泡沫的升華,一個是來自海浪泡沫的大海情結,一個是來自啤酒花的啤酒情結。青島出現(xiàn)了打散啤酒用塑料袋這樣的發(fā)明并風靡全國,根本就是青島人的啤酒情結體現(xiàn)在青島人性格上實惠幽默方面的一個小剪影。盡管青島人把這不當回事,但還是有好事的外地人把袋裝散啤的創(chuàng)造,上升到“青島一怪”,甚至投射到青島的地域文化高度。 ![]() ![]() ![]() 如同巴黎的咖啡館、成都的茶館,青島的市井標配可能就是啤酒屋了。啤酒屋是那種隱藏在小巷深處的樂活小美好,幾平方米的小屋,簡易的桌椅,酒肴也不過幾例家常的炸花生米、拌黃瓜。酒屋都是常客駐扎,酒客純碎,基本只喝酒不吃任何東西,如果嫌嘴里缺點什么,就會含著一枚螺絲釘,與酒假裝糾纏成草根的一味趣意?!侗I夢空間》里有一群人的職業(yè)是專嗜做夢,日常倒成了多余。酒屋里的老青年亦是將這里當做快意的江湖,打著自負的酒嗝,揮斥方遒、憂國憂民,氤氳在他們自己的青春與不甘里。 ![]() 青島的營口路被叫做“酒彪子一條街”,算是高配啤酒屋的規(guī)模升級。來這里喝啤酒,一般酒客會去附近的海鮮市場選購食材,然后拿給老板幫忙加工,既新鮮美味又經濟實惠。海鮮加工簡單,清蒸為上品,其他辣炒或者紅燒即可。配上新鮮到爆的啤酒,簡直就是一百個手動點贊的好評。酒過三巡之后,喝恣了的酒彪子,還會趕赴第二場。在路邊由小推車支起來的“野餛飩”攤上,再喝上碗餛飩,墊吧上幾個肉串,才算今晚圓滿。 說點負面的東西。一般認為,啤酒確實與海鮮最配。我一早在《洗海澡》一文里也寫過,吃蛤蜊、哈啤酒、洗海澡是青島之夏的幸福三寶。甚至外地朋友來青,你要是不請人家搞這三件事情,簡直有損青島人的顏面。要知道,這樣的傳播也算誤導一種。因為,青島是痛風的高發(fā)區(qū),多年穩(wěn)居全國第一。那些生不如死的痛風大哥們,痛說當年啤酒 海鮮,每次都是眼淚哇哇滴。 ![]() 如果以啤酒劃分青島人的屬性,木有男女之分,只有壁壘森嚴的兩大陣營——能哈啤酒與不能哈啤酒。青島小哥,自然是啤酒的擁躉。青島小嫚的聚會保留項目,也是湊一起“走一個”。不必正襟危坐,也不必妝容精致,吹著小海風,哈個小啤酒,約個小閨蜜,那叫一個爽。當年,在青島老城區(qū)隱居的搖滾歌手張楚,回到北京念念不忘的就是標志潑辣的青島小嫚,如何跟他拼酒、吹瓶。據(jù)說,青島小嫚在國外留學,哈啤酒的海量讓老外直哆嗦。每次跟小嫚喝酒,根本就沒有資格舞劃,口頭語就是“no 干杯,no 干杯”。 ![]() ![]() ![]() 沒有散啤的夏天,就像是沒放鹽的佛跳墻一樣寡淡無趣。夏天,賣散啤的地兒密密麻麻散落在全城的各個角落,青島人可以鄭重承諾,夏天的青島有多少個酒店、飯館、超市、烤肉攤,就有多少個賣散啤的點兒。此言并無夸張之處,話說曾有外地人對手拎塑料袋啤酒不解,“青島人咋拎著一袋尿”到處竄。
“我可以坐在這兒喝喝啤酒, 和你們這幫嬉皮喝上一整晚, 這種啤酒我一氣能喝上十夸脫, 一點事沒有就跟喝白開水一樣?!?/span> 青島人哈啤酒,就跟對著滑絲的水龍頭哈自來水一樣。知道青島特產酒彪子怎么回事嗎?那是一扎扎散啤的夏天特效。以為啤酒的度數(shù)低?架不住量大。放倒,不叨叨。知道吧,“海喝”就是這么來的。 盛夏,自帶一大桶40斤裝的散啤大罐到郊外或海邊出游,亦成為露天野食的微醺標配。這種用散啤把尋常游玩變成快活林的姿態(tài),會把艷羨的路人從小清新變?yōu)楹穻D,恨不得順手掏出把匣子槍將人立即斃掉。這或許正是啤酒的妙處,正如莎士比亞所說,一夸脫啤酒能頂國王一道菜。 ![]() ![]() 到了下班的時候,提著袋裝散啤的人們成為青島一景。男女老少喝散啤就跟北京人喝涼白開一樣隨意自然。有的時候走累了,從路邊的小店打上一袋散啤,新鮮的冰鎮(zhèn)啤酒從大啤酒罐中倒出,喝一口,那叫一個爽啊。喝散啤幾乎已成為夏天最好的消暑方式之一。 ![]() 啤酒不是酒,是深藏在酒瓶里的淡色愛情。不怎么喝酒的小媳婦到了夏天,不僅會主動給老公打上散啤,炒上幾個小菜,而且還會陪著心愛的人小酌幾杯。小兩口推杯換盞,喝著爽口的小酒,看著世界杯,真是為恩愛的感情添磚加瓦。 對啤酒撒謊的人,會樹敵。啤酒作為一種低度數(shù)的飲料型酒類,在加速度的世界,創(chuàng)造了溫和、無害、普世的小快感。約了不怎么相熟的人吃飯,啤酒相當于打開話匣子的鑰匙。初時,除了必要的幾句客套,大家爽快地先干上幾杯后,基本可以確認上眼神,對上心靈密碼。嗯,自己人。生澀馬上會借著淡淡的酒意一掃而光,于是一切如行云流水。喝到興奮處,一手拿酒瓶,一手玩壁咚,馬上進入知己情境。 ![]() 啤酒跟大力丸似的可以強身健體?這療效好像確實沒有。不過啤酒能間歇性改變一個人的性格屬性倒是真的。比如,常常有平時極其緘默含蓄的人,干上幾杯啤酒,馬上秒變脫口秀達人,心靈雞湯、人生哲理、天下大事,跟臺風來臨時的海浪,一個接一個砸過來,全是重量級的。喝到最后,強身確實沒有,站不起來倒是真的。 ![]() 青島話里“喝”的發(fā)音是“哈(há)”,一張嘴透著的就是那么一股敞亮燦爛。這種痛快淋漓的感覺是被量化的“哈啤酒”帶來的,絕非喝白酒和喝紅酒的“小酌”情調所能產生的。青島人喝酒頗有梁山好漢“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豪爽,任何一個普通的飯局幾乎都是從一箱啤酒起喝。喝啤酒的容器,從吃飯的粗瓷碗、茶缸、罐頭瓶子、高腳杯到缽子,不一而足。見過最坑的就是高腳杯,請客的先立規(guī)矩,今晚每人就喝一杯。杯子上來,基本可以當獎杯的那種,一次倒上三瓶啤酒還富余。 ![]() 紅酒更浪漫有品?還是黃酒與白酒更富詩意?錯。機智的青島人民只選擇啤酒。因為,在他們看來,花看半開,酒醉微醺,與啤酒最配。啤酒當前,斷片未遂,酒風順勢抵達“我欲乘風歸去”的自在模板,此番況味正合適怡情、發(fā)嗲的種種。就在今晚,哈個?我有個小嬌嬌要對你撒。此種微醺,男女通吃,不信試試。 獨酌是一個人的狂歡 群飲則是一群人的孤獨 這話同樣適用于啤酒。青島民間有不同的啤酒協(xié)會,有缽子協(xié)會、有酒彪子協(xié)會、還有“今晚老婆不在家”協(xié)會等等,不一而足。入會之嚴苛,退會之好玩,會規(guī)之繁復,會事之趣意,簡直是一部牛逼的哈酒“葵花寶典”。 ![]() 除了啤酒,青島也生產紅酒、黃酒與白酒,日本人也是非常認可青島的清酒呢。不過要說具有廣泛而堅實的群眾基礎,那還得是啤酒。誕生于1982年的嶗山啤酒在青島的地位僅次于青島啤酒,貌似小眾,實則在基層群眾蠻有好感度。其大殺器乃“嶗山”二字,廠址在嶗山腳下,用的水自然是嶗山水。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平度的翠島啤酒與萊州的光州啤酒也在青島短暫“插播”過,70歲左右的大爺基本都有印象。 ![]() 在青島,喝啤酒的吉祥數(shù)字是“一”。陪外地朋友喝酒,青島人用一個指頭比劃比劃,人家馬上心領神會,“我滴明白”,一杯酒的量唄。結果喝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領會是大大的誤解,不是一杯,也不是一瓶,更不是一箱,而是“一”直陪你喝,讓你不從也得從,直至不醉不歸。 試問 哪個青島人在夏天沒有接待外地各界友朋? 咱青島人的情誼粘稠如桑拿天,地接的標配吃喝,一定是吃海鮮哈啤酒的最青島節(jié)奏。青島人勸酒極少口吐蓮花,翻來覆去就是一句“白叨叨,哈了”。以為這是青島人不善言辭,記得啊,這才是拿你當自己人的“暗語”。青島多“爺們”,基本不會對女性下狠手,不過象征性客套幾句而已。倒是不少外地爺們,常主動挑釁青島“女地主”。要知道能舉起酒杯的青島小嫚基本是藝高人膽大,自投羅網(wǎng)的通常對此“印象深刻”,走麥城者眾。 |
|